首页 理论教育印尼互联网商业化发展现状

印尼互联网商业化发展现状

【摘要】:印尼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商业化和ISP的出现。印尼的许多的ISP和网络公司的发展基本遵循这种模式。为了更为有效地管理W-Net,印尼邮政公司管理层决定成立子公司PT Bhakti Wasantara Net专门经营互联网业务。W-Net的互联网服务通过各省会城市和大城市的邮政网点,使得服务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印尼最大的ISP网络。1996年5月15日,在山查亚等人的积极努力下,印尼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协会正式成立,有12家创始会员,其第一个商业规范就是制定费率指导价格。

印尼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商业化和ISP的出现。最早出现的是私营ISP。第一家是1994年9月在雅加达成立的IndoNet公司(PT Indo Internet),公司创始人山查亚(Sanjaya)曾是IBM公司的工程师。IndoNet公司背景十分深厚,既有印尼国有的两大电信公司Telkom和Indosat的支持,也有苏哈托领导的“3·11命令书基金会”(Yayasan Supersemar)的赞助,因此虽然没有相关政策,IndoNet公司仍然被允许经营互联网业务,并成为苏哈托家族垄断印尼互联网行业的工具。IndoNet公司在前两年发展十分顺利,但当ISP之间竞争升温时,其市场份额出现了显著的下滑。

第二家私营ISP是RadNet公司(PT Rahajasa Media Internet)。该公司虽然早在1994年7月已经成立,但是当时印尼政府还没有管理互联网产业的部门,也不清楚如何申请ISP执照,结果直到1995年RadNet公司才在雅加达开展业务,并迅速占领市场,赢得比老对手IndoNet更庞大的客户基础。

1995年12月在万隆成立的Melsa-i-Net公司是第三家ISP,其创始人是鲁力·哈尔巴尼(Rully Harbani)。1992年,毕业于万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的鲁力·哈尔巴尼建立了万隆交换网(BIN)。三年后,他在家庭的资助下,与另外同样来自上流社会的万隆工学院校友合作经营Melsa-i-Net公司,2004年改名为Melsa公司。与前两家ISP有所不同,Melsa-i-Net是由年轻一代创立的,开创了高智商年轻技术爱好者在富有的父母或大投资商资助下创业的先河。印尼的许多的ISP和网络公司的发展基本遵循这种模式。

国营ISP出现稍晚,但发展迅猛。1996年初,印尼邮政公司(PT Pos Indonesia)建立了W-Net(Wasantara Network),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在4个大城市开始运营。为了更为有效地管理W-Net,印尼邮政公司管理层决定成立子公司PT Bhakti Wasantara Net专门经营互联网业务。W-Net的互联网服务通过各省会城市和大城市的邮政网点,使得服务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印尼最大的ISP网络。尽管规模庞大,但是W-Net还是因连接不畅和线路有限遭到诟病。

印尼卫星公司(Indosat)也是一个国家电信服务供应商,在1996年建立了IndosatNet。它的线路比较充足,网速也较其他供应商快。通过其电信商业网络,IndosatNet成功地吸引了企业用户。为了保持与印尼卫星公司的关系,合作伙伴和客户们也倾向使用IndosatNet。Indosat的技术服务好,公关能力强,两年内就成为印尼著名的ISP。

印尼国家电信公司——印尼电信公司(PT Telekomunikasi Indonesia Tbk,Telkom)终于在1998年投身到ISP行业中,建立了TelkomNet。印尼电信公司在国内电话服务中处于垄断地位,除了一般的互联网订购服务外,TelkomNet也提供固定电话拨号上网业务,叫做TelkomNet Instant。TelkomNet Instant服务不需要专门申请,只需加拨特殊号码“080989999”,使用公用用户名“TelkomNet@instan”和公用密码“telkom”即可登入互联网。网费将计入当月的电话账单。开通这项服务后,TelkomNet成功地吸引了其他ISP的客户。

到1995年底,印尼全国共拥有16家ISP(其中5家是商业ISP,其余为研究和院校ISP),2万用户和640Kbps的国际互联网连接速率。1996年5月,ISP数量增至22家。这时印尼的ISP们感到有必要成立自己的组织,一方面代表各家ISP与政策制定者进行讨论和磋商,另一方面协调各家ISP内部的利益,创造一个健康的运营环境。1996年5月15日,在山查亚等人的积极努力下,印尼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协会(Asosiasi Penyelenggara Jasa Internet Indonesia,APJII)正式成立,有12家创始会员,其第一个商业规范就是制定费率指导价格。

1997年前,印尼政府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允许很多大公司进入ISP市场,但是由于效果不理想,才修改了相关的法律,允许大公司进入,印尼的ISP取得飞速发展。尽管ISP数量增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很多ISP虽获得经营执照,但不能提供具体服务,例如在2001年初,印尼政府共颁发了155个ISP执照,但实际投入使用的只有60个;二是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导致发展极不平衡,互联网接入服务高度集中爪哇、巴厘和苏门答腊岛的城市和其他岛屿的大城市,很多乡村地区根本就没有任何ISP服务。互联网用户必须通过长途电话线连接省城,再接入ISP,有时即使电话线能用,质量也很差。

随着ISP数量的不断增多,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举个例子,2000年4月,LinkNet因其免费业务异军突起,短时间内订户(pelanggan)达到19.7万户,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ISP。这时,合作伙伴Telkom拒绝与LinkNet分摊电话使用费,LinkNet将盈利寄托于广告及电子商务交易费,但这种模式未能维持太久,只得于2001年3月被迫中断免费业务,订户严重流失。

表2-8 印尼ISP发展趋势表

资料来源:印尼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协会(www.apjii.or.id)

目前,印尼的互联网服务市场基本上还是被少数几家公司垄断,主要是TelkomNet、LinkNet、IndosatNet、CBN。他们的服务基本上依托于印尼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印尼电信公司、印尼卫星公司和印尼帕拉帕卫星公司(PT Satelit Palapa Indonesia,Satelindo)。各大ISP提供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大部分类似,但也各具特色。例如TelkomNet依托其固定电话线路,覆盖范围最广,且提供公共拨号上网业务;IndosatNet不仅提供注册拨号上网,还凭借其移动网络覆盖,提供较好的3.5G手机上网服务;CBN业务较为全面;LinkNet资费较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