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和银行信托部的代客买卖、经租、代办土地过户登记等业务相当繁忙。信托机构的代收款项业务亦见增长。(二)商务管理信托业务有所进展。信托业务必须将信托财产转移到信托公司名下,代理业务则不以信托财产转移于信托公司,仅仅为手续上的代理。抗日战争期间上海信托机构经营的真正信托业务只有两项:商务管理信托与信托投资。......
2023-08-09
本选题拟解决的两个问题是:(一)鉴于目前学术界缺乏关于民国时期上海信托业基本史实的有份量的叙事,在发掘相关档案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上海信托业发展进程的详细脉络。(二)把握上海信托业的发展特点,探究影响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尽可能对其历史地位与作用作一客观评价。
【注释】
[1]《辞海》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565页。
[2]朱斯煌:《何谓信托》,《信托季刊》第1卷第1期,1936年1月1日,第12页。
[3]其方式为:病危的家长用“要式买卖”的方式,把全部家产“卖”给自己所信任的“家产买受人”(familiae emptor),并附加一项信托契约。“买受人”接受财产后就成了该项财产的所有人,但依照附加的信托契约,“买受人”在家长(遗嘱人)死后,必须将这项财产全部移转给所指定的继承人所有,“家产买受人”所扮演的只是遗嘱执行人的角色。资料来源:周枏:《罗马法原论》(下),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480~481页。
[4]具体做法是:凡是把土地捐献给教会的,先转让给第三者,由受转让人为教会管理土地,向教会上交收益。在尤斯制度中,赠与土地的一方被称为Donor,相当于现代信托中的委托人。名义上掌握土地所有权的第三者被称为Feoffee to Uses,处于现代信托关系中受托人的地位。实际享受收益的教会被称为Cestui que Use,相当于现代信托中的受益人。这三者之间围绕着土地间接遗赠发生的财产关系,就是一种信托关系。由于Use制度首先建立在转让人和受转让人之间的相互信托上,因此也把这种方法叫做“信托”(Trust)。参考资料:[日]川崎诚一:《信托》(中译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5]《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 243页。
[6]转引自:陈湛匀、马照富:《金融信托咨询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7]赵奎、朱崇利:《金融信托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85页。
[8]《金融信托理论与实务》,第437页。
[9]1950年以前涉及信托业的专著还有:寿景伟编:《信托业比较论》(中美英法德日)(上海公民书局1921年),江趋丹编:《信托事业辑要》(上海中华1921年)、秦毅成编:《中美英法德日信托业比较论》(公民书局1921年)、潘士浩编:《信托研究》(上海中易信托公司1921年)、陆松荫:《信托公司要览》(上海文明书局1922年),孔涤庵:《信托业》(上海商务1933年),程联:《信托简要》(上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1934年)、袁际唐《国际信托公司》(上海大东书局1933年)、[日]细矢佑治著、资耀华译:《信托及信托公司论》(上海商务1935年)、袁愈俭:《信托事业》(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史尚宽:《信托法论》(上海商务1947年)等。
[10]较有代表性的有程联:《我国信托事业的发展》(《信托季刊》第1卷第1期)、陈明远:《我国之信托事业》(《东方杂志》第32卷第7号),潘旭人:《我国信托事业之展望与回顾》(《中国经济评论》第4卷第3期)、[日]松本信次著、夙真译:《中国信托业之研究》、《中国经济评论》第3卷第6期)、朱斯煌:《民元以来我国之信托业》(《银行周报》第31卷第15号)、许性初:《近年来我国之信托事业》(《银行界》第2卷1期)、陈钟声:《我国信托事业之演进》(《金融知识》第3卷6期)、张白衣:《二十六年来之中国信托业》(见中国通商银行编:《五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等。
[11]如程联:《信托业务的演进与我国信托事业的趋势》(《信托季刊》第1卷第2期)、李萌南:《金融机关的信托公司》(《信托季刊》第1卷第2期)、李萌南:《从经济恐慌期间日美运用信托资金实况说到我国运用问题》(《信托季刊》第1卷第4期)、朱斯煌:《各国信托事业之发达并对于我国信托现况之感想》(《信托季刊》第1卷第4期)、朱斯煌:《信托公司在金融界中之地位》(《信托季刊》第3卷第1、2期合刊)、朱斯煌:《信托公司之主业及兼业》(《信托季刊》第4卷第3、4期合刊)、朱斯煌:《信托公司与银行》(《信托季刊》第5卷第1、2期合刊),等等。
[12]如朱斯煌:《我国信托业之三大问题》(《银行周报》第27卷第27、28期合刊)、周琎:《信托公司在我国的两大使命》(《信托季刊》第1卷第1期)、李钟楚:《我国信托事业今后应采方针》(《信托季刊》第1卷第2期)、胡远钟:《信托业与经济前途之关系》(《信托季刊》第1卷第2期)、朱斯煌:《论我国信托之立法》(《信托季刊》第1卷第3期)、张光地:《建设中国国民经济与信托公司》(《信托季刊》第1卷第4期)、李钟楚:《如何推进我国之信托业》(《信托季刊》第2卷第3期)、朱斯煌:《社会对于我国信托业应有之认识》(《信托季刊》第2卷第3期)、朱斯煌:《信托业在非常时期的责任》(《信托季刊》第2卷第4期)等。
[13]仅限于提供公司设立年份、资本额、负责人、地址等最简单的基本信息。
[14]如荣乐乐:《金融信托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魏曾勋等人:《信托投资总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陈湛匀、马照富:《金融信托咨询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版),赵奎、朱崇利:《金融信托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
[15]在提及1921年“信交风潮”的一些金融史论著中,有部分内容与信托业有关:如洪葭管:《中国金融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肖勤福:《上海金融界“民十风潮”述略》(《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2期)、陈争平:《“信交风潮——一个特大的经济“泡沫”》(《光明日报》1993年9月13日)、杜恂诚:《中国近代的三次金融风潮及其启示》(《安徽史学》1998年第2期)
[16]建国以后涉及民国时期上海信托业的已刊资料集主要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中国银行行史资料汇编》上编(1912~1949)三册(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编:《中国农民银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交通银行史料》第一卷(1907~1949)(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1927~1937)》(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等。
有关上海信托业研究 1921~1949的文章
信托公司和银行信托部的代客买卖、经租、代办土地过户登记等业务相当繁忙。信托机构的代收款项业务亦见增长。(二)商务管理信托业务有所进展。信托业务必须将信托财产转移到信托公司名下,代理业务则不以信托财产转移于信托公司,仅仅为手续上的代理。抗日战争期间上海信托机构经营的真正信托业务只有两项:商务管理信托与信托投资。......
2023-08-09
表2-1是新增的总公司设在上海的12家华商信托公司的概况。表2-2是这一时期总部设在其他地区的5家华商信托公司,其中诚孚、中国两家在上海设有分公司。沉寂了近5年之后,华商信托公司东山再起,主要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后因与中央信托局名称相同,奉财政部令并经股东会议决,自1936年1月1日起该公司改称“中一信托公司”。......
2023-08-09
首先,确立了上海作为全国信托业中心的地位。其次,从经营内容来看,信托业务的范围有所拓宽。在程联的发动下,1932年1月1日一个非正式的同业组织“上海信托业同人叙餐会”成立。另有相当多的信托机构印发免费的业务宣传小册,供客户索取。......
2023-08-09
根据《中央信托局条例》所载,中央信托局的主要业务分为四大类:“一、信托业务。二、保险业务。三、储蓄业务。四、政府指定之其他业务。”中央信托局经营的真正信托业务并不多,发展状况也不理想。主要开展的业务有:协助同业修订各地费率规章、接受同业分保、办理国内转分保、办理国外交换分保等业务。另外,该局的美金储蓄券、乡镇储券、黄金存款等特种储蓄业务先后奉令停办,余额逐月因转帐而减少。......
2023-08-09
与抗日战争前以及抗日战争时相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信托业整体规模有所收缩,主要体现在机构数量递减、资本总额大幅缩水等方面。另外活期信托存款占信托存款总额比重过高,历年均占有90%以上。因此,该局吸收的信托存款并不能作为长期资金进行运用。1947年度中央信托局总收益中,投资证券和生产事业所得仅占总收益的1%。综上所述,不以信托业务为主业的问题,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上海信托业中仍然存在。......
2023-08-0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信托业形成了商营信托机构和国营信托机构两大阵营。国营信托业却恰恰相反,分支机构遍地开花,涉及业务范围极为广泛,获利丰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上海一地国营、商营信托业截然不同的发展状况,与金融信托市场的需求以及信托机构的经营水准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由于国民政府采取了特殊的金融政策所致。当商营和国营信托机构触犯相同法规时,政府管理部门采取分别对待的措施。......
2023-08-09
[5]联合征信所关于中一信托公司两次调查报告,1946年6月25日、1946年12月2日,上档联合征信所档案,档号:Q78-2-14115。[19]上海信托公司历年营业报告,上档上海信托公司档案,档号:Q328-1-23。[43]金城银行总经理处有关投资诚孚信托公司有关文件,1936年2月,上档金城银行档案,档号:Q264-1-704。[45]关于诚孚信托公司的调查报告,1940年6月4日......
2023-08-09
北洋政府延用晚清的银行则例和注册章程,对储蓄银行、实业银行、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分别有所限制。信托公司属于新鲜事物,政府尚未来得及制订专门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只要按照公司条例进行注册即可,经营范围几乎不受任何法律限制。表1-6是当时各信托公司拟定的经营范围。在经营中“取稳健之主义作营业之方针”。通易公司最初是无限公司,主要经营棉花,由黄溯初、范季美主办。......
2023-08-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