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头的这一本《金泰洪舞台美术设计作品集》,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金泰洪的每一件设计作品,同样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的。在舞台上创造“美”的生活景观,可以说是设计家的首要任务。......
2023-07-15
打开陈正礼先生的《舞美情缘》一书的电子稿,在扉页上的工工整整的“正舞礼美”四个字,一下子领我进入“书”中,让我浮想联翩。“正舞礼美”,不正是对这本舞美画册的概括吗?不正是正礼先生自我的写照吗?它也正好是我阅读的导向。
我与正礼相识二十年有余了。与他头一次见面,记忆模糊了,但第一印象是有的,一介江南书生之感,温文尔雅,淡然而未多说话。在旁引见的副会长倒多说了几句,意思是今后让我多与正礼联系,云云。渐后,尤其是2000 年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评奖活动,2003 年筹划第二届中国舞台美术展,都在南京,我们才有了更多的交往,然而仍然停留在学会的“工作”范围。关于他的艺术方面的创作,我坦然地说,没有做更多的交流和研究。在这里,针对已可成书的画册,我只能说点感受,或者说,我的随意的畅想。
文如其人,画如其人。阅读正礼先生的《舞美情缘》,也不例外。他的画作令我惊讶,令我敬佩,宛如其人。阅读他的画册,如“阅读”其人也。
书厚实的一本,足可见其创作的量大,确实是将自己的这一辈子奉献给舞台了。从作品中我就感受到这样的气息:默默无闻地劳作,在基层的、条件并不优越、常受舞台外干扰的但能忍耐的环境中,打造了自己舞台创造的金字塔。沉淀,积累,又稍加整理,既是自身创作历程的记录,也是他所在的创造园地的艺术生态环境的写照。这里,我认为不是用一句简单的“成果丰硕”所能概括的。书中有他的舞台历程,有他的辛勤付出,有他的不倦的追索,也有他的愉悦收获。我赞许地说,作为舞台艺术家,他已经挥写了自己创造的精神,绽放了属于自己、也属于大家的“这一朵”舞台鲜花!
整理成书的画册,无疑,倾注了他的“情”和“缘”。他将他的舞台设计作品,幅幅精工细作,做了一番梳理,工整、规范、干净、有序,富有工艺制作和装饰风味,不单纯是打造画面观赏的价值,它幅幅都能够与舞台对话,接舞台的“地气”。那就是说,能够搬上舞台,能够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诚心诚意地为演出服务,为舞台整体创造服务。也可以借用“三贴近”来表述:贴近舞台,贴近表演,贴近观众的观赏。从这个视角来说,正礼的创造十分大众化,朴素、朴实,可以触摸和普及,遵循舞台创作的规律,洋溢着舞台的生命力。当下,舞台创作,包括舞台美术创作,盲目求大、求繁、求全。贪图和倾斜于奢侈,以及误读“创新”、盲目投入等现象,对我们也是一种警示。
作为以戏曲舞台为主体的创作者,正礼先生将自己的创作焦点放在地方戏曲和基层舞台的舞台美术创作上。他是默默无闻的园丁,又担当了传统舞台的承传者。我认为我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沉淀丰厚。戏曲舞台的艺术创作,独秀一枝,更富自己的魅力。画册中多数的作品,是传统的甚至是经典的剧目,也是普通的地方观众耳熟能详的舞台。正礼擅长应用传统的舞台语言,也关照大众的审美口味。他的言简意赅的舞台空间中,不忘初心,尊重或恪守的是民族的、传统的、民间的和民俗的舞台美学语言。例如,常见的“一桌二椅”的程式化的模式,稍加变通,略添装饰元素,却并没有违背戏曲艺术本质的诗化和写意性。它与人物表演、声律音韵的程式化约定俗成,共同唱响了整体的艺术语言。这个中国式的舞台假定性,不可能被某种外来艺术形式所随意替代。如画册中的锡剧《珍珠塔》《玲珑女》《金龙与蜉蝣》《杨乃武出狱》等作品,虽然是不同时期的艺术产品,但在表现语言上是一脉相承,是统一的,是遵循了艺术的规律的。我认为承传需要睿智,也要有勇气,才能使优秀的传统戏曲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
我在阅读《舞美情缘》画册的过程中,产生了对戏曲舞美创作的种种的遐思。当前,“舞台创新”已成为十分时尚的话题,使用率颇高。谈艺术,谈舞台,言语必涉及“创新”。我认为,传承也好,创新也罢,都有艺术的规律可循,都可视为舞台创作的常态。正礼的舞台的“情缘”、创作的情结,既有传统的扎实根基,也关注变革的气候,如针对戏曲现代剧目的舞台。应变、渐进、融汇,在对传统的继承中,也不能忽视拓展创新的视野。在戏曲舞台上,创新的步伐也永远在路上!
戏曲舞台美术,它的美学原则、艺术理念、审美习惯,以及价值观念,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并与整体舞台糅合、贯融成我国独特的艺术样式,诗化的舞台景观。正礼先生找到了自己的契合点。画册中所显示的,是他创作的轨迹和缩影。尤其是把握舞台程式化的时空概念,意境铺染,为戏曲人物的唱念做打的表演提供了足够的戏剧空间。在不同剧目创作、不同的舞台条件、不同的演出环境中,都能落地,都能开花结果。
概言之,正礼先生结集的作品,是他创作历程的记录,也给我阅读的愉快、美好的畅想和关于戏曲舞美的思考。画册的面貌简朴、淡雅,贯穿绘画性、装饰性、工艺性,颇具丰富的史料、资料的价值。所以,我认为《舞美情缘》不是普通的读本,是可供舞台美术专业者鉴赏、参照、摹写的范本。
在此叨叨絮语,自我感悟而已。对画册出版,我表示由衷高兴,并祝贺!
丁酉年春于京城潘家园
有关舞台美术序曲的文章
手头的这一本《金泰洪舞台美术设计作品集》,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金泰洪的每一件设计作品,同样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的。在舞台上创造“美”的生活景观,可以说是设计家的首要任务。......
2023-07-15
当我看到这一本《湖南舞台美术作品集》时,我也同样产生这一种感觉:这是湖南舞台美术家集体创作的结晶,这是历经了几十年舞台风风雨雨努力的结果,也是一次群体性的、走上“台前”的出色的亮相!《湖南舞台美术作品集》一书的出版,也将为舞台美术迈上新台阶的过程中增光添彩!......
2023-07-15
演出的舞台上,一幅幅民间、民俗的动态的时代风情画铺展,古往今来的生活又朴朴实实地呈现在每一位观众的眼前,那就是山东舞台美术家舞台创造的丰硕成果。这一册《山东舞台美术作品集》就是见证。山东舞台美术,在当代艺术舞台的创造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对当代山东舞台美术的创作,无论从纵观的历史视角,还是从横向的坐标俯视,都没有做过深入的读解。......
2023-07-15
我认为,这是善裕先生毕生劳作的写照。尤其是作为舞台艺术家的善裕先生,他的这一辈子能够坚守在这一方他曾经十分陌生的土地上,扎根、开拓、收获,是难能可贵的。戏剧舞台是综合艺术,舞台美术自身也是综合艺术。长期担任这个艺术队伍里领军人物的善裕先生,一直面临着种种的考验。因此说,学兄善裕先生一生的艺术生涯,正是执着在上述的价值观之中。......
2023-07-15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即将迎来30 周岁的生日。在此基础上,我们编撰了《薛殿杰舞台设计作品集》,表示真诚的祝愿。当我打开这本《薛殿杰舞台设计作品集》的时候,无论是从观赏作品的创造视角,还是他本人显现的创造精神,都令我深感敬意,感悟甚多。《薛殿杰舞台设计作品集》的出版,无疑让我们一起享受和沐浴了艺术之光!......
2023-07-15
读姚呈远先生的舞台美术作品集《空间无限》,不禁令我打开了“无限空间”的想象翅膀,也让我又闻到了江南的茉莉花香。当我看到《空间无限》,姚呈远又给了我一个惊喜,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印象。姚呈远自己在《空间无限》画册中选入的舞台设计作品,我认为便是他“形象”的最好佐证,也是彰显他艺术精神的平台。《空间无限》就是创造的记录,历史的存照,是撕不掉的一页历史!小序,以示祝贺。......
2023-07-15
曹 禺我首先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和戏剧界人士,向同志们表示祝贺,祝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成立了。现在可以说,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这些论文,数量不少,质量也不低,这在中国的舞台美术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一件大事。国外舞台美术家到中国来,他们就喜欢看我们中国的演出、中国的导演处理、中国的舞台美术家的创造。再就是我们要搞舞台美术史,西方和中国的舞台美术史。......
2023-07-15
刚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时节,我就收到了湘江畔的老朋友唐国文先生的舞台美术作品集的样本。国文先生的设计作品,在舞台上洋溢着浓酽的生活气息,是一幅一幅的生活的画卷。例如在舞剧《古汉伊人》《南风》的舞台上,古文化的开掘、传承,与当代艺术相衔接、融汇,得到成功的再现,成为代表之作。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去审观,这些舞台美术的设计,整体性的创造,也为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23-07-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