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在确定财产租赁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纳税人在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和教育费附加等,可持完税(缴款)凭证,从其财产租赁收入中扣除。出租房屋财产取得财产租赁所得的,准予扣除的项目除了规定费用和有关税费外,还包括能够提供有效、准确凭证,证明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
2023-07-03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项目的相关规定做了很多调整,放宽了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和范围。为了应对新变化,应在准确把握新政策的同时,进行纳税筹划思路的重新调整。
1.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筹划
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作为期间费用,进行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是:在遵循税法与新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尽可能据实加大扣除费用的额度,对于有扣除限额的费用应该用到规定的上限。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经常发生超过税法规定扣除限额,而导致不能在税前扣除加重税收负担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日常财务核算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筹划:
(1)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和差旅费的核算。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企业应严格区分会议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不能将会议费、差旅费等挤入业务招待费,否则对企业不利。因为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议费,只要能够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据,均可获得税前全额扣除,不受比例的限制。例如发生会议费时,按照规定应该有会议通知、会议议程,以及召开会议的文件等,证实会议费发生的真实性可进行税前扣除。
例6-13,某企业2016年度发生会议费、差旅费共计16万元,业务招待费5万元。其中,部分会议费的会议通知函以及相关凭证等保存不全,导致3万元的会议费无法扣除。该企业2012年度的营业收入为400万元。根据税法的规定,如凭证票据齐全则16万元的会议费、差旅费可以全部扣除,但其中凭证不全的5万元会议费只能算作业务招待费,而该企业2012年度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限额为2万元(400万元×5‰)。超过的6(5+3-2)万元不得扣除,也不能转到以后年度扣除。仅此项超支费用企业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5(6×25%)万元。
如果在2016年度,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准确把握相关政策的同时进行事先纳税筹划。严格将业务招待费控制在2万元以内,各种会议费、差旅费按税法规定保留了完整合法的凭证,同时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将部分类似会议费性质的业务招待费并入会议费项目核算,使得当年可扣除费用达4万元。由此可节约企业所得税1(4×25%)万元。
(2)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合理转换。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企业要严格区分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提前做好费用预算,通过二者间的合理转换进行纳税筹划。
例6-14,某企业计划2012年度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为50万元,业务宣传费支出为120万元,广告费支出为160万元。该企业2012年度的预计营业收入5000万元。根据税法的规定,该企业2012年度的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限额为25(5000×5‰)万元。该企业2012年度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为30(50×60%)万元,故该企业无法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25(50-25)万元。该企业2012年度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限额为750(5000×15%)万元,该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实际发生额为280(120+160)万元,可以全额扣除。
如果该企业事前进行纳税筹划,可以考虑将部分业务招待费转为业务宣传费。比如,可以将若干次餐饮招待费改为宣传产品用的赠送礼品。这样可以将业务招待费的总额降低为30万元,而将业务宣传费的支出提高到140万元。此时,该企业2012年度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为18万元,可以全额扣除。该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总发生额为300万元,亦可全额扣除。通过纳税筹划,企业不得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为12万元,由此可以少缴企业所得税3.25(25-12)×25%万元。
2.研发费用的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项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加计扣除。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惠政策,努力提高研发水平。在日常核算时,注意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研发费用的认定条件,并且单独归集核算,对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在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按研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75%进行摊销,并保存相关佐证材料,以便能充分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例6-15,某企业2017年开展一项研发项目,共发生符合条件的研究开发费200万元,未形成无形资产。该年度企业实现会计利润1000万元。假定按税法规定没有其他调整事项,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
所得税处理:企业发生的200万元研发费可在税前据实扣除(会计利润中已作考虑),另外加计扣除150万元(200万元的75%),抵减应纳税所得额。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150=850(万元),应纳税额为850×25%=212.5(万元)。
政策效果分析:未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是企业应纳税额为1000×25%=250(万元),享受该政策后企业应纳税额为202.5万元,享受税收减免金额37.5万元。
3.工资及工资性费用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准予据实在税前扣除。相应的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限额也提高了。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意味着职工教育经费可全额扣除。尽可能多地列支工资薪金支出、扩大税前扣除应是税收筹划的基本思想,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1)提高职工工资,对超支的福利项目以工资形式发放。
(2)内部职工兼任企业股东、董事等职务的,可将其报酬计入工资。
(3)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员工教育、培训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4)建立工会组织,改善员工福利。
有关玩转财务大数据:金税三期纳税实务的文章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在确定财产租赁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纳税人在出租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和教育费附加等,可持完税(缴款)凭证,从其财产租赁收入中扣除。出租房屋财产取得财产租赁所得的,准予扣除的项目除了规定费用和有关税费外,还包括能够提供有效、准确凭证,证明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
2023-07-03
年底3个月每月可能会支付30000元劳务报酬。纳税人如果同时取得不同项目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否则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例6-24,大学英语老师张某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人提供劳务并取得劳务报酬所得。张老师2016年11月总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为1040元。经过筹划,张老师可以少缴80元个人所得税。......
2023-07-03
间接投资又称证券投资,是指出版企业以其货币资金购买债券和股票等金融资产,以期通过金融资产的持有与转让获取投资收益和转让增值的投资行为。进行间接投资时,出版企业关注的重点是投资收益的大小和投资风险的高低,其纳税筹划一般仅涉及利息、股息的所得税和股权转让增值的纳税问题。与直接投资相比,间接投资需考虑的税收因素较少,但也有纳税筹划的空间。这种收益应全额并入出版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2023-08-04
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第三条的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销售数量。税法的上述规定要求纳税人必须注意分别核算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的生产情况,这一纳税筹划方法看似简单,但如果纳税人不了解税法的这一规定,而没有分别核算的话,在缴纳消费税的时候就会吃亏。......
2023-07-03
债务筹资的资金成本主要是利息支出。出版企业的债务筹资,有借款、发行债券和租赁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债务筹资形式对纳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方案一的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增加8万元,比方案二少增加32万元。这种资金借贷一般通过合法的金融机构进行,但在利息计算及资金回收等方面与银行贷款相比有较大的弹性和回旋余地,因而有纳税筹划的空间。......
2023-08-04
土地增值税采用以增值额为基础的超额累进税率,而增值额是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去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因而通过分散收入,减少增值额,显然是可以起到节税作用的。分散收入的方法通常以下两种:1.分离销售公司例6-34,C房地产开发企业准备出售一幢房屋以及土地使用权。这样就使得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有所减少,达到了节税的目的。根据相关税法的规定,该房地产开发业务允许扣除的费用为400万元,增值额为600万元。......
2023-07-03
成本与期间费用是应纳税所得额的减项,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合理调整成本与期间费用的数额,可以缩小纳税基数,从而实现减轻税负的目标。折旧费用计入出版物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在税前扣除,因此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不同,每期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纳的所得税也就不相同。......
2023-08-04
例6-25,谷教授准备出版一本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著作,预计获得稿酬所得10000元。如果该著作可以分解成4本的系列丛书的形式出版,则谷教授应纳税总额=[-800]元×20%××4=952元。由此可见,经过筹划,谷教授可少缴税款168元。纳税人应尽量避免一次性取得大额收入,在合法的前提下将所得均衡分摊或分解,增加扣除次数,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2023-07-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