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年级语文园地成语教学路径总结

中年级语文园地成语教学路径总结

【摘要】:(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板块安排的是一组八字成语,前后四字表达的意思相关联,一般连起来使用。(二)教学框架设计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框架:1.引入新知,读准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板块安排的是一组八字成语,前后四字表达的意思相关联,一般连起来使用。学生平时积累的成语都是四字的,第一次接触到八字成语,具有一定的新鲜感。教材所选的八字成语通俗易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框架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板块的教学框架:

1.引入新知,读准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成语的本义和喻义。

3.创设情景,尝试运用成语。

4.搜集成语故事,讲给伙伴听。

(三)教学路径提炼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板块是积累关于某一类成语的典型代表,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框架的设计,提炼出中年级《语文园地》中成语教学的基本路径(见图8-2)。

图8-2 中年级《语文园地》成语教学路径提炼

1.唤醒旧知,链接新知,激发积累兴趣

中年级的学生对成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也能通过摘抄、整理等方法积累。《语文园地》集中教学成语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并以此为起点,借助拼音正确朗读,用分类积累的方法,不断建构语言的“知识树”。成语作为汉语言文字的瑰宝,具有短小精悍、形象逼真、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独特魅力,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2.自主探究,解释词义,增强语言理解力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解释一些较为浅显成语的意思;对于不理解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探究成语的含义;对于一些理解上有难度的,可通过全班交流、教师的追问与点拨,理解成语更深层次的含义。课堂上师生交流过程中,重视分享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体验,注重方法指导,增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3.创设情境,运用巩固,提升语言实践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积累语言的目的就是要在实践之中运用。创设适切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不仅能巩固所学的成语,考查其对成语的理解,而且也为更深层次的表达打基础。在语言实践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运用成语让表达更简洁生动、文雅含蓄、耐人寻味。

4.追根溯源,拓展延伸,传承民族智慧

成语具有其特有的习用性、历史性、民族性,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浓缩了的历史文化。鼓励学生收集成语背后的故事,并和小伙伴们分享,既能更好地了解成语的含义、背景,也能在收集、阅读、讲述的过程中传承民族智慧。

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魏嘉玲 提炼路径并撰文

[1]张丽.浅谈小学成语教学[J].黑河教育,2019(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