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一副,落地有阴卦、阳卦、顺卦三种阴阳组合。在鹤峰“傩愿戏”的傩祭仪式中,常用的卦象主要有:青龙卦、白虎卦、朱雀卦、玄武卦、腾蛇卦,多为据卦形判定吉凶。(见下图)三元将军诀:伸三个指头。......
2023-08-04
竹蔸制成,卜卦分阴、阳、顺三种,作用在于求神问吉凶,一般是鬼来阴卦,神来神卦,一般为阳卦。它和决、罡共同构成端公施法的重要手段。根据相关研究者的考察:“卦一般用竹根制成,剖面向下为阴。两块一副,落地只有三种阴阳组合;两块都盖着,为阴卦;两块都仰着,为阳卦;一盖一仰,为顺卦。‘还坛神·打印’中说:‘打阴卦,闭火星;打阳卦,开财门;打顺卦,主有财,鹦哥出门去引进凤凰来。’阴卦用于避瘟驱邪等禁断性法术,阳卦用于求财求丰收等促进性法术,而顺卦则用于保平安,事事顺心等情况。这是打卦的一种方式,用于探询神意,端公称为问卦,还坛神中主要是这种用法。”[21]
“打卦还有一种形式,是根据竹卦落地后摆成的形状结合阴阳来断定吉凶,而且是三副卦一起用,分成主卦、二卦、三卦,变化更多更复杂,端公称之为拷卦。‘还坛神·回熟’有专门的拷卦活动,但内容往往在还坛神以外。端公的问卦判卦经常是一种专门的法术活动。”[22]
“判卦的基本卦形是根据一副卦(一爻)的阴阳、形状确定的,共有20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追心、八字、断桥、灵牌、铜锁、铁锁、南蛇、角根、螣蛇、满淮、雷振、坐山、钩陈、丁字、顺阳、顺阴。……各种卦形有相应于名称的含义,可以有相应的解释在卦辞中,如‘白虎之卦犯哭声,不哭六亲哭子孙,三六九月破财喜,损得财喜免灾星’,‘此卦是断桥,铁船狼内漂,火熄无踪影,老鼠遇着猫’。这是判卦依据的第一个因素。……20形各有属性,如青龙属木,白虎属金,朱雀属火,螣蛇属土等。与事主的生辰五行又构成相生相克关系,卦书称:‘本命生卦为弱命,卦生本命为强命;本命克主卦命强,本命克二三卦更强;主卦克本命命弱,二卦克本命平台,三卦克本命无着。’这是判卦依据的第二个因素。”[23]“六块卦投地后的阴阳比例与五行相配又构成判卦的第三个因素,卦书中有口诀:‘四阴二阳属火,四阳二阴属水,五阴一阳属水,五阳一阴属火,三顺(指三阴三阳)属金。六阳属火,六阴属水。五阴五阳都无妨,六块一样大不祥。阳多属火,阴多属水。’”[24]施法者要根据卦象所呈现的状况,再综合前述三种因素才能最终作出判断,而不同的判断标准则有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有关恩施傩戏志的文章
两块一副,落地有阴卦、阳卦、顺卦三种阴阳组合。在鹤峰“傩愿戏”的傩祭仪式中,常用的卦象主要有:青龙卦、白虎卦、朱雀卦、玄武卦、腾蛇卦,多为据卦形判定吉凶。(见下图)三元将军诀:伸三个指头。......
2023-08-04
闻昔西川广政年,曾助官军攻洛浦。聪明正直神所为,生有厥功死祝之。能御大灾捍大患,非此族者皆淫祠。阴兵击贼传稗史,怪事荒唐违正理。敕封本授孟知详,英烈翻过巴蔓子。庙食千秋蛮土同,灵旗飒飒暮卷风。喜嗔醉饱谁复见,断猿啼月寒林空。神兮寂寞归山中。[2]杨秀武:《杨秀武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148页。......
2023-08-04
[22]根据傩戏面具人物角色,恩施傩戏面具可以分为正神面具、凶神面具和世俗人物面具三大类。[28]除了上文介绍的正神面具之外,恩施傩戏中的正神面具还有很多,较具代表性的有唐氏太婆等。傩戏面具中此类介于正邪之间的特殊形象,恰当准确地展现了原始先民对神灵的基本认识。......
2023-08-04
长期以来,恩施傩戏面具均系师教口传,手工制作。就目前所能看到的相关实物资料、以及恩施本地傩戏艺人的回忆而言,恩施地区的傩戏面具主要采用传统木质材料完成。谭学朝是恩施傩戏第27代传人,也是恩施市傩戏、傩面具制作工艺最系统、最全面的唯一继承人。谭学朝对三岔傩戏做出了重要贡献。傩戏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尤为重要。......
2023-08-04
在傩面的制作过程中,傩戏面具人物的眼睛制作是关键。由于傩戏面具的特殊地位,面具的雕刻工作多由具有丰富制作经验的长者来完成。傩戏面具的制作需要运用多种工艺手段,对制作者的刀工、刻工和手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这种禁忌也遭遇了现实社会的诸多冲击,仍能坚守这一原则的傩戏面具制作艺人并不多见。......
2023-08-04
恩施傩戏面具不仅具有原始风格的一面,也具有写实风格的一面。傩戏面具的写实风格主要是指面具自身的特定,即它以傩戏的发展、演变和传承作为存续的基础。总的来说,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的傩戏面具的写实风格的形成主要基于下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各地方的民间宗教活动,以及当地的地方性巫术活动。而恩施傩戏面具写实风格的具体呈现方式则要结合本地的傩戏面具,作有针对性的考察。以恩施傩戏面具中的傩公、傩母为例。......
2023-08-04
同时,三岔民间艺术大师谭学朝在继承傩戏传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新的艺术营养,使傩戏不仅仅局限于“还傩愿”“还坛神”的圈子,将其与现代舞蹈、音乐有机结合起来,改编傩戏中的个别章节为现代傩舞。[66]1988年,恩施市文艺大汇演之际,三岔乡谭学朝、王金海、黄应柏等人,为了改变三岔“还坛神”纯粹的祭祀仪式形式,将三岔民间文化以“傩戏”形式推介出去,率先抽出祭祀环节的“傩舞”进行改创编,推出了全新的音乐、舞蹈作品。......
2023-08-04
恩施傩戏表演神性空间、仪式空间的实现,同样体现在这种神圣场域的构筑中,它主要是通过坛场的布置、表演人物的面具化以及法器、乐器等其他道具的运用来凸显的,并依赖于一系列的宗教性的祭祀仪式来实现从世俗空间向神性空间的转换。......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