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最为欣赏的四个字是“守先待后”。守住民族精神的根本,守住知识分子的气节、操守、良知,守住做人和为学的本分,守住老一辈学问家和哲学家严谨、正直的为人为学之道,守住先圣先贤的绝学,在守之中争取有所创获,以待来贤,以俟解人,或许正是社会、历史、民族、文化赋予我等的使命。......
2023-07-25
《船山学刊》创刊90周年之际,谨代表业师萧萐父、唐明邦、李德永三先生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的老中青同仁,表示热烈的祝贺。贵刊创办之初,国难当头,贵省学者中的有识之士以王船山为旗帜,振兴国学,开发民智,砥砺民众,破块启蒙,其功甚伟。贵刊复刊以降,国势渐强,贵省学人不失时机地弘扬人文精神,再植灵根,面向全国与世界,努力使贵刊成为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阵地。
现代化的伟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现代文明化的进程,离不开民族认同与伦理共识。在这一方面,中华传统的人文精神与道德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继承与创造性转化传统精神文明方面,希望贵刊更上一层楼。
唯楚有才,楚地包括今两湖、安徽、河南等地。从历史上的地域文化看,从荆楚文化到湖湘文化,两湖的学人在历史上有着十分密切的交往、对话的关系。三十多年来,竹简帛书在两湖的大量出土,正在改变人们关于楚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及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看法。楚文化与简帛研究,蔚为大国,且为国际学界的热点与前沿,贵刊在这一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宋元明清时代,两湖学人的共同体对儒学的发展贡献甚大。湖湘文化的研究范围宜有所拓展,例如湖北明代学者郝敬等人与胡宏有关,胡石庄与船山遥相呼应。
船山学已成为国际汉学界的显学。法兰西学院荣誉院士谢和耐教授厚积薄发,于2005年在法国出版了他的有关船山哲学的研究专著。他认为,王船山是最聪明最伟大的有近代科学精神的中国哲学家。谢和耐先生使法国学界了解了王船山与明清之际的一些中国思想家,例如唐甄等。在船山学的国际化推展方面,在新的时代集中海内外学者的智慧,重新发掘船山学的多面相方面,希望贵刊继续发挥中枢的作用。过去三十多年来,王兴国教授等贵刊前辈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令人钦佩不已,恳望贵刊能继承发扬这一精神。
近世湖北学者熊十力先生是船山学的最好的继承者与弘扬者之一。1962年,两湖学者在长沙举办了王船山学术讨论会,那是“文化大革命”前少有的学术性含量极高的会议,全国著名学者云集长沙。那次会议得益于李达老校长与谢华同志等老革命家的支持、指导。1962年王船山会议期间,业师萧萐父、唐明邦先生尚为青年后生,现在他们已经是82岁的老人。他们与贵刊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的成名,亦得益于那一次盛会。王兴国先生在《萧萐父先生对船山学的贡献》一文中说:“四十年来,萧先生对于船山学的研究十分关注,对于船山学社和《船山学报(刊)》的建设以及每逢十年举办一次的大型船山学术研讨会,都提出过许多宝贵的建议,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凭着他渊博的学术根底,对船山学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82年至今,王兴国、陈远宁等先生在贵省领导与贵省社会科学院、贵省社联的支持下,至少办过三次大型的全国或国际性的船山学盛会,成就很大,当然操办者十分辛苦。两湖学者的密切合作是一个传统。
船山学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代一代的学术新人。无论是就学术的传承还是就人才的培养来说,贵刊已经起了并将继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王船山说:“学成于聚,新故相资而新其故;思得于永,微显相次而显察于微。”让我们以此共勉!再一次代表萧、李、唐三先生问候贵省的同道与朋友们,祝愿贵刊办得更有学术品位!
【注释】
[1]本文原载于《船山学刊》,2005(4)。
有关守先待后:文化与人生随笔的文章
我现在最为欣赏的四个字是“守先待后”。守住民族精神的根本,守住知识分子的气节、操守、良知,守住做人和为学的本分,守住老一辈学问家和哲学家严谨、正直的为人为学之道,守住先圣先贤的绝学,在守之中争取有所创获,以待来贤,以俟解人,或许正是社会、历史、民族、文化赋予我等的使命。......
2023-07-25
教授们批评校方目前推崇的是权力、财富教育,有违哈佛的理念与传统。美国每一所高校,哪怕只有一千学生规模的小小的学院,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传统,办得很有特色与个性,并努力使之保持、传承下去。武汉大学区别于别的学校的特色是什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哈佛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学教育,十分重视经典的导读。......
2023-07-25
正当我们准备赴京出席12月4日开幕的“冯友兰哲学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庆祝他九五华诞之际,却传来了他于11月26日撒手人寰的噩耗。当时冯先生耳聪目明,文思敏捷。可以说,冯先生一生的努力,一生的矛盾冲突,乃至引起学界各种各样的议论,盖在于他在寻求这种“适应”时所产生的和谐与错乱。中国知识分子以行道为安,达道为得,以挺立道德人格为安身立命的根据,这在冯先生95岁的一生中得到了印证。......
2023-07-25
谢谢主持人与各位邀请我出席武汉大学博士后第十一场学术论坛,聆听文碧方副教授《〈新民说〉发表百年后的思考》的学术报告及崔涛博士等三位同人的提问与小文的答辩,给人启迪良多。梁启超的“新民说”发表的时候,中国积贫积弱,欧风美雨,坚船利炮,列强宰割,中国社会解体,中国文化处于危机之中。“文化决定论”成为思维定势,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成了替罪羊。清末民初以来,对自家文明传统的非理性的践踏、毁辱成为主潮。......
2023-07-25
恩师李德永先生于2009年7月21日18时20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少年李德永曾得到郭沫若的接引。萧萐父、李锦全二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自1982年、1983年出版问世以来,先后印行约十三万册,获原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李德永先生是该教材先秦编、宋明编的统稿人,不仅亲自撰写了其中的不少内容,又下力修订甚至重写了其中的另一些内容。......
2023-07-25
所谓“人生观”,就是人对生命、生活、人生的道路、目的、意义、价值诸问题的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和根本的态度。人生观虽然是人对人生的反思,然而却不是人们在头脑里凭空、任意产生的。正确的人生观是对这一过程的现实必然性的反映和表现,错误的人生观是对这一过程的虚幻或歪曲的反映和表现。人生观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是多方面的。......
2023-07-25
明代末年耶稣会士进入中国以来,迄今为止,中西文化的比较、碰撞、交流与融合已有了四百年的历史。在这一背景下,中西文化比较是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同时也是十分繁复的课题,言人人殊,莫衷一是。从哲学或文化思想的路数出发,在中西文化比较方面作出深刻的探索,是很困难的。原因是文化问题,中西文化比较的问题太庞大,太复杂,太不好把握。......
2023-07-25
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生态环境曾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所谓“天人合一”只是天方夜谭或皇帝的新衣。其实关于“天人合一”的含义,不仅仅是指人与自然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人与超自然的神灵的合一。因此诸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均必须依上下文来具体讨论。当然“天人合一”之主要倾向是人与超自然、人与自然的统一。物质化、功利化的人生,体验不到人与自然、超自然合一的愉悦,不能超越上达“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