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学者称横渠先生,所著有《东铭》《西铭》《正蒙》《理窟》《易说》等,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案此,与濂溪所说,大致相同;而《宋史》谓横渠之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亦可由这段话看出来。西铭以上系横渠的宇宙观,至其人生观,则见于《西铭》。故《宋史》谓横渠之学“以孔、孟为法”。横渠不徒言学,而且言兵,又重礼法。......
2023-08-17
关键词:创造 哲学 精神
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1990年11月26日20时45分,冯友兰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95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北宋儒学家张载的名言。这四句话既是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可以看作是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这四句话,道出了道学的生命安顿、文化旨趣、道德重建、价值目标、理想境界的指向。这四句话,体认到中华文化的根深蒂固、博大精深,也可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命智慧、智能创造。这四句话,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至高追求,也是读书做人的终极意义。
此名言在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由巨型电子屏幕映出后,就引起了众多国家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2006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迹。马英九也曾引用这四句话,呼吁“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道出了儒家后孙对理想的追求和实践,让人充满了信心和力量,这就是中国人的担当和责任。
“横渠四句”饱含丰富的文化价值,是对当代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横渠四句”有助于解决当下青年在对待自然与他人、文化认同及理想信念层面存在的困境,为形成天人合一精神、民族同胞与情怀、中华文明认同和继往开来气魄提供思想理论基础。作为当代青年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的顶梁柱,在走入职场时,我们就应该积极承接这个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
张载〔5〕的四句话,我称之为“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这四句中的那四个“为”字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无论如何,从一般人的观点看,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很费解。其实,并不费解。宋朝有一个无名诗人,在客店的墙上题了两句诗:“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以孔子为人类的代表。他应当说:“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在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虽然也有山河大地,但没有人了解,没有人赏识,这就是“长如夜”。自从人类登上月球,它的山河大地方被了解,被赏识。万古的月球,好像开了一盏明灯,这就不是“长如夜”了。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情况,也是如此。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在创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他就为天地“立心”了。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第二句是“为生民立命”。“立命”二字,在儒家经典中,初见于《孟子》。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侯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儒家所谓“命”,是指人在宇宙间所遭遇的幸或不幸,认为这是人所不能自主的。信宗教的人,于不能自主之中,要求一个“主”。信基督教的人遇见不能自决的事,就祷告“上帝”,求他的“主”帮助他决定。祈祷以后,他自己再作决定。即使这个决定还是以前的决定,他也认为这是他的“主”替他作的决定。儒家指出,不需要这个“主”。人在宇宙间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既然个人不能控制,那就顺其自然,而只做个人所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天寿不二,修身以侯之”。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这样的高度,宗教对于他就失去作用了。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实,真能代替宗教的是哲学。
第三、四句都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事。对于禽兽,只有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也无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合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的人,儒家称为“圣人”。儒家认为,圣人最宜于做社会最高统治者,因为他是廓然大公〔6〕。柏拉图认为,在他的理想社会中,最合适的统治者是哲学家,即把哲学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所谓“哲学王”。儒家也认为,有圣人之德者,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这就是所谓“圣王”。《庄子·天下》认为,最高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哲学。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利用这个传统的说法欺骗人民。照他们的解释,不是圣人最宜于为王,而是为王者必定是圣人。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关统治者的事都称为“圣”。皇帝的名字称为“圣讳”,皇帝的命令称为“圣旨”,甚至于皇帝的身体也称为“圣躬”。
欺骗终究是欺骗,没有人信以为真。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孟子起,就把政治分为两种:一种名为“王”,一种名为“霸”。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服人”。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是用武力征服来建立和维持其统治的,这些都是霸。至于以德服人的,则还没有。宋明以来,道学和反道学的“王霸之辨”,其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此。
照我的了解,圣人之所以为圣,全在于他的最高精神境界。
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最宜于为王的人是圣人,因为有圣人之德的人是大公无私的。程颢〔7〕说:“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程氏文集》卷二)大公无私,只有最高精神境界的人才能如此。所以,只有圣人才最宜于为王。这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真正意义。
张载(1020—1077),北宋大儒,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历授崇文院校书、知太常礼院。后其弟监察御史张戬,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横渠遂辞官。归家后,专注于读书讲学,开创“关学”,名震一时,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病逝于潼关。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宋宁宗赐谥“明”,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封眉伯,从祀孔庙,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儒张子。
年少时博览群书,颇有出仕建功之志,但在范仲淹勉励下,投身学术研究。出入佛老,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儒家思想。横渠一生主张“实学”,强调经世致用,研究面广泛,对天文历算等自然科学和农学、军事、政治等都有独到的成果。与二程的“洛学”不同,横渠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气”,而非“理”。通过“气”的概念,张载构建起了一个独特的“一元论”哲学体系。冯友兰评价其为张载为中国哲学的一大原创性贡献。
横渠哲学从天道说起,由《易传》的解释开始,论述宇宙的本体是“气”。气的本初状态是“太极”。由于气具有阴阳这种彼此对立的属性,因此永远处于运动状态。气聚则成万物,气散则归于太极。由此,横渠得出“万物本是同一”的结论。他在《正蒙·干称篇》中把天地、宇宙视为一个大家庭,人应该亲近同类和万物,他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以后的思想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著作一直被明清两代政府视为哲学的代表之一,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这四句的意思是: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这是一种误解。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张载把社会含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其次,张载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周易·复卦》的术语,张载作为著名的易学家,他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横渠易说·上经》)显然,在天地能够生成万物这一意义上,张载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无须人来“立”,否则将不恰当地夸大人的能力。其实,“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张载在其著作《经学理窟》中,对“立心”的含义、方法等内容有集中的论述,如果视而不见,对“立心”的理解则易流于臆断。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正蒙·诚明》)依据这些资料来看,“为天地立心”的含义很清楚,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史称,张载“喜论命”。“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运。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这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
对“四为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宋初的建国背景。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而不是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1.根据文章内容,试各用一句话概述“横渠四句”中四句话的大意。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2.作者认为,当遇事不能决的时候,基督教徒与儒家的做法有何区别?
3.从本文来看,中国古代修身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4.学习了“横渠四句”,能让你对自己的职业生活有什么指导?
有关语文(职业模块)的文章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学者称横渠先生,所著有《东铭》《西铭》《正蒙》《理窟》《易说》等,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案此,与濂溪所说,大致相同;而《宋史》谓横渠之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亦可由这段话看出来。西铭以上系横渠的宇宙观,至其人生观,则见于《西铭》。故《宋史》谓横渠之学“以孔、孟为法”。横渠不徒言学,而且言兵,又重礼法。......
2023-08-17
俟,等待;俟命,静候命运的安排。俟命与立命虽然都包含等的意思,却是两回事。立命强调的是树立使命而等待,俟命突出的是静候命运而等待。前者倾向于命,后者倾向于运。淮阳王入京进见,第五伦作为随员与其他僚属得以见到光武帝刘秀。光武帝询问政事,第五伦乘机应对,光武帝十分高兴。光武帝哈哈大笑,任命第五伦为扶夷县长。第五伦还没到任,又被任命为会稽郡太守。......
2023-10-22
刀具工作角度即动态角度,是刀具去掉假设条件后的角度,它是刀具工作中真正起作用的角度。(一)考虑进给运动时的工作角度1.横车如图1-9所示,考虑横向进给运动后,应以合成运动为基准建立坐标系即动态参考系,由工作基面pre、工作切削平面pse、工作正交平面poe组成。图1-12安装偏斜时的工作角度......
2023-06-23
为什么会称之为“扇”呢?现在,我们终于知道这个“扇”是什么意思了。横扇街景那么,这个“扇”的规模有多大呢?而横扇这个地方很显然应该是有粮长的一个比较大的地方,所以地名中有“扇”。那么,为什么叫“横扇”呢?据《吴江县志》中的记载,横扇在明末清初还是一个村落,有一条横港穿村而过,沿横港划分为上、下两扇,所以此地被称为横扇。......
2023-11-18
所罗门的镇国宝物公元前11世纪,犹太国王大卫统一了以色列和犹太,建立了以色列—犹太王国,将迩南古城耶路撒冷定为统一国家的首都和宗教中心。据说所罗门把大量的金银珠宝存放在秘密隧道和地下室里。据《圣经》以及其他一些古籍记载,所罗门娶了一位埃及公主为妻后,他还与阿拉伯南部的示巴国王联婚,示巴女王来到耶路撒冷城访问时,带来了一支很大的骆驼队。有人认为,所罗门群岛上并没有“所罗门财宝”。......
2024-03-12
当黄道婆出现在崖州黎族人面前时,黎族人毫不犹豫地收留了她,并教她当地的纺织技术。由于思念故乡,黄道婆最终回到淞江,并把黎族纺染织绣技艺教给了更多的人。10个字里的天地慢慢地读这10个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保护存续了3000多年的纺染织绣技艺,就是保护他们的历史。清代双凤朝阳双狮戏球龙被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入选时间:2009年......
2023-08-09
《国家宝藏》在本质上是一档文博探索类节目。故宫600周年的时候,《国家宝藏》节目组联合故宫博物院以及另外其他8家重点级别的博物馆特地举办了一场展览会。但是由央视播出的《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不是一股细流,相比之下更像是滔滔江水。(二)节目形式分析1.表演化的节目表达央视举办《国家宝藏》这档节目的考虑在于什么?......
2023-10-30
霍克森的意外宝藏——古罗马遗物在英格兰萨福克郡,有一个名叫霍克森的小村庄,那里的人们数百年来都靠务农为生,生活宁静且平淡。银质的杯子金币上的头像霍克森宝藏的挖掘地据了解,所有金币都是纯度超过99%的九分七币,九分七币是一种古罗马金币的专称。现在霍克森宝藏仍然被收藏在英国国家博物馆里,博物馆给宝藏的发现者劳斯125万英镑的报酬。研究者认为,古罗马人用这些管子给死者喂食酒、蜂蜜和其他食物。......
2024-06-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