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以法律诊所教学促进(第2版)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以法律诊所教学促进(第2版)

【摘要】:目前,国内法学教育面临改革,以实现培养德才兼备法律人的目标,诊所式法律教育将成为法学院从“法学教育”转向“法律教育”的中介。“法学教育”关注文本和理论,“法律教育”则必须关注案件事实和社会现状,诊所式法律教育有助于推进这一转型。法律职业伦理具有规范性、道德性,其具有明显的内在强制性,而不具有普遍强制性。

所谓诊所法律教育,就是在法学院中设立法律诊所,学生在有法律实务经验的教师的指导下办理真实的案件。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职业技能,还可以学习职业价值。法律诊所是法学院管理的律师事务所,旨在给学生提供教师督导下的安全职业环境,从而使学生能从事法律实践,从经验中学习。

诊所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诊所中,年轻的法律人会发现他们身边正在发生不公正、贫穷和不幸,他们以律师身份接触到这些现象,虽然并非经常,但有时还是需要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年轻人在法律诊所中的经历告诉他们不要忘记普通大众的需求,不要忘记律师有责任向那些无力确保自身获得法律援助的人们提供法律帮助,而这些是他们今后即使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时也应该矢志不忘的。法律诊所教育要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思考自己的社会价值,鼓励学生考虑职业选择。尤其是当遇到有挑战性的职业伦理问题时,诊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观。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职业伦理的树立,因为高超的法律职业技能,如果掌握在居心不良的法律人手中,就会变成危害社会的工具。因此,诊所教育对学生职业伦理培养的作用不容忽视。[5]

把学生置于职业角色当中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在法科生已有相关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法律诊所教给学生那些在法学院通常不教或者教得不够的东西。法律诊所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向学生倡导这样一种价值,即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也就是法律人要对自己向委托人给出的法律意见负责。学生不再进行所谓某甲在某种情境下如何的所谓法律案例研究,而是面对一个个特定经济、社会地位的活生生的人,此人的命运可能受到学生法律意见的影响。此时此刻,学生面对的绝非分数的高低,而是自己的良心以及对他人命运的责任感。法律诊所的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正确看待知识以及良知。以往学生是在实习时才开始实践活动,而现在,在法学院学习期间学生就可以学习职业伦理及职业技能。法科生对法律职业的看法或多或少来自于电影、书本、电视,这种认识是美轮美奂的印象。只有在法律实习的时候他们才能意识到现实和想象截然不同。他们在和真实委托人接触的时候,受到困扰、贫穷、无助、受冤屈的委托人的悲惨命运使学生看到了社会不公正的一面,未来的法律人能意识到做一个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究竟意味着什么。通过和真实的委托人接触,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才智水准,认识到自己未来职业的前景。在法律诊所的经历常常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将来愿意做什么职业,从而有可能减少未来不必要的失望情绪。将诊所式法律教育引入法学教育制度的目的,也在于向未来的法律人展示向需要得到帮助者提供无私帮助所能获得的满足感。法律诊所并非仅仅是职业学习或者法律应用而已,它也是生活的学校,在委托人身处悲惨、严峻的局面的时候,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和富裕、教育背景良好、文质彬彬、出入豪华律师事务所的委托人截然不同的面孔。从向委托人提供帮助或者仅仅表达关切所能获得的满足感,常常要比经济回报要更有价值。委托人来函所包含的对学生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其办理案件付出努力的肯定,对于年轻人开启法律职业生涯具有宝贵的价值,这种价值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独特方法在于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而言,其独特性在于:①它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②法律诊所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通过向该学生提供个别指导来向其传授职业经验;③它通过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理解委托人的处境;④它通过头脑风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集思广益,开阔视野;⑤它强调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从评价反馈自身代理案件的经历中学习;⑥它关注法律的实际运作效果,强调法科生要在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下思考法律的实际作用。

目前,国内法学教育面临改革,以实现培养德才兼备法律人的目标,诊所式法律教育将成为法学院从“法学教育”转向“法律教育”的中介。“法学教育”关注文本和理论,“法律教育”则必须关注案件事实和社会现状,诊所式法律教育有助于推进这一转型。

◆例5-1

关于法律职业伦理,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基于法律和法律职业的特殊性,法律职业人员被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具有高于其他职业的职业伦理品行

B.互相尊重、相互配合为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检察官、律师尊重法官的领导地位,在法庭上听从法官的指挥

C.选择合适的内化途径和适当的内化方法,才能使法律职业人员将法律职业伦理规范融进法律职业精神中

D.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提高法律职业人员伦理认识、陶冶法律职业人员伦理情感、养成法律职业人员伦理习惯等

【解析】

选项A正确。法律的严肃性、精确性和公正性要求法律职业者具备很高的职业伦理水准,且相比其他的职业伦理,法律职业伦理具有更强的象征意义和感召作用,因此,法律职业人员被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具有高于其他职业的职业伦理品行。

选项B错误。法律职业人员在人格和依法履行职责上是平等的,不存在领导关系。B项关于“检察官、律师尊重法官的领导地位、在法庭上听从法官的指挥”的表述错误。

选项C正确。法律职业伦理具有规范性、道德性,其具有明显的内在强制性,而不具有普遍强制性。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内化途径和适当的内化方法才能使法律职业人员将法律职业伦理规范融入法律职业精神中。

选项D正确。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法律职业人员伦理认识、确立法律职业人员伦理信念、陶冶法律职业人员伦理情感、锻炼法律职业人员伦理意志、养成法律职业人员伦理习惯等方面。

【注释】

[1]许身健:“为了法治中国的未来”,载《检察日报》2017年5月10日,第7版。

[2]参见马怀德:“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新论)”,载《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2日,第5版。

[3]参见许身健:“如何上好法律人的思想品德课”,载《检察日报》2019年5月15日,第7版。

[4]参见许身健:“如何上好法律人的思想品德课”,载《检察日报》2019年5月15日,第7版。

[5]参见许身健:“如何上好法律人的思想品德课”,载《检察日报》2019年5月15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