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北朝瑞兽形铁秤砣收藏及初探

南北朝瑞兽形铁秤砣收藏及初探

【摘要】:对不同造型的瑞兽形铁秤砣进行比较,判定它们之间的承继或相互影响关系。这在其他南北朝瑞兽型铁秤砣上也能看到。这种瑞兽型铁秤砣是早期最优秀的作品,也是瑞兽型铁秤砣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结合北齐尧峻夫妇墓出土镇墓兽的前腿横纹及肩部卷云纹更加准确的判断这件瑞兽形铁秤砣的产生年代为北齐。图022正是这一时期的狮子形铁秤砣开铸造瑞兽形铁秤砣之先河。

在找到佐证的这些秤砣之间,可以看到很多的传承关系,这些传承关系包括一个朝代之间前后不同时期的传承,不同地域之间的传承。不同民族之间的传承,也包括不同朝代之间的传承,这些传承层层叠叠,盘根错节,不是长时间的、反复的、细致的观察、比对,很难搞清楚。由于我收藏了它们,得由我把它们搞明白,谈何容易!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比对、琢磨,终于找到解决的方法,参照钱币专家戴志强先生给钱币断代时,找一些“纲要钱”的方法,给各时代的瑞兽形铁秤砣找出有一个或几个典型特征的“纲要秤砣”也就是前文所讲的和杂志里的镇墓兽相对应的“标志性瑞兽形铁秤砣”,按照考古类型学的方法,排列出南北朝瑞兽形铁秤砣的发展序列,确定出其相对年代关系。对不同造型的瑞兽形铁秤砣进行比较,判定它们之间的承继或相互影响关系。科学地归纳、分析这些南北朝的秤砣。

图021

图022

图023

图021这件秤砣铸造极其精美,它的周身干净利落,几乎没有铸造的范缝残痕,也没有丝毫的错范痕迹。它那稍微向上昂起的头,给修长的颈部更平添了空间。一张开的大嘴,似乎大声吼叫,在告诫那些唯利是图的商贩——“公平交易”!高高隆起的狮鼻后是一双圆圆的大眼睛,一道弯眉从前额一直到耳下,一对突出的耳朵长在头上部的两侧,这对突出的耳朵对保护秤砣前半部分的花纹起了很大的作用。三角形较宽的钮上部(宽13毫米)搭接在头的后上部,有明显的搭接痕迹,内凹的钮上有三条轮廓线,钮外侧的轮廓线从头的后上部向后转而向下,再向前上直至眼后,线条飘逸、夸张、优美,同时增强了钮的抗冲击力。钮的上部和绳子接触的部位,已经被绳子磨掉很多,足见使用时间常,磨损严重。这在其他南北朝瑞兽型铁秤砣上也能看到。

此种雕塑方法费工费时,只是在前期较短的时间里出现。颈上的项环清晰,其上缀三枚项铃,正面胸肌突出的胸膛上的项铃最高处突出3.3毫米,而侧面的两枚项铃磨损的仅剩不足1毫米,足见磨损之严重,颈的侧后部各有一云纹,前腿向前伸, 一侧前腿的侧面纵向有一竖纹贯穿上下,分出前腿的胫骨、腓骨,其正面的胫骨上布满小横纹,腓骨的侧面也有隐约可见的小横纹,展示狮子腿部的饰毛,前腿的上部有卷云纹。前腿正面有小横纹,这种雕塑手法几乎贯穿南北朝时期,乃至影响到盛唐的秤砣。分出胫、腓骨的仅见此一二例,且两侧只有一侧分胫、腓骨。有卷云纹的也不多见,两前腿之间修整干净利落呈110度的三角形,向中间凸起,从上至下呈弯月形。在其背上两侧各有六根肋条,均匀而清晰。肌肉丰满弯曲的后腿蹲坐在上三旋下二旋不等的束腰须弥座上,秤砣座的长宽之比为9:5,摆放比较稳当。枣核钉式的尾巴弯曲着紧贴在臀部后边,四棱锥型尾巴,由下向上逐渐向内收缩,尖向后翘出,表现得刚劲有力。

从整体看狮子昂首正视前方,两目有神,张大口怒吼,周身肌肉劲健,尤其是面颊的肌肉都那么饱满,显得十分有力量,凶悍威猛气势逼人,明显有震慑作用。而颈上的项环、项铃,展示了其温顺的一面。

云纹——云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物象,云行天空即为天,云是神仙驾乘升天的工具,因此云纹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带有神仙的气息,狮型铁秤砣的颈项上佩戴云纹,则显示能飞于佛祖与人间的能力,更增加了秤砣威慑力,带云纹的瑞兽型铁秤砣很少见。

这件秤砣设计比例合理,造型优美并能展示出作为秤砣所需要的气质,显示出匠师高深的艺术造诣,铸造精优,无丝毫的错范、无沙眼、无范缝残痕、整体姿态优美、形成的曲线流畅凹凸有致,与美女的曲线美有异曲同工之妙,将实用功能、优美的造型与佛教思想对世俗生活的影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南北朝人的全新发明,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与高雅的生活情趣。历经一千四百余年仍然完整无缺,当把众多的同时代的秤砣摆放在一起时,立即会看出其独特的无可比拟的雕塑风格。同时展示了铁的肌理之美!和它一样的,稍微小一些的还有一件,最典型的是嘴大张,前腿的一侧可以看出胫骨腓骨。这种瑞兽型铁秤砣是早期最优秀的作品,也是瑞兽型铁秤砣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时全不费功夫。多年以来遵循刘东瑞先生教导“从佛教造像中寻找依据。”直至书号买下来,终于从北响堂石窟第三窟写经造像碑上部右侧佛造像的须弥座上找到(图023)这件秤砣座的艺术源泉,尽管须弥座的左上角有些残缺,但依然能佐证其与该秤砣的年代关系。结合北齐尧峻夫妇墓出土镇墓兽的前腿横纹及肩部卷云纹更加准确的判断这件瑞兽形铁秤砣的产生年代为北齐。

图022正是这一时期的狮子形铁秤砣开铸造瑞兽形铁秤砣之先河。对后来的瑞兽形铁秤砣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后演绎出数以百计的不同样式、不同风格、不同大小,绵延一千四百余年的瑞兽形铁秤砣体系。

图024

图025

图024,它的底座以上的部分除了有些错范外,某些部位的比例不甚合理,其余和图021一样。典型的地方是扩口大张、三角形的较宽的钮上部(宽13毫米)搭接在头的后上部,有明显的搭接痕迹,内凹的钮上有三条轮廓线,钮外侧的轮廓线从头的后上部向后下弯曲,转而向前下,再向前上直至眼的后侧。钮的上部由于长期使用,绳子把铁磨出一道沟。颈的后上部各有一云纹,前腿前伸且呈上宽下窄状,正面有小横纹,锈蚀的似隐似现,两前腿之间呈慢坡状弯月形,枣核钉式的尾巴紧贴在臀部后边。秤砣座的长宽之比约为7:4,摆放较稳当,它的秤砣座是束腰十六瓣莲花,秤砣座中间凹进去比较深,八个大些的莲花瓣较清晰地展示出来,大花瓣之间夹着小莲花瓣,十六瓣仰莲须弥座极清楚的表现了来自佛家的身份。这个莲花须弥座是极具佛教典型特征的,这些都是早期的特征。具有纲要性特征,与“河北磁县东陈村北齐尧峻墓”中镇墓兽前腿上描绘的横纹相同,与图021的前腿横纹一样、它们之间有传承,有变化,有发展,能有力的说明这些瑞兽型铁秤砣是南北朝的。

它与图021不同的是,它的左前腿没有胫腓骨的线条,也没有腿上部的卷云纹。从这些地方看它应该略晚于图021。

图025这是一件与图024极为相似的早期的秤砣。周身是黝黑的包浆,凸起处没有丝毫的锈迹。钮的形态与图021基本相似,钮与头的搭接处开始稍微变窄,并且磨损较重,有较清楚的磨痕,内凹的钮外隆廓线右侧的插至眼后眉下,和前期的相同,左侧的外隆廓线则缩短了,到头的后下方,和后期的手法相似。这是早期瑞兽型铁秤砣钮的外隆廓线变化的分水岭!!眉毛短、耳朵小,一双圆眼置于长眼窝内,地包天的嘴上托着扁平的鼻子,颈上有一道项环三枚项铃,两侧的项铃几乎磨平,足见使用时间之长,使用频率之高。前腿前伸,其上的横纹虽浅仍可看清,前腿上部的卷云纹两侧均清晰可辨,较为特殊的是前腿中间最下边有一圆球,这可能是最早的狮子踏球造型。背部两侧均匀的各分布着七根肋条,肌肉隆起的后腿弯曲呈蹲坐状,柳叶状的尾巴置于身体后边,十六瓣莲花须弥座与图024相似,但是不那么清晰,须弥座每面都有一凹陷的花纹,花纹有深有浅,在众多的瑞兽型铁秤砣里是唯一的,至于表示什么有待研究。这件秤砣从钮的上部看应该晚于图024。

图026

图027

图026这件秤砣的钮明显地出现了变化,变窄了的钮的上部宽7毫米和头的后部对接在一起,内凹钮上的轮廓线少了中间一条,外侧的轮廓线和图021的相似,只是延伸到头内靠后的地方,明显的比图021的钮的轮廓线短一段,钮的后部与穿孔之间很宽,大大地超出常规的尺度。从侧面看,外隆廓线与渐渐变薄的穿孔形成一个较大的斜坡,这种造型对以后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可以从隋朝十字尾秤砣的钮部看到他的影子。该秤砣微微向上昂着的头,一双长圆形的大眼睛闪烁在从前额贯穿到头后的大眉之下,右侧的眼睛大,左侧的眼睛略小,眉毛明显变大,开大眉毛之先河。狮鼻的下边是微张的嘴,颈部侧后的位置有一对云纹, 但云纹变得模糊,乃至逐渐消失。粗壮的项环上缀着三枚项铃,正面胸膛上的项铃突出4毫米,而两侧的项铃几乎磨平了,足见这件秤砣年代之久以及使用之频繁,前腿向前伸出,正面布满了小横纹,两前腿之间呈70度三角形,从上至下为一条直线。脊背上有六条贯穿肋条,后腿弯曲呈半卧半坐于较薄的束腰不等腰的须弥座上。秤砣座明显变薄,秤砣座较薄摆放不稳,一个扁橄榄核状的尾巴紧贴于身体后边,这件秤砣从表面看还有很多的地方沿袭了图021的制式,然其精神内涵却越来越少。这件秤砣通体被摩挲的黑幽幽的没有锈蚀的痕迹,铸造的很丰满,没有错范的痕迹,也没有沙眼,使用的时间很久,保护的非常好,是件人见人爱的宝贝。

图027等几件瑞兽形铁秤砣经过反复的斟酌,最后觉得还是归到这一类型较好,钮的形态与都相似,钮的外龙廓线向后向下至头后,较图021 短了许多。颈上有云纹,头部较小,五官模糊不清。错范的痕迹明显,这个样式的品相都不好。

图028

图029

图 028这件瑞兽形铁秤砣按照钮的造型、眉毛的形态以及两腿之间的修饰方法,把它归类到南北朝是比较恰当的。再细看这件秤砣是有缺欠的,它的秤砣座的下半部没铸上,在收藏的瑞兽形铁秤砣系列中,有几件类似这样的,或外加重量、或少铸一部分减重,明显地可以看出其与众不同,这些不同是由于与需要的秤砣重量不符,用一种不规范的、便捷的方法使其相符,这件秤砣就是这样的产物,这将为研究那个时期的权衡提供一定的帮助,这也是我要收藏它的主要原因。

图029这件也是那样的秤砣,只不过它恰恰相反,这件秤砣从它的铸造形态看排列在这里是比较适宜的,如果从收藏的角度,它是没有资格进入这个系列,它的品相实在是太差了。这件秤砣似乎曾经入过土,后来又继续使用,表面锈蚀比较严重,一些细部特征都模模糊糊,什么眼、眉、鼻子、口,什么肋条,都似有似无,就是须弥座凹处的那道箍吸引了我。这个箍肯定不是此秤砣铸造之初置于此,如果是那样,就可以将其座铸造的再大一些,此秤砣与其秤杆脱离了,成了一件孤砣,恰好有一秤杆,需要一件比它大一些的秤砣,于是按照所缺少的重量打造一个箍,这样这个带箍的瑞兽形铁秤砣就又继续使用以致流传下来。这也说明中国古时候有的时期对权衡的管理不是很严。至于铁箍是什么时间放置在秤砣上,还有待于科学的鉴定。

图030五件一组

图030这是一个样式大小不同的五件瑞兽形铁秤砣组成的系列,我们以其中锈蚀、磨损均较轻的图030左起第二件为例进行阐述,它的钮与图026的手法一样,变窄了的钮上部对接在头的后上部,钮的内上部磨损严重,头顶变得平平的似乎不那么合乎规律,内凹的钮下部外轮廓线更短了对接在面颊的后边。从额头贯穿到头后的大眉毛下,一双长圆的大眼睛长置于凹陷的眼窝里,显得精神饱满,一个像鸟喙一样的嘴,上有一个小鼻子,面颊、耳朵变得很大,几乎占据了脸的一多半。这件瑞兽形铁秤砣几乎看不到脖子,项环铸造时就很细弱,其上缀三枚比较集中于胸前的项铃,经历多年的磨损项环、项铃若隐若现。前腿粗壮且前伸,正面隐约可见小横纹。此秤砣现状令人担忧,如果保管不善稍有锈蚀,小横纹不复存在。脊背上有五六道肋条,后腿肌肉饱满、屈伸有度粘贴在身体的后下方,爪向前伸出,在大腿与小腿之间的位置凹下去一个三角形,蹲坐在长宽比约为3:1的窄束腰不等腰的须弥座上,摆放不稳。一个‘土’字形的尾巴紧贴着身体后边,不大的小尾巴尖向后上方翘出。这个土字形的尾巴如果去掉土字下边的一横,就是十字尾。(尾巴最明显的变化)这一个系列五件秤砣没有品相太好的,尽管如此它们身上的一系列的变化,继承了图026的大眉毛,极具夸张的大耳朵、大面颊,像鸟喙一样的嘴,像柱子一样粗壮的前腿,圆饼子一样的后腿,土字形的尾巴,扭转了瑞兽形铁秤砣写实的风格,向写意雕塑迈出一大步,为南北朝瑞兽形铁秤砣序列增添了耀眼的光辉。

图031

图032

这是一组造型与图030相似,细部特征又有差别的瑞兽形铁秤砣。图031只是头的顶部是漫圆形,钮的轮廓线没有那么明显,秤砣座原本就薄,再加上磨损,几乎无法立着摆放。图032此瑞兽形铁秤砣与其大部分相似,只是它的尖嘴较为突出且稍微向上,身上斑斑驳驳的锈痕告诉我们它曾经历过较重的锈蚀,须弥座上的旋纹都锈蚀殆尽。

图033

图034

图033这是早期在北京潘家园买的,这是一件传世的铸造精美的小瑞兽形铁秤砣,它从来没入过土,一些较为凸出的易磨损的部位,可以看出没有锈蚀的痕迹,周身的包浆完好。它的钮与图030相似,只是钮的外轮廓线中间那条线较突出一些,且磨损的很严重,左侧的后上部已经磨出一个豁口,头顶较平,那个极为夸张的眉毛从前额斜着向后下方一直延伸到面颊的后侧。有着像鹰喙一样的勾嘴,面颊肌肉丰满,嘴上顶着一个不大的鼻子,一双长圆的眼睛长在大嘴上边凹陷的眼窝里,一对向外突出的耳朵长在头顶的后边。颈上有一粗一细两道项环,细一些的项环若隐若现,其上缀三枚项铃,正中的一枚磨损很轻,凸出2.4毫米,侧面的磨损较为严重仅剩0.6毫米,前腿前伸,正面布满了象征饰毛的小横纹,两前腿之间凸出呈三角形,但不太规范了。它的脊背很短,钮和尾巴之间仅有3毫米,没有肋条的痕迹。后腿有夸张的变型,从侧面看是一个上边带圆头的长方形下边一个锐角三角形向前腿延伸,一直到前腿的后侧,从其后部看,后腿后的那个侧面与秤砣莲花座的一个花瓣叠加在一起,一个四棱型呈士字形尾巴紧贴在身体的后部,它的秤砣座是铸造精美的八瓣仰莲须弥座。秤砣座的长宽之比为3.9:2.3摆放较稳。这一时期的瑞兽形铁秤砣座长、宽比例进行了调整,是对以前秤砣座较薄摆放不稳的修正。这样的秤砣还有几件,也是一个系列。

南北朝月牙纹瑞兽砣图034,也是传世的一件铁秤砣。凸起的地方没有锈蚀过的痕迹,交汇与额前的长眉毛沿着头顶向后延伸,向帽子一样,把耳朵的位置挤占了。极其夸张的面颊占了脸的三分之二,一道线纹小鼻子。有三条隆廓线内凹的钮置于头后,钮磨损严重已磨出缺口。项环纤细三枚小项铃置于其上,前腿前伸其上有若隐若现的小横纹,三角形凸出的后腿小腿前伸,一个极少见的三角形尾巴贴于身体后部,十四瓣莲花须弥座厚重坚实。面颊后的月牙纹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在隋、唐时期的秤砣上看到。这件秤砣在铸造之前,铸工接到了增加秤砣重量的要求,于是临时在秤砣座的底下又增加了1.5厘米左右的高度,尽管铸工的手艺高超,由于匆忙还是留下了一道不太明显的痕迹,在前边有高低不平之处,这在瑞兽形铁秤砣里是极少见的,为研究斯时权衡之器提供了鲜见的实物。

图035 三件一组

图035这是一个系列的三件,锈蚀比较重,以第二件为例。第二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又经历了锈蚀,以后又被人们使用,在身体凸起的地方也有锈蚀的麻坑,由于铸造比较精良虽经锈蚀依然能看到周身的饰纹,在饰纹上还能看到一层包浆。它和图033很相似,只是在钮的形态、尾巴的形状、莲花座的花瓣、座的薄厚有一些区别,从这些特征看这种瑞兽形铁秤砣应该比图033略早一些。这样的秤砣还可以见到,但是品相较差。

从瑞兽形铁秤砣的收藏过程看只有收藏到一定多的数量,有比较有鉴别才能发现它们的演变过程,才能把问题说清楚,才能令人信服。

图036

图036这也是早期的瑞兽形铁秤砣,但是品相不太好,这件虽然几经锈蚀整个身躯都有锈蚀的坑点,甚至在凹陷处还有明显的锈层,但是还能看清整个轮廓。一张开的大嘴,其上是直通眉间的鼻梁,高高突起的眉毛下是一双被鼻梁分开的大眼睛,向两侧突出的耳朵保护了下边的纹饰。三角形较宽的钮上部(宽11毫米)搭接在头的后上部,有明显的搭接痕迹,内凹的钮上有三条轮廓线,钮外侧的轮廓线从头的后上部向后下弯曲,转而向前下,再向前上直至嘴后,从钮的形态看,这是早期的秤砣。由于饰纹锈蚀看不清,颈上的项环、项铃隐约可辨,前腿上宽下窄,锈蚀之后的身躯已经分辨不出是否有肋条的存在,有待于收藏到纹饰清晰的瑞兽形铁秤砣解开这些谜,一个细橄榄核形的尾巴和身体连着一起,后腿弯曲蹲坐在八瓣莲花束腰须弥座上。一只风姿优美雄奇,气度端庄典雅,寓动于静的羊形秤砣展现在面前。羊从商周时期就成为人们着力表现的对象(如四羊方尊),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羊的温良恭顺,外柔内刚,跪乳习性被引申出许多象征意义,《诗经.南诏》中就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因此,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图037

图038

图037乳头状项铃铁秤砣,这是南北朝时期纲要性的瑞兽形铁秤砣,狮口大张,满口的牙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三角形的鼻子清晰地置于嘴上方,有别于其他秤砣鼻子与嘴连在一起的手法,一双细长的眼睛置于嘴后上方凹陷的眼眶里,一边的眼睛横着,另一边的眼睛立着,前额微微隆起,颈上的云纹变成半月状,其下还有一月牙纹。搭接在头后内凹的钮,搭痕清晰,上边窄下边宽,钮的外轮廓线形成一个圆圈,钮的后部与穿孔之间的厚度,超出常规的厚,从侧面看,外隆廓线与渐渐变薄的穿孔形成一个斜坡,这种造型的传承对以后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可以从隋朝十字尾秤砣上看到。单项环前后几乎在一个平面上,这也是较为少见的,不像其他的瑞兽形铁秤砣项环胸前低,颈部高。一枚项铃,项铃的底座大且渐渐地向上收缩,形成一个台,其上才是2毫米高的项铃,由于项铃的位置好,不易被磨损,所以保持了原貌,这也是极少见的,西夏秤砣图009的第三只眼上就使用了这种雕塑手法 。前腿前伸,其上依稀可以看到小横纹,前腿靠肩的位置有稍微斜一些的竖纹,锈蚀的非常严重,这种造型出现在唐朝瑞兽形铁秤砣上图006,还出现在明清时期的短嘴猫上图039。背上每侧有三根肋条,后腿弯曲蹲坐在六面体二旋纹须弥座上,和同时期的瑞兽形铁秤砣相比少了中间的束腰,这种秤砣座的形态是独特的。一个细橄榄核似的尾巴和身体后部连在一起。整体看一头威武雄壮大口怒张的狮子立坐在秤砣座上,虽然经历了较重的锈蚀,但张大的嘴里排列着大小不同的牙,颌骨下半月形的云纹,以及云纹下的月牙纹,胸前的处在一个平面的项环,乳丁项铃,圆圈状钮的外轮廓线,肩部的斜竖纹,六面体二道旋纹的秤砣座,都看出此秤砣的制作匠师超人一等的创造能力,在每一部位的改变,都可以看出匠师高超的雕塑技艺,其为南北朝时期的秤砣,提供了新的判定标准,同时也帮助我们研究隋朝瑞兽形铁秤砣的传承的由来。可以称得上是一件极为少见的承前启后纲要性的秤砣。

图039

图040

近期在《中国石窟雕塑精华》河北响堂山石窟一书中找到图041,北响堂山石窟第三窟三壁开龛佛殿窟的北齐主尊佛造像的须弥座,是这件瑞兽形铁秤砣的创作原型,它们的须弥座都是二道旋纹,只是压缩了中间的束腰形成一个崭新的瑞兽形铁秤砣的造型。

还有一件这个时期的瑞兽形铁秤砣图135,秤砣座和这尊佛的须弥座更相似,只是比佛像须弥座中间的束腰更均匀。这件瑞兽形铁秤砣无论从前腿横纹,无论后腿形态,还是钮的造型都与图001一样,可以判定为北齐产物,与佛座的相似更进一步说明其为北齐产物。这符合那一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一面继承着前期的造像风格,另一面大胆开创新的法则,创造出新样式和新内容,逐步形成有汉民族审美特色的汉式佛像造像模式,被学术界誉为“北齐样式”。这种样式不仅影响到当时北齐一代的造像艺术,甚至对隋唐以及以后的造型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不断地影响到瑞兽形铁秤砣,使瑞兽形铁秤砣的秤砣座出现很多相似不相同的样式。

图041

这只秤砣购于2012年1月,为了能保住它原来的面貌,就是那个锈迹斑斑的样子,在它的前边一直放着一只手套,每当触摸时就戴上手套。

图038这是2012年3月1日刚从山西购得的一件秤砣,这件身材高挑、小巧玲珑、线条纤细流畅,眉清目秀清新淡雅的秤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微微张开的嘴巴,硕大的面颊占了脸的一少半,凹陷的眼窝里麦粒状的眼睛,在起自前额直至头后长眉的映衬下显得神态安详,一双大耳朵长在头顶的后部,内凹的钮上窄下宽,上部对接在头的后上部,外轮廓线向后向下延伸到面颊的后下部,胸部纤细的项环上缀三枚位置靠前、较小的铃铛,右侧的铃铛微微的凸出,为了彰显铃铛,把铃铛周围凹下去一圈,这种艺术手法极为罕见。颈部细,虽美观,但抗磕碰能力差。前腿前伸,脊背上有肋条隐约可见,后腿弯曲蹲坐在上两旋下两旋的束腰须弥座上,这种须弥座也是唯一的。枣核钉状的尾巴贴在身体的后边。这件秤砣最特殊之处是它的宽和高的比例,一般的瑞兽形铁秤砣宽高比例在1:1.5至1:1.8之间,在此之前见到的宽高比例最大的为1:2.3,那就看出那件秤砣瘦高,可是这件秤砣的宽高比例达到1:2.6,虽然有些比例失调,可由于匠师高超的技艺灵巧的手雕塑的秤砣依然别具一格,使人过目难忘,但是由于秤砣过于纤细,不利于抵抗磕碰,遗留下来更加困难。也由此令人注重对宽高比例的研究。2012年买的这两件瑞兽形铁秤砣个性十足,弥补了一些空白,使我们认识到瑞兽形铁秤砣有更大的研究空间。

这件秤砣越看越似曾相识,2012年清明家兄来扫墓,见到这件秤砣思忖片刻,“这不是青州风格吗!”多日的疑惑顿解,这是典型的“青州风格”。秀骨清像式,一个全新的风格,表面平滑,只辅以简单的线刻,态度平和自然极具感染力,那种神态庄严静谧、沉雄深邃带着深厚的宗教气息,像一尊佛像维护着交易的公平,也展现出雕工高超的技艺,这种样式在中国雕塑史上找不到先例,也没有被后世继承,是独一无二的。

它也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难题,就是怎样区分这些瑞兽形铁秤砣的生产、使用地域,这些早期秤砣上没有文字,就是晚期的秤砣也没有关于地域的文字,那些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北朝的佛像,其风格独特,别具一格,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件纲要性秤砣的出现,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为更深入的研究,打开了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