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玉笛飞声说李谟的介绍

玉笛飞声说李谟的介绍

【摘要】:唐代已出现一批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如李谟、孙楚秀、尤承恩、云朝霞等。其中,李谟的技艺最高。当时人们都说李谟吹笛,天下第一。该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正月十六日一早,唐玄宗将昨夜已侦知的吹笛人召来见驾。唐玄宗十分高兴自己发现了一个音乐人才,就命李谟将偷学的曲目一一吹奏。(二)李谟吹笛遇高人李谟留在宫中里,深受玄宗的赏识。李谟以手拂笛,立于船边。李谟也认为这个老丈轻视自己,也怨愤不语。

笛是由羌族创制并用来作为歌舞伴奏的重要乐器,古时叫做“横吹”或“羌笛”。竹制横吹,上面有一排供吹气、蒙笛膜和调节的发音孔,因此,又叫“横筒。”相传张骞西域后,输入了不少乐器和乐曲,其中就有笛子。笛子在中原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如在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墓葬中,就出土了距今约8000年的“骨笛”。汉代以后,笛已在宫廷、军队的鼓吹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到了唐朝,笛的形制与现在的形制基本相似了,并且成为一件十分重要的乐器。唐朝宫廷的十部乐中,笛成了一件不可替代的乐器。同时,笛子演奏在洛阳民间很活跃,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就把洛都春夜、玉笛声声、清脆悠扬以及诗人的感受描绘得生动感人。

一支简单的笛子,并无半音、和声以及复调,却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而且较之其他的乐器来说,笛子更具抽象、含蓄、朦胧的艺术特质。到了唐代,笛子成了乐队中的重要乐器,除伴奏、独奏外,还有齐奏。宫廷、军营、酒楼、歌妓院、茅屋、泛舟等皆是笛音悠扬之处。唐代已出现一批著名的笛子演奏家,如李谟、孙楚秀、尤承恩、云朝霞等。其中,李谟的技艺最高。

李谟曾拜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乐师学笛,技艺不凡,每每吹奏,听者数百人,无不拍手叫绝。有一次在瓜洲吹笛,当时江上舟船很多,人声喧闹。当李谟吹出第一声笛音,喧闹的人声立即停下来。待到吹奏数节后,静谧的江面上似有微风飒飒拂来。稍顷,满江的舟子、贾客,都发出欷歔之声,哀、叹、悲、怨溢于言表。当时人们都说李谟吹笛,天下第一。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该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细,七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值得注意的是,该墓出土有两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据测音研究,它们是一雌一雄,印证了中国自古雌雄笛的传统。】

(一)李谟“偷曲”

有关李谟的音乐故事很多。唐代诗人张祜曾有一诗,题目就是《李谟笛》。诗是这样写的:“平时东幸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张祜诗中提到了李谟偷曲的故事。

一年冬天,唐玄宗住在东都洛阳上阳宫中。不觉到了正月十四日,唐玄宗在歌舞之后,与众侍从道士谈论起玄元皇帝老子李耳的东游传奇,心有所感。当夜在寝宫中谱写了一去新曲《紫云回》,以歌颂老子。谱成新曲后,唐玄宗乘兴用玉笛吹奏此曲。夜深人静的夜中,笛声悠悠,飘荡在宫城之中。

第二天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唐玄宗带着随从微服到大街上观灯。只见东都万家灯火,连接洛河南北的天津桥上更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街两旁,花灯簇簇。唐玄宗一路游去,好不尽兴。忽然一阵耳熟能详的悦耳笛声传来,唐玄宗不由住足细听,原来从一座繁华酒楼上传出的笛声竟是昨夜自己刚刚谱好的《紫云回》。唐玄宗不觉大吃一惊,他立即吩随从前去查看。

正月十六日一早,唐玄宗将昨夜已侦知的吹笛人召来见驾。一眼望去,竟是一个俊俏的后生小子,看上去好像不满20岁。唐玄宗打量着眼前这位眉清目秀、相貌不凡的少年笛手,问道:“你是何人,方才吹奏的《紫云回》之曲从何而来?”小伙子说:“小生李谟,少时受教于西域高人,对于好的乐曲,莫不铭记于心。近一段日子,我常在天津桥上游玩,每逢夜深人静之时,常能听到宫中雅乐。于是就留心记下了几支曲谱。《紫云回》一曲就是前天晚上,到天津桥上赏月时,听到宫中所奏,感到十分悦耳,有听仙乐之感,于是就强记曲谱,回家稍事练习,当晚就学会了此曲。”玄宗甚疑道:“你当我的面再奏一遍!”李谟镇定自若,照原曲又奏一次,不仅吹得熟练而且技法得当,音色悦耳。玄宗皇帝精通音律,见李谟年少但确实是奇才,他问李谟道:“你拜师于何人?”李谟答曰:“龟兹乐师教之。”

唐玄宗十分高兴自己发现了一个音乐人才,就命李谟将偷学的曲目一一吹奏。李谟吹奏的果然都是宫中新曲,而且李谟将它们吹得出神入化,更胜似玄宗自己所奏的效果。于是,玄宗即刻将他留入宫中,担任宫廷乐队的首席横笛手。

【李谟吹笛】

(二)李谟吹笛遇高人

李谟留在宫中里,深受玄宗的赏识。那时候,宜春院的歌女许和子歌喉婉转,玄宗便叫李谟单独为她伴奏。那笛声和歌声浑然一体,音色和谐。从此,李谟名声大震,飘飘然起来,自认为技艺天下无敌。

有一次,李谟因故请假去越州。到了越州后,当地的达官名士或设公宴,或设私宴请他,为的是能亲耳聆听到他吹奏的笛声。当时,正逢越州新有十几位生员考中了进士。这些人家中都有些产业,于是凑集2000文钱准备在镜湖游船上聚会饮酒同乐,邀请李谟上船吹笛,以饱耳福。

因为钱多人少,又相约每人可带一位客人同来。其中有一位参加聚会的人,已经到了晚上方才想起这件事,没有功夫去请别人。就近请邻居中的一个独孤老头。这位老头儿,长久居住在这荒田野地里,外面的人情事故一点也不懂得。数间茅舍只他一人居住,乡里人都称他为独孤丈人。第二天,这位进士带着独孤丈人一起到镜湖聚会的地方赴宴。

酒宴开始后,只见湖水澄碧、波光荡漾,芳草修林,景物非凡。李谟以手拂笛,立于船边。在桨声中,舟船渐移湖心。此时轻云笼湖,微风拂浪,波澜陡起。李谟捧笛吹奏,笛声初发,风云齐开,水明林秀,上下澄碧,仿佛如有鬼神之工使之如此!船上的宾客都赞叹不已,纷纷说:“就是敬天的神乐也没有这么大的神力啊!”独孤丈人一言未发,与会的人都脸现不快。李谟也认为这个老丈轻视自己,也怨愤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又静思一曲吹奏出来。曲调更加绝妙异常,在座的宾客没有人不惊骇赞赏的,唯有独孤丈还是不出一言。请他同来的这位进士也深感羞愧,对座上的宾客解释说:“独孤老丈常年独居山村,不与人来往,更是很少进城。对于音乐,他一点也不懂得,请大家不必介意。”四座的宾客同声刺讽独孤老丈,老丈依然不语,只是微微笑笑而已。

【笛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 由笛子正面的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笛子背面的后出音孔(2个)、 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以及笛管的笛头、和笛尾组成。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

李谟问道:“这位老丈你一言不发,是你真的不懂音乐呢?还是一位高人?”独孤丈才慢慢说道:“你怎么就知道我不懂音乐呢?”四座客人见李谟变了脸色,都纷纷站起向李谟道歉,劝慰李谟。正在这时,独孤丈人沉静地说:“请你试吹一首《凉州》吧。”李谟傲慢地捧笛吹了一首《凉州》曲。曲终,独孤丈人品评说:“李公的笛子果然吹得不错。然而,你的笛声掺揉进去夷狄乐曲,你是不是在龟兹有朋友啊!”李谟听了后大吃一惊,站起身参拜独孤丈人,说:“老丈乃是方外神奇之人,恕我李谟有眼不识,我的老师确实是龟兹人啊。”独孤丈人又说:“《凉州》一曲,你吹到第13叠误入水调,你自己知道吗?”李谟恭谨地回答道:“李谟愚钝顽冥,实在不知道。”独孤丈人伸手取笛欲吹给李谟看看。李谟连忙更换一笛,用袖拂试后递给独孤丈人。独孤丈人接过看看,说:“你这些笛子都不堪使用,使用它们的主人都是粗通吹笛的人。”于是又换了一只笛子,说:“这只笛子吹到入破时也要破裂的,你不会舍不得吧。”李谟说:“不敢。”于是,独孤丈人捧笛吹起来。笛声初发即响遏云霄,四座震惊,李谟恭敬不安地立在那儿不敢动。吹到第13叠,独孤丈人停下来,向李谟讲解他刚才吹的谬误所在。李谟完全敬服连连拜谢。待到入破,笛子立即破裂了,不能再吹下去了。李谟再次拜谢,众位宾客彻底折服。此时老人从怀中掏出一支紫竹笛接着吹,这回的声音与前时不同,高急处如雏凤婉啼,低回处则如游龙戏水,一曲终了,李谟及众人一个个瞠目结舌。李谟请求拜师,老者正色说:“如果你要拜师,可以在明早到我的寒舍,与我见面。”宴会就这样在美妙的笛声和众人的惊叹中圆满结束了。

第二天一早,李谟和与会的诸位宾客,一起前往独孤丈人住所等候拜见。到那儿一看,只留有几间空宅,独孤丈人已经不知何处去了。只留下那支紫竹笛在桌上,笛上新刻四个小字:“艺无止境。”原来老者孤独生是早年从龟兹来中原的西域艺人,后来隐居江南一带。越州人得知这件奇闻后,纷纷出访,四处寻找独孤丈人,然而始终没有寻到,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李谟恭恭敬敬地收起竹笛,连夜赶回洛阳去了。从此,李谟谦虚谨慎,练笛更加刻苦,技艺更加精湛。终于获得了“神笛手”之称誉。

【笛子指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