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动物是黑猩猩和大猩猩。这说明,古人类牙齿的变化可能还反映出他们备用食物的变化。热带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有着明显差异,但是在地底下,还隐藏着更重要的差别。我们祖先的牙齿变大、釉质变厚可能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后备食物而发生的变化。现代社会中以搜集食物为生的人充分利用了植物的根、块茎和鳞茎。我有幸曾亲眼看到过哈扎人是如何利用这种食物的。......
2023-10-3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有了各种各样的代步工具,这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懒,不愿意走路了。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父辈和祖辈才会向我们炫耀:“老子过得桥比你走得路还要多。”我们的远古祖先据说竟然是从非洲来的,难怪现在的非洲朋友依然是长跑领域的霸主。
我们的祖先到底从哪里来?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很多人学了历史,可能会认为我们的祖先来自黄河流域,是北京人或者元谋人的后代。但这些祖先的祖先来自哪里呢,据现在得出的结论是,他们也许来自遥远的非洲。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共同的祖先也许是由非洲的猿猴进化而来,然后向世界各地迁徙,最终发展成现在的人类世界。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人类是不断进化而来的,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和类人猿是在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分离的标志是什么?这些问题也是世人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确认的就是,猿猴进化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之为人类?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是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开始就在亚洲?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起源于非洲还是亚洲,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自1924年在非洲找到首个幼年南猿头骨以来的70余年,在非洲发现了一系列的人类化石,这一系列的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相比之下,亚洲出土的化石很难与之相提并论,因此,现在大部分古人类学家都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可能性较大。
人类共同的祖先来自非洲这一理论最早来自于达尔文,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但当时他提出这一理论时,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还有其他生物学家认为,人类共同的祖先应该来自亚洲。由于当时缺乏实际证据,因此所谓的人类起源地一直因为各地出土的化石而不断摇摆。随着20世纪20年代,在非洲大陆发现大量古人类化石,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大改观。1924年,在南非一个叫塔恩的地方,发现了一种被称之为南猿的物种,但这一物种是“最接近猿的人”还是“最接近人的猿”,学术界仍有争议。此外,一个物种到底能不能制造工具,他们生存在什么年代,至今还充满着疑团和争议。
对人类共同的祖先是来源于非洲,有人质疑为什么不同的洲出生的孩子,不同国家的人为什么在相貌、肤色、语言方面会有巨大的差异呢?科学家的解释是,这些都是由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的。比如,有些地方的紫外线强,这里的人皮肤就会深一些;有些的地方的紫外线弱,这些地方的人皮肤就会浅一些。语言同样如此,不同地方的人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会约定俗成的形成一个地方的语言,这些差异并不能改变人类共同的祖先来自非洲的现实。当然,现在的理论肯定是有局限的,人类对于祖先的认识会在争议性中不断进步。
邪乎奇闻
除了科学家对人类祖先来源进行了科学分析之外,在世界各地,还有各种有关的神话。在这些神话中,有人是天上神仙造出来的,或者被呼唤出来,植物变的,动物变的,一直就有等多种版本,但其中却很少有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传说。
图 非洲猿猴
图 非洲猿猴
有关你知道吗?这些谜团迄今为止都没法破解的文章
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动物是黑猩猩和大猩猩。这说明,古人类牙齿的变化可能还反映出他们备用食物的变化。热带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有着明显差异,但是在地底下,还隐藏着更重要的差别。我们祖先的牙齿变大、釉质变厚可能就是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后备食物而发生的变化。现代社会中以搜集食物为生的人充分利用了植物的根、块茎和鳞茎。我有幸曾亲眼看到过哈扎人是如何利用这种食物的。......
2023-10-31
我们人类与动物、植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上。随后,地球进入太古宙。其中,古细菌能够在极端环境中存活;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改善地球的大气环境。地球的最外层是地壳。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软流层,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据推测,铁和镍是构成地核的主要元素。另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而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023-08-22
恒温消费是对我们燥热的非理性消费降温,更是为正在“溶化”的地球降温。在“绿色革命”的浪潮下,针对人们的“恒温”消费需求,绿色商品大量涌现。总之,绿色恒温消费已渗透到人们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生活消费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
2024-05-08
在此时,我们的家园已有92年的历史,而人类在其中却只生活了不到一天。人类在这个生物的大家庭中不过是个新生的婴儿,是地球家园里的新成员。工业革命使居住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彼此在空间上的距离大大缩小了。由此可见,国界可以将各个国家区分开,但却无法将共同的环境问题分隔开。各国代表首次集合在一起,研究地球的现状。环境问题终于使人类走到了一起,因为我们毕竟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2023-11-22
电视谈话节目在话题的选择中使用共通性的话题有利于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进行。在《国际双行线》中选取的话题中最多就是这一类别,在倡导国际意识的基础上并不忽视平民色彩,极为关注情感与生活的话题。《文明之旅》对于民俗与传统的探讨在所有节目话题中占的比重约为1/5:截至5月14日共75期的节目中,有17期介绍中国民俗传统的话题。......
2023-10-30
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威胁到这些经济中心。对于太平洋和印度洋里的一些岛国,这个趋势带来的灭顶之灾更是意味着灭国之痛。马尔代夫国家旅游局近年在全球的营销广告语是:“趁我们还在这里,快来看看吧!”菲律宾、印尼、太平洋、印度洋及加勒比地区的群岛国家,大多也处境堪忧。......
2024-05-07
但是,种群密度的增加对于任何物种都会构成巨大的挑战。这一变化模式与我们所见的银狐及其他驯养的动物相似。这样看来,我们可能是在非常不经意的情况下完成了自我驯化。驯化的动物与人类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并且,人类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这些胚胎细胞被称为神经嵴细胞,它们的不同命运似乎与“驯化综合征”的特征完全吻合。......
2023-10-31
2.人类社会的共同行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球气候也不是一夜之间就变暖的,只不过人类社会之前并没有正视这一问题而已。至此,有关气候变暖的危机才真正引起了全球社会的共同关注,进而引发了人类共同的行动。......
2024-03-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