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传染病。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在推广麻疹疫苗接种之前,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常发生麻疹流行;在推广疫苗接种后,这一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世界各地麻疹流行的差异与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覆盖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施广泛的免疫接种之前,麻疹是儿童的常见病,90%以上的人在20岁之前受到过麻疹病毒的感染。目前,WHO已经将麻疹列为继天花、脊髓灰质炎后下一个拟被消灭的传染病。......
2023-08-13
1 传染源
AIDS患者和HIV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临床无症状而血清HIV抗体阳性的感染者,HIV检出率最高,其传染性也最强。无症状的感染者是HIV流行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的HIV感染者是更危险的传播者,早期和晚期AIDS患者比较多见。
2 传播途径
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眼泪、骨髓液、尿、母乳等体液,以及脑、皮肤、淋巴结、骨髓等组织内均存在HIV。因此,HIV有三种主要传播方式,即通过直肠、阴道、口腔(较少出现)接触进行传播;通过注射、输血或意外接触被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以及分娩前、分娩期间或分娩后的围生期传播。没有证据表明AIDS病毒能够通过空气、水、食物、偶然接触或昆虫媒介传播。大量的研究对患有AIDS的成人和儿童的家庭接触进行了广泛的跟踪调查,均未发现HIV会通过共用生活空间、厨房或浴室,或者通过偶然接触传播。
(1)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恋、异性恋接触传播,占70%~80%。男性同性恋和两性恋是HIV性传播的主要方式,前者的传播风险是后者的3倍。研究报道,接受性口交感染HIV风险低,估计每1万次接触出现1例感染。在大多数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经异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我国HIV感染者经性传播约占6.6%。
(2)经注射、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
HIV可通过人的体液传播,故携带病菌的任何载体在直接接触人体体液都将使接触者直接感染HIV。例如,HIV携带者的血液迸溅入他人眼球、与HIV携带者同用一支牙刷或剃须刀等直接接触并使用携带病毒的生活用品,也就相当于直接将自己暴露于病毒环境中。输血感染HIV的风险估计为每1万次输血出现9 000例感染,针头共用注射吸毒约为每1万次出现67例感染。目前,我国HIV感染以静脉吸毒传播为主要途径,其中经静脉注射毒品传播占71.7%,经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占0.3%。一些大中城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上升较快。通过对捐赠者进行教育,检测所有捐献血液和血浆中的HIV-1和HIV-2抗体、HIV-1抗原、HIV RNA,以及开发安全凝血因子,可以很好地控制血友病和输血受者的被感染风险。
(3)围生期母婴传播
围生期母婴传播占5%~10%。携带HIV的母亲可以经胚胎(胎内感染)、产道感染及经母乳传播给孩子,导致新生儿一出生便是HIV携带者,且病死率较高。母婴传播在HIV流行的各国均存在,但不是主要传播途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HIV母婴传播只占0.1%左右。
3 高危人群
性病患者、吸毒者、暗娼及嫖客、同性恋尤其是男男同性恋者、与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密切接触者等均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此外,卫生保健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因为接触HIV患者的血液或标本,也有感染HIV的风险。因此,卫生保健工作者在接触患者时应始终遵循标准的预防措施,以尽量减少对HIV、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其他血源性病原体的接触,包括在可能与血液或非完整组织接触时使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如手套、口罩、手术服和护目镜)。对于经皮肤或黏膜暴露于HIV感染物的工作人员,建议使用一个疗程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有关传染病流行病学的文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传染病。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在推广麻疹疫苗接种之前,交通发达、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常发生麻疹流行;在推广疫苗接种后,这一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世界各地麻疹流行的差异与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的覆盖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施广泛的免疫接种之前,麻疹是儿童的常见病,90%以上的人在20岁之前受到过麻疹病毒的感染。目前,WHO已经将麻疹列为继天花、脊髓灰质炎后下一个拟被消灭的传染病。......
2023-08-13
即对传染病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认识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最终目的是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传染病。但由于传染病具有上述基本特征,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虽然不同传染病感染后的免疫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但其免疫保护力是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023-08-13
在人类与传染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认识并研究传染病及其流行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随着人类应对传染病的需求增加及人们对传染病及其流行规律认识的加深,传染病流行病学应运而生。1历史上重大传染病流行的记载1.1雅典瘟疫雅典瘟疫是最早一次有文字记载的瘟疫。这场重大传染病造成了非常惨重的后果,包括军队的损失。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危害性极大的流行性传染病。......
2023-08-13
关于甲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HAV感染后导致血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蓄积、氨基酸代谢失调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发病前两周内粪便排毒最为严重,传染性也最强,而患甲型肝炎的儿童和成人在黄疸出现后1周其实并不具有传染性。甲型肝炎通过血液传播罕见,多是因为在病毒血症期输血或由献血者的血液相关制剂引起的。......
2023-08-13
传染病流行病学通过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疾病,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等,其中以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人为干预措施。传染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病例一般为传染病患者。它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2023-08-13
人体吸入飞沫核后,如果结核杆菌没有被及时消灭或清除,可能造成三种后果:第一,演变成活动性感染;第二,演变成潜隐感染,在宿主体内终身存在;第三,在初次感染数月或数年后发病。......
2023-08-13
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基因水平上分析其特征,从而更准确地解决该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等流行病学问题。1病原学研究1.1病原体的分离和检测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是目前研究病原体分类和检测的最有效手段。在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中,病原体的准确分型对疾病的防制非常重要。......
2023-08-13
1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复制。虽然没有发现亚型之间的临床差异,但是它们在地理分布上有所不同,这对流行病学研究十分重要。在黄疸型肝炎患者中,黄疸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出现。既往的研究还证实,HBV DNA在慢性感染过程中能够与宿主的基因组发生整合,从而促进慢性乙肝相关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发展。患病年龄是决定HBV感染疾病进程的主要因素。......
2023-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