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目标细分型目标管理模式研究成果

目标细分型目标管理模式研究成果

【摘要】:“目标细分型”科技规划目标管理模式,即以规划目标的逐层分解与实现为导向的目标管理模式。日本第3期《科技基本计划》、美国《绩效现代法案》、欧盟的《欧洲2020战略》都采用了这种目标管理模式。建立科技规划“目标细分型”的目标管理模式,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明确制定科技规划的战略目标愿景,并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划层面对这些战略目标逐层进行细化分解。第四步,明确各级各项任务单元对上级目标的支撑力度。

“目标细分型”科技规划目标管理模式,即以规划目标的逐层分解与实现为导向的目标管理模式。这也是目前在规划实践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式。日本第3期《科技基本计划》、美国《绩效现代法案》、欧盟的《欧洲2020战略》都采用了这种目标管理模式。

建立科技规划“目标细分型”的目标管理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制定科技规划的战略目标愿景,并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划层面对这些战略目标逐层进行细化分解。

第二步,明确未来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重要政策、重大专项/工程等,通过这些重点任务来实现规划战略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三步,建立各个层面的目标管理,即明确各级各项任务单元对上级目标的具体贡献。具体而言,各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在围绕重点领域、重要政策、重大专项/工程等重点任务出台科技计划、制定科技政策时,需要明确描述其对支撑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贡献,列出所对应的规划目标内容;同样地,各科技计划在设置科技项目、各科技政策在制定具体措施时,需要明确描述这些项目/措施对支撑实现科技计划、科技政策目标的贡献,以及对相应的规划目标的贡献。

第四步,明确各级各项任务单元对上级目标的支撑力度。为厘清各级任务单元对上级目标的贡献大小,必须在说明对实现上级目标的具体贡献的同时,明确支撑贡献的力度——可通过赋予相应的支撑实现权重系数来反映支撑目标实现的力度。在实际中,有的任务单元可能对应支撑实现多个上级目标,但支撑贡献的力度都很弱;而有的任务单元可能只支撑对应1个上级目标,但支撑贡献的力度却很强。因此,为科学地反映规划目标的支撑落实情况,需要引入相应的权重系数。

最后,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是否支撑实现上级规划目标、支撑的力度是强是弱,不能全凭各级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自说自话、自拉自唱”,必须引入相应的外部监督机制。可以借鉴美国《绩效现代法案》的做法,要求各政府机构在网站上对这些信息予以公开,接受公众和立法监察机关的监督;也可以借鉴POE方法,邀请专家对支撑规划目标实现的贡献及其支撑力度进行评估确认。

这样,通过各级目标之间的“贡献”关系,可以顺利实现“规划—计划/政策—项目/措施”(plan—program/policy—project,PPP)[3] 3个层级的有机连接,建立起不同层级间的逻辑关系,如图6.2所示。而且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目标这一线索顺藤摸瓜,了解哪些规划目标,由哪些计划/政策、哪些项目/措施予以支撑落实,亦即打开科技规划执行过程中的“黑箱”[4]。同时也为破解规划实施绩效的归因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能路径,为科学开展科技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提供前提和基础。

图6.2 “目标细分型”的科技规划目标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