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佛道两教对天台山的崇拜与传扬

佛道两教对天台山的崇拜与传扬

【摘要】:天台山中尚有茅氏兄弟的遗迹三茅溪。三国时期始平[29]和临海县南乡都出现了寺院,后来的天台山成为佛教天台宗的“根据地”。并且来到此地的宗教都得到适合其时其地与其利的发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宗立派,著书立说,人物辈出,香火旺盛,宗教人士披荆斩棘开拓出来的传教场所又多为名震海内外的大刹丛林,知名道场,尤其是天台山的山水对于佛道两教均有重大的贡献,影响深远。总之,佛道两教在临海郡从无出现败退的先例。

临海郡这块地方与宗教似乎存在着一种天生的联系,无论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还是外来的宗教佛教都格外垂青它,道教早期就有茅氏兄弟来天台山传播“火种”,《太平广记》引《集仙传》载大茅君盈被封为“寿齐天地,位为司命上真,东岳上卿,统吴越之神仙,综江左之山源”的道教宗师,于汉元寿二年(前1)八月己酉,曾经与“王母及三元夫人、紫阳左公、太极仙伯、清灵王君乃南岳魏华存同去东南行,俱诣天台、霍山,过句曲之金坛”,开辟道场,不可谓不早(但这类道书创教时代记载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是值得考证的)。天台山中尚有茅氏兄弟的遗迹三茅溪。佛教在临海郡最早的寺院是东汉兴平元年(194)创立的石头禅院,现名大兴寺,位于仙居县城东十里的杨府乡石牛村。石头禅院不仅在始建年代上居台州各寺院之首,而且该寺的一件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摩崖石刻大“佛”字。该字镌刻于寺东侧一座高达十余丈的石壁上。据文物部门考察丈量,字高11.2米,宽11.2米,呈正方形,总面积达125.44平方米,其中最粗笔画宽50厘米,比原被列为我国石刻大字之冠的四川省潼南县定明寺侧大“佛”字(该字高8.5米,宽近6米)还大1倍多,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最大的摩崖石刻字。三国时期始平[29]和临海县南乡(在今黄岩境内)都出现了寺院,后来的天台山成为佛教天台宗的“根据地”。并且来到此地的宗教都得到适合其时其地与其利的发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开宗立派,著书立说,人物辈出,香火旺盛,宗教人士披荆斩棘开拓出来的传教场所又多为名震海内外的大刹丛林,知名道场,尤其是天台山的山水对于佛道两教均有重大的贡献,影响深远。总之,佛道两教在临海郡从无出现败退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