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做到精专且广博的《颜氏家训》与为人处世

如何做到精专且广博的《颜氏家训》与为人处世

【摘要】:在《勉学篇》里,颜之推也提到了“博”与“专”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学习某一门职业中应该注意到的“博”与“专”的关系。结合今天的情况,在“博”与“专”上应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以“博”为基础。“博”就相当于喜玛拉雅山,而“专”则相当于珠穆朗玛峰。“博”是“专”的基础,只有打牢了“博”这个基础,“专”才能“立得住”的。然而不能一味求“博”,这是在处理“博”与“专”关系中需注意的第二

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鼠石鼠五能,不成伎术……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闲焉。

——《颜氏家训·省事十二》

大家都知道白头翁的故事吧。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白头翁并不是“白头”的。年轻的白头翁出门求艺,每次拜师学艺,刚会一点便以为会了。于是,匆匆地飞走,去另外拜师。这样来来去去,反反复复,白头翁最后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学会,而头发在不知不觉中已是花白一片。

白头翁妄想自己成为一个“全才”,却一无所成。它的故事应该被正在成才路上前进的人们引为明鉴。人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应有所精专,最终才会学有所成。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学艺也是如此,颜之推在《省事篇》里说:“古人之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鼠石鼠五能,不成伎术。’”对此,颜之推特地举例说明。

“近世有两人,朗悟士也,牲多营综,略无成名,经不足以待问,史不足以讨论,文章无可传于集录,书迹未堪以留爱玩,卜筮射六得三,医药治十差五,音乐在数十人下,弓矢在千百人间,天文,画绘,棋博,鲜卑语、胡书,煎胡桃油,炼锡为银,如此之类,略得梗概,皆不通熟。”大意是说,当时有两个人,喜欢学各种各样的东西。读经书、史书,写文章,练书法,学算卦,医药、音乐、射箭等等,都是“略通梗概”,不能达到精通,因而也就无法成名于世。

颜氏因而感叹道:“惜乎,以彼神明,若省其异端,当精妙也。”古谚云:“艺多不压身。”正是这个道理。

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年轻时在下棋和演戏两方面都有过人表现。他自己对这两项都很爱好。后来经名家指点,他放弃了下棋,选择了从艺。从此,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勤学苦练,终成一代京剧大师。倘若梅兰芳两者兼修,只怕京剧戏坛上,不会有这样一颗耀眼的明星了。

上面我们所讲的是《省事篇》中关于学习技艺的“博”与“专”的问题。在《勉学篇》里,颜之推也提到了“博”与“专”的问题。这一次所说的“博”与“专”,是专就学业而言的。也就是说在学习某一门职业中应该注意到的“博”与“专”的关系。

他说:“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天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去儒。”大意是说,汉时一些贤才俊士,都学通一经(儒家书籍),弘扬圣人的思想,治世之道,对上面能够协助天子处理各项国家大事,次之能够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杂事琐务。因此而加官进爵,位列卿相的人有很多。而到颜之推所处的梁朝,做官者多凭门第,因此风俗大变。许多人读书,只是为了揽奇好胜,以知道的轶闻趣事多为目的,不肯专门研究儒家思想,礼仪制度,一旦以所学施用于实际生活,则一无用处。

颜之推还举例说,当时洛阳人崔浩、张伟、刘芳和邺下人邢子才,并称“四儒”。“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说明当时的人们学习不务精专,惟务博涉。

学问很高的人是这样,那些没有什么学问的人也大受影响。“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明,或无要会。”不肯精专,唯备博涉使得当时的文人行文说话都空话连篇,辞不达意。当时有一条广为流行的谚语,“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博士是当时国家高等学府——太学中的老师。写一张买驴的契书,写了三页,还没说到正题。颜氏云:“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

其实,颜之推也认为“学者贵能博也”。只是如果“勤无益之事”,对学业是没有好处的。在他看来,“光阴可惜”,“当博鉴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闲焉。”

颜氏的说教是很有道理的。结合今天的情况,在“博”与“专”上应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以“博”为基础。“博”就相当于喜玛拉雅山,而“专”则相当于珠穆朗玛峰。“博”是“专”的基础,只有打牢了“博”这个基础,“专”才能“立得住”的。

譬如说记者这个职业,就需要具有“杂家”意识。新闻工作要求记者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把握不断变化的环境,认识陌生复杂的对象。这使他对新知识、新思想形成自觉的需要并锻炼出敏锐感应和消化运用的能力。

一次,英国皇太后参观一所刺绣学校,进行现场直播的记者理查德,迪树布雷拜因太后迟到四十分钟,而不得不自己到屏幕前演说一番补白。太后来后告诉记者,本来迟到不用这么久,只是当她进门时无意听到记者广播的声音,而被那关于世界各地刺绣历史的侃侃而谈深深吸引,以至忘记了此时此刻自己才应是屏幕上的主角。

这位节目主持人因皇太后访问而激起对刺绣的兴趣,并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有关知识。这种敏锐的反应和广泛的兴趣,终于使他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能够应付自如。

不仅记者这个职业如此,其他如主持人、编辑、公关人员等等都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

据《今晚报》报道:电视界如今要物色一位学问多的主持人,真是一件太难的事情,知识、文化色彩重一些的节目,主持人就显得格外捉襟见肘,难以应付。

十八集记录片《三国路上的故事》是由袁鸣主持的。虽然袁鸣在电视台已算是受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员,可是她从未读过《三国演义》(就更别提《三国志》了)。当然,对“三国”故事不熟,肯定拍不了“三国”片。所以袁鸣临急抱佛脚,上路前找了本《三国演义》看。耐人寻味的是,就这样,她还成了全组人的老师。说明剧组里没读过《三国演义》的并非袁鸣一人。

对于搞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学问的广博也是很重要的。

著名数学华罗庚曾在清华大学提倡学生们首先要学好语文。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再精深的理论也无从面诸于世。

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读过许多深奥的哲学著作。这对他后来形成严密的罗辑思维,成为卓越的物理学家是很有裨益的。而实际上很多“大家”都是兼跨多门学科的。

马克思就是一个博学的人。他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但他同时对数学、生物学等等方面十分关注并且曾发表过自己独到的见解。

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创作了诗歌凤凰涅般木》、《女神》,戏剧屈原》、《蔡文姬》,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他同时又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博学多识显然对一个人的成功成名起着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

然而不能一味求“博”,这是在处理“博”与“专”关系中需注意的第二点。什么都懂一点,什么也不精通,容易流于“浅”。在这一点上,与我们前面拉述的择业学艺上的“博”与“专”道理是一样的。

清朝名臣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写到“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他根据弟弟们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看一家文集。作各体涛亦然,作试帖亦然。”他特地。丁嘱弟弟们道:“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曾国藩说的就是做学问有了一定基础后,怎样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如果只是“半桶水”,而又什么学问都想做,结果就会什么也做不成。要杜绝这种现象,就必须做到一个“专”字,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如果所学不专一,就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就。只有“专”才可能学得精深。

另外,相对而言,每个人都有略微优越于他人的某种素质,聪明的人就应准确地捕捉到这一点,并充分利用这种较突出的素质,在这方面下功夫,力求发展。

《致富月刊》载:经教育学家研究证实,凡属发育正常的孩子,大多在五六岁时就开始对某一方面表现出一种敏感和强烈好奇。

科学史上有位与牛顿齐名的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小时候父亲叫他画画,他总是在纸上涂满几何图形。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敏感,于是父亲就教他几何学、代数学。不久麦克斯韦在数学方面显示了惊人的才华。十五岁时写的数学论文发表在《爱了堡皇家学会学报》上。倘若做父母的能像麦克斯韦的父亲那样,迅速及时地捕捉住孩子的敏感区,顺势加强引导,就可以避免其他敏感区的干扰,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因此做家长的要善于捕捉孩子的敏感区。从孩子平时的语言、动作、眼神或所提问的问题中捕捉敏感区,以帮助孩子确定专攻方向。要做到这一点,家长们就必须注意学习,掌握知识,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敏感区。

再次,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专”不能专得太早。专得过早,会造成知识面狭窄,并不利于“专”的深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造成许多读书人只读四书五经,只作八股文,而一旦金榜无名,落人尘世,则无所用。孔乙己就是典型的例子。

今天的教育制度远远优于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在小学、中学,学生们学习语言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门知识,有些学校还给学生设立切实的劳动技术课。学生在高中学完了较基本的知识以后,先有文、理科之分。升人大学或大专以后,又有专业之分。正是在一定的基础的“博”上求“专”的反映。

中小学约十几年的学习,为“专”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的专是可以顺利深化的。现在一些中小学学生偏科现象严重,整个教育偏重语、数、外等主课,而轻视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考虑到其中“博”与“专”的深层次因素,这样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总的说来,在“博”与“专”的关系上,最好能做到由“博”而“专”,以“博”养“专”,以“专”带“博”,为“专”而“博”。与“专”紧密相连的“博”,可以使“专;’得到丰富的营养,而不是无根之水;与“博”紧密相连的“专”,也可以使“博”逐步具有方向性,而不是杂乱无章。

处理好两者关系,将更好地促进学生进步,事业成功,为个人成才成名打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