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法律进社区实践:律师工作现状

法律进社区实践:律师工作现状

【摘要】:总的来说,各地律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法律进社区活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各律师事务所从社区实际出发,结合街道、社区中心工作及热点、难点问题,针对社区居民的需要,为社区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开展各类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提供无偿和有偿法律服务等形式,紧密结合社区建设,发挥法律进社区的作用。建立工作机制,确保律师进社区持续开展,律师成为法律进社区的主力。

通常情况下,律师进社区是由司法局组织、引导律师事务所与社区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建立共建关系,开展以公益性为主的法律服务活动。如由律师事务所组织律师为社区居民和企业单位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或举办法制讲座、法律宣传,以及定期驻点为居民解答法律咨询等。总的来说,各地律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法律进社区活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司法行政部门以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为出发点,主动请示、汇报、协调有关部门,使律师进社区始终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配合,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分别与挂点律师事务所签订服务协议书,印发宣传手册、制作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制作宣传牌,以及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宣传律师进社区,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并重视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选择进度快、起点高的社区作为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律师进社区。各律师事务所从社区实际出发,结合街道、社区中心工作及热点、难点问题,针对社区居民的需要,为社区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开展各类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提供无偿和有偿法律服务等形式,紧密结合社区建设,发挥法律进社区的作用。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及律师事务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构筑律师进社区工作平台,确保律师进社区的有效开展。一是司法行政机关履行组织、指导和协调等职能,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推广典型经验、广泛宣传、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组织引导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开展法律进社区;基层司法所为律师进社区牵线搭桥,配合协调街道基层部门,为律师进社区提供工作场所、办公设备,在社区工作站设立社区法律服务联络员,具体承办、落实律师进社区的时间、内容等工作,为有法律服务需求者及时提供联络或转介服务。二是律师协会履行业务指导职能,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组织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参与法律进社区,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规范律师事务所进社区开展法律服务行为。三是律师事务所履行服务职能,与社区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建立对口服务关系,在社区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建立工作机制,确保律师进社区持续开展,律师成为法律进社区的主力。一是建立以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牵头,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围绕工作中的问题,沟通情况,研究解决办法,协调并督促落实。二是建立司法所、社区工作站与律师事务所良好的互动和反馈机制,及时沟通社区矛盾纠纷以及居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同时,律师将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的苗头、倾向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三是建立律师事务所进社区的责任机制,从工作目标、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要求、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方面对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进行规范,保证服务效果和质量。四是建立物质保障机制,对律师进社区在资金、场所上给予保证;律师事务所调整收入分配,对进社区的律师给予专门补贴,充分调动和保障律师进社区的积极性。五是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律师、律师事务所和组织实施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