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学校园活动总体调研报告

中学校园活动总体调研报告

【摘要】:各小组派一代表在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商量确定两地对比研究项目,再由写作小组执笔形成初稿,交由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反复修改,最后定稿。游客情况对比吴文化公园的游客主要是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其次是对吴文化兴趣浓厚,以及对吴文化公园建设关心的社会各界人士及当地百姓。权威评定吴文化公园先后有280多家中外新闻媒体作详尽报道。泰伯墓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锡山市德育教育基地。

各小组派一代表在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商量确定两地对比研究项目,再由写作小组执笔形成初稿,交由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反复修改,最后定稿。

两地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1)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文化公园位于无锡北堰桥镇,交通十分便捷。

泰伯墓位于无锡鸿声镇鸿山东南麓,现暂无公交车和农民班车直达。

(2)历史发展概况

吴文化公园是18年前,在高燮初老师的带领及发起下,几位退休教师用退休金在西高山北建起以弘扬吴文化为主题,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大型文化园林。

泰伯墓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历尽千年兴衰于1999年3月31日重修扩建,2000年4月1日扩建工程竣工。

(3)外部环境的感观印象

吴文化公园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但噪声污染严重,再加上广场不够开阔,不能充分体现旅游区的幽静和闲适。

泰伯墓自然风景秀美,园区的外部环境与周围景色协调一致,田园风光浓郁,但园林的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正处起步阶段,有待完善。

(4)开发的背景与筹建过程

吴文化公园开初以高燮初老人为代表的3名退休教师,而对一座破残山头,无资金、无材料,白手起家,自强不息,开发建设成现在的规模。

泰伯墓景区重修的重要原因一是为了弘扬泰伯的“至德”精神;二是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地方经济

(5)规划设计与建筑特色

吴文化公园是陈从周、司马铨教授等园林专家设计。建筑特色追求水的流动性,另外建筑也运用了民间工艺,尽显吴地民居特色。

泰伯墓由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太湖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规划设计,景区中的牌楼、仰止阁等由南京建筑专家戚德耀先生设计,完整的采用明代建筑特色。

(6)现场观感评述

吴文化公园建园已有18年,有些建筑已陈旧,但让人感到走进了历史,小桥流水,使之更有吴地风韵。

泰伯墓,新建区很漂亮,但与旧墓区的过渡与衔接没有做得很好,绿化及游览的小径设计十分粗糙,还没有到位。

(7)著名景点

吴文化公园现已开放稻丰圩、蚕桑巷……等18个馆区,16个景点,形成了3华里长的景点线。

泰伯墓:较著名以有御碑亭、仰止阁、宗会堂、月牙池、四棱碑及鸿山18景。

(8)评述

吴文化公园景点,错落有致,并十分精致,但缺乏动感。

泰伯墓则充分运用名人效应,例如乾隆皇帝御书“三让高踪”的匾额等,但鸿山十八景开发得不够,人工景点与自然环境协调不好,若干景点显得格调不高,相当多的景点还待开发。

(9)名人资源

吴文化公园主要是与吴文化有关的名人,下面均是其可以开发的名人资源。

“名医进士”许叔微,教育家唐文治,国字大师钱穆,杨万里,唐代小说家蒋防,文化大师钱钟书,斩蚊射虎的周处,华彦钧、刘天华,国画家钱松品,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成画家、高士倪云林,南宋词人蒋捷,诗人、藏书家尤泰、孙绰,画祖顾恺之,抗金宰相李纲,悯农诗人李绅。

泰伯墓景区主要以泰伯为名人资源,另有葬于鸿山的东汉高士梁鸿、春秋战国著名侠客专诸、要离等名人资源。

(10)民风民俗

吴文化公园主要是“三月三”堰桥民俗节西高山文化庙会。泰伯墓则主要是春季清明扫墓及秋季祭祖等民俗活动。

(11)目前管理方式与运作情况对比

吴文化公园作为民办公园,景区的布局,内部管理、资金运用都由公园管理层自主决定。

泰伯墓则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但开发还不够,刚处于起步阶段。

(12)游客情况对比

吴文化公园的游客主要是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其次是对吴文化兴趣浓厚,以及对吴文化公园建设关心的社会各界人士及当地百姓。尤以农历“三月初三”西高山庙会期间为旅游高潮。

泰伯墓景区的来访人员主要也是来接受德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其次是海内外吴氏宗亲后裔,以及当地老人和对吴文化有兴趣的人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以“清明节”扫墓和秋季祭祖为旅游高峰。

(13)对外影响与社会效益对比

吴文化公园“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泰伯墓的影响范围主要在苏沪等地,以及海外吴氏宗亲后裔中。

两者都是德育教育基地,以发展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争取海外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的效益潜力较大。

(14)配套设施和旅游服务对比

吴文化公园配有学生营地服务区、吴街商贸区、万巷楼研究服务区、博士楼接待区、口天楼行政区、信众住宿区6个区,能够为游客提供较好的服务。但导游的素质有待提高。

泰伯墓的配套设施则基本都处于待开发与待完善阶段。

(15)权威评定

吴文化公园先后有280多家中外新闻媒体作详尽报道。1996年,被中央命名为百家“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泰伯墓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锡山市德育教育基地。

(16)发展目标与策略对比

吴文化公园——“文化为主体,教育为基础,人才为目标”。

泰伯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