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甘肃机器织呢局的创设左宗棠并没有仅仅把其在西北的洋务事业局限在发展军用工业上面,而是因地制宜地向民用工业拓展。除了受赖长的影响,还有如下几个原因促使左宗棠重视织呢局的创建。所以,左宗棠不顾当时客观条件的艰难,亲自创办甘肃织呢局,以御外侮。所以,创办甘肃织呢总局,有利于解决军队的衣被问题。1878年,左宗棠上奏清廷,在兰州请设甘肃织呢总局。甘肃织呢局厂址选在兰州通远门外前路后营址,今畅家巷内。......
2025-09-29
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的嘉峪山麓,有一座古老巍峨的关楼,墙垣雄伟,楼阁高耸,飞檐凌空,这便是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嘉峪关北面、合黎山、马鬃山岗峦起伏,南面是富饶美丽的祁连山,中间夹着一条狭长的间有水草的戈壁滩,古“丝绸之路”就由这里通过,地势险要。嘉峪关就建立于咽喉之地,人称“天下雄关”,是我国现存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关城。
嘉峪关关城是一座东面窄、西面宽,略呈梯形的宏伟建筑。城墙的基础勒角,是大石条砌成的,内外两面用砖衬砌。周长733.3米,高11.7米,面积33500多平方米。关城有东西2门,东门叫“光化门”,西门叫“柔远门”,城内北侧建有砖铺面的宽阔斜坡马道,直达城顶。东西门外,有瓮城回护,城门南开,不与正门径通,使关城更为幽深肃穆。东瓮门叫“朝宗”,西瓮门叫“会极”。出西门瓮城10余米,有道长方形重关,巍然耸立与关城并肩。关门西开,是古代出人关必经之门,上题“嘉峪关”3个雄劲大字。
城墙上有东、中、西三座城楼,巍然对峙,气势壮观。各楼都为3层3间式,高约17米。每层楼周围有廊,红漆明柱,雕梁画栋;单檐歇山顶式,飞阁凌空。城墙四角都建筑了两层式的角楼,楼顶周围有砖砌垛口,形如碉堡。南北城墙中段各建有3间式带前通廊的敌楼。城墙的上外侧有垛口,设有许多了望孔,内侧设宇墙。内城的西墙上还砌有方形灯台,下设斜坡形射箭孔。
城西有石条筑底内外包砖的罗城,城的东、南、北3面也有黄土筑起的围墙。它南北连接万里长城,南有明墙,北有暗壁,沿着起伏的山岗伸延出去。罗城东西建有“闸门”,上有1层3间式闸楼,北边筑有烽火烟墩一座。罗城东面沿坡边围成一个广场,筑有敌墙一堵,环围罗城相接为拥城,城外有城,重关并守。广场内原来建有不少驿站,街道、商店、住宅等关城的附属建筑,现在遗迹尚存,还有明清建筑的关帝庙、文昌阁、戏楼。进人关城内,还可见到清代游击衙门府、夷厂、仓库、井亭等建筑。
现在的嘉峪关城楼,最初兴建于明朝洪武五年(2025年)。征虏大将军冯胜下河西,以嘉峪山下为咽喉之地,选“九眼泉”西北坡上,置关首筑土城。嘉峪山下的九眼泉,古称“峪泉活水”,冬夏澄清,碧波不竭,列为“肃州八景”之一。《清边纪略》记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敦煌杂钞》记载:明弘治八年(2025年),兵备道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明正德元年(2025年)8月,兵备副宪李端澄监修东西2楼,次年2月落成。明嘉靖十八年(2025年),尚书翟銮视察西北,以嘉峪关为“河西第一隘口”,上书皇帝加固关城及其边墙,由兵备道李涵监筑了一道百余里长的城墙,南起文殊山下的卯来泉,穿过关城到达野麻湾东北两只铁翅南连悬崖,北接峭壁,与长城成犄角之势,更加壁垒森严。(https://www.chuimin.cn)
嘉峪关的建筑是十分精工的。传说,当时筑城用的黄土,要筛选后放在青石板上烤干,再掺入丝麻和灰浆混拌,有的甚至要掺人糯米浆夯筑,以增强粘结力。工程完成后,在一定的距离,用箭射墙。如果箭头射人了夯土墙,就要返工重筑;直到箭头碰壁落地,才证明坚固合格。
过去,人们登上嘉峪关,可见一块石安砖放在西瓮城阁楼的后檐台上。传说,明朝正德元年,有一位工匠师傅叫易开占,接受工程任务后拟定了一个设计安案,并准确地计算出用料数。按此施工结束后,只剩下一块砖,据说还是主管承修的官员为了加害能工巧匠而故意多加的。易师傅和工匠们只好商定,说那是一块不可缺少的“定城砖”。这表达了人们对古代能工巧匠的景仰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嘉峪关经过2025年、2025年和2025年3次较大的修缮和装饰,使这座古老的关城更加雄伟壮丽。
相关文章
(二)甘肃机器织呢局的创设左宗棠并没有仅仅把其在西北的洋务事业局限在发展军用工业上面,而是因地制宜地向民用工业拓展。除了受赖长的影响,还有如下几个原因促使左宗棠重视织呢局的创建。所以,左宗棠不顾当时客观条件的艰难,亲自创办甘肃织呢局,以御外侮。所以,创办甘肃织呢总局,有利于解决军队的衣被问题。1878年,左宗棠上奏清廷,在兰州请设甘肃织呢总局。甘肃织呢局厂址选在兰州通远门外前路后营址,今畅家巷内。......
2025-09-29
(三)手工业与多种经营的兴办1.甘肃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概况甘肃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肃盛产羊毛,因此,手工纺织业发展较早。织褐手工业有所分工,出现了脱离农业专门从事织褐领取工资的手工业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甘肃兰州的手工翻砂业。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活动的加剧,甘肃的手工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毛纺、毛织业。......
2025-09-29
要读懂古典文献,除了要了解注疏的各种名称、体例和注释的多种情况以外,我们还要对注释中的术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注释的术语很多,清阮元《经籍纂诂·凡例》中作过一些概括和归纳。这里也介绍一些常见的术语。[46]2.反、切用这种术语注音叫做反切法。[48]3.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这种注释的方法,称为声训或音训。[68]9.言言,这个术语,常用来串讲词语、句意或通释全章全篇的大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的是”。......
2025-09-29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开发左宗棠从青年时代就特别重视农业,视之为“人生第一要务”[3]。到甘肃以后,看到这里由于连年灾荒和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便决心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入手,振兴甘肃的经济。除了无偿发放农业生产资料外,左宗棠还无偿向发展农业生产的农民们发放口粮。实在没有牲口就三人拉一头犁,用人力也要恢复农业生产。左宗棠痛斥这一政策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政策。......
2025-09-29
(三)甘肃吏治人才的改良与吏治环境的好转历来国家与事业的兴盛,主要靠发挥人才的群体作用。左宗棠就是以“廉干”为标准,在甘肃引用和培养了一批吏才,促进了甘肃吏治民风的改变和好转的。[85]由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左宗棠在甘肃整饬吏治的实况和甘肃吏治人才成长的情况。尽管如此,甘肃吏治较前大有好转,甘肃廉政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却是不争的事实。左宗棠整饬甘肃吏治的努力,基本上为甘肃的开发与发展创造了这......
2025-09-29
(一)甘肃生态环境的现状西北地区疆域广阔,地势较高,多为高原和荒漠。加上年平均气温较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左宗棠到甘肃之时,正是当地生态环境面临重重危机的时期。历史时期,我国人类活动对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变化上。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影响逐渐增强。总之,到清代中后期,西北出现了历史上新一轮的生态环境遭破坏的高峰期。......
2025-09-29
在古代,我国的天文学家就有朴素的系统思想。我们祖先在医学上也有系统的思想。比如春秋末期中国的老子,他是古代哲人、伟大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者。亚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并改变了几乎全西方的哲学家。......
2025-09-29
(二)城镇建设城镇无论大小,往往因其位置重要、交通汇注、人口聚居而成为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三次被攻陷的城镇,受破坏的程度自不待言。重视对各地受损城堡进行修复。新建城市这类城池主要为新设置的行政建置而修建。[33]重建、修复的城市这是就原有城垣扩建、修复的一类。这是陇中、陇南各重镇的重建情况。......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