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公募基金激励机制与基金管理者的投资行为效应分析

公募基金激励机制与基金管理者的投资行为效应分析

【摘要】:容易看出,当α取0时,业绩表现费为0,也就是公募基金的激励形式。其三是自有资金投入产生的收益。其中,Δp=pH-pL>0,B为一个系数,BI是指管理者不好好干活,也能通过拥有了基金管理权而捞到的好处。同时,如果基金管理者卸责,即使包括有卸责时的道德风险类型的私人收益,基金的投资结果具有负的净现值,即:pL R+Ic+BI<I 。

不失一般性,我们考虑的模型是这样的:首先,基金管理者管理的资产规模为I,管理者投入的自有资金为A,因此基金外部投资人投入的资金为I-A,其中0<A<I 。容易看出:

其次看管理者的利益所在,即资产管理组织的激励契约。

其一是无论公募和私募都基于资产管理规模收取的固定费率管理费c[21]。

其二是业绩表现费,这是基金净收益超过约定的基本收益率部分的收益分成,假定分成比例为α,这里约定的基本收益率就是高水位,记为Rw [22]。容易看出,当α取0时,业绩表现费为0,也就是公募基金的激励形式。

其三是自有资金投入产生的收益(公募基金的自有资金投入为0)。

当基金的实际收益率高于高水位线时,基金管理者取得业绩表现费,此时我们称基金管理成功;实际收益率低于高水位线时,基金管理者不能取得业绩表现费,此时称基金管理不成功。

基金管理成功的概率受到基金管理者工作努力程度的影响,但基金管理者的努力程度是不可观察的。如果基金管理者尽职工作,取得业绩表现费的概率为pH,此时没有道德风险类型的私人收益;如果基金管理者卸责,取得业绩表现费的概率为pL,道德风险类型的私人收益为BI>0。其中,Δp=pH-pL>0,B为一个系数,BI是指管理者不好好干活,也能通过拥有了基金管理权而捞到的好处。容易看到,基金管理失败时,管理者只能获得Ic的收入。

最后,一般来说,基金管理者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在其尽职工作时,基金的投资结果具有正的净现值,即:pH R(I)+(1-pH)Ic>I ,其中,R(I)为基金管理成功时产生的可观察收入。同时,如果基金管理者卸责,即使包括有卸责时的道德风险类型的私人收益,基金的投资结果具有负的净现值,即:pL R(I)+(1-pL)Ic+B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