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守先待后:文化与人生随笔——新故相资

守先待后:文化与人生随笔——新故相资

【摘要】:贵刊复刊以降,国势渐强,贵省学人不失时机地弘扬人文精神,再植灵根,面向全国与世界,努力使贵刊成为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阵地。在船山学的国际化推展方面,在新的时代集中海内外学者的智慧,重新发掘船山学的多面相方面,希望贵刊继续发挥中枢的作用。船山学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代一代的学术新人。[1]本文原载于《船山学刊》,2005。

《船山学刊》创刊90周年之际,谨代表业师萧萐父、唐明邦、李德永三先生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的老中青同仁,表示热烈的祝贺。贵刊创办之初,国难当头,贵省学者中的有识之士以王船山为旗帜,振兴国学,开发民智,砥砺民众,破块启蒙,其功甚伟。贵刊复刊以降,国势渐强,贵省学人不失时机地弘扬人文精神,再植灵根,面向全国与世界,努力使贵刊成为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阵地。

现代化的伟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现代文明化的进程,离不开民族认同与伦理共识。在这一方面,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与道德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继承与创造性转化传统精神文明方面,希望贵刊更上一层楼。

唯楚有才,楚地包括今两湖、安徽、河南等地。从历史上的地域文化看,从荆楚文化到湖湘文化,两湖的学人在历史上有着十分密切的交往、对话的关系。三十多年来,竹简帛书在两湖的大量出土,正在改变人们关于楚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及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看法。楚文化与简帛研究,蔚为大国,且为国际学界的热点与前沿,贵刊在这一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宋元明清时代,两湖学人的共同体对儒学的发展贡献甚大。湖湘文化的研究范围宜有所拓展,例如湖北明代学者郝敬等人与胡宏有关,胡石庄与船山遥相呼应。

船山学已成为国际汉学界的显学。法兰西学院荣誉院士谢和耐教授厚积薄发,于2005年在法国出版了他的有关船山哲学的研究专著。他认为,王船山是最聪明最伟大的有近代科学精神的中国哲学家。谢和耐先生使法国学界了解了王船山与明清之际的一些中国思想家,例如唐甄等。在船山学的国际化推展方面,在新的时代集中海内外学者的智慧,重新发掘船山学的多面相方面,希望贵刊继续发挥中枢的作用。过去三十多年来,王兴国教授等贵刊前辈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令人钦佩不已,恳望贵刊能继承发扬这一精神。

近世湖北学者熊十力先生是船山学的最好的继承者与弘扬者之一。1962年,两湖学者在长沙举办了王船山学术讨论会,那是“文化大革命”前少有的学术性含量极高的会议,全国著名学者云集长沙。那次会议得益于李达老校长与谢华同志等老革命家的支持、指导。1962年王船山会议期间,业师萧萐父、唐明邦先生尚为青年后生,现在他们已经是82岁的老人。他们与贵刊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的成名,亦得益于那一次盛会。王兴国先生在《萧萐父先生对船山学的贡献》一文中说:“四十年来,萧先生对于船山学的研究十分关注,对于船山学社和《船山学报(刊)》的建设以及每逢十年举办一次的大型船山学术研讨会,都提出过许多宝贵的建议,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凭着他渊博的学术根底,对船山学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82年至今,王兴国、陈远宁等先生在贵省领导与贵省社会科学院、贵省社联的支持下,至少办过三次大型的全国或国际性的船山学盛会,成就很大,当然操办者十分辛苦。两湖学者的密切合作是一个传统。

船山学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代一代的学术新人。无论是就学术的传承还是就人才的培养来说,贵刊已经起了并将继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王船山说:“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思得于永,微显相次而显察于微。”让我们以此共勉!再一次代表萧、李、唐三先生问候贵省的同道与朋友们,祝愿贵刊办得更有学术品位!

【注释】

[1]本文原载于《船山学刊》,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