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关雎》:儒家经典《诗经》中的艺术之作

《关雎》:儒家经典《诗经》中的艺术之作

【摘要】: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艺术特色《关雎》通篇采用了起兴的艺术手法。诗的第一章以河中沙洲雌雄雎鸠的和鸣声起兴,写了淑女的被“逑”,表达了作者对美满婚姻的期待。诗中用“参差”“窈窕”等双声和叠韵词,既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特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又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课文译注

文化文学常识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声雅乐,贵族祭祀的诗歌,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室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2.《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诗经》的第一篇。《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艺术特色

《关雎》通篇采用了起兴的艺术手法。诗的第一章以河中沙洲雌雄雎鸠的和鸣声起兴,写了淑女的被“逑”,表达了作者对美满婚姻的期待。第二章以采荇菜为兴,写对淑女的思念,甚至到了“辗转反侧”的地步,说明追求美满婚姻的艰难曲折。第三章仍以采荇菜为兴,以琴瑟喻君子和淑女的般配,预言婚后和谐。后世以“琴瑟”比夫妻,即发源于此诗的“琴瑟友之”句。此诗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将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相思之苦及追求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读者情感亦随着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而起伏。 

诗中用“参差”“窈窕”等双声(声母相同)和叠韵(韵母相同)词,既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特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又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