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区块链与政务:解决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矛盾

区块链与政务:解决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矛盾

【摘要】:在“区块链+政务”结合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存在着一个悖论,那就是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一方面,政府是天然的中心化管理机构,不可能接受完全去中心化的业务流程重塑。在这个过程中,去中心化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相比于传统政府体系,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政务平台,赋予了政府数据安全保密、不可篡改、可访问和无第三方等特性,具备点对点加密传输、智能合约快速审批,以及公共账本透明可追溯等功能,打破了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悖论。

在“区块链+政务”结合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存在着一个悖论,那就是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一方面,政府是天然的中心化管理机构,不可能接受完全去中心化的业务流程重塑。再加上去中心化的共享数据,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在建设数字政府时,政府模式需要从部门形态向平台形态转变,进而实现跨省市和跨部门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去中心化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兼顾两者呢?

早在2017年7月,北京就出台了《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这也是区块链技术首次得到地方政府的肯定。

相比于传统政府体系,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政务平台,赋予了政府数据安全保密、不可篡改、可访问和无第三方等特性,具备点对点加密传输、智能合约快速审批,以及公共账本透明可追溯等功能,打破了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悖论。

以旧城改造为例,如果走传统程序,需要经过城管部门、消防部门和城建部门签字盖章,最后再交到开发商手上,整个过程需要花费一年半时间。被区块链改造后,在项目开展前创建分级管理权限,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分发信息,多方在线实时审批信息,整个流程半年即可走完,同时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和可溯源性。

正如工信部信息中心在《2018年区块链白皮书》中提到的:采用区块链技术,政府部门可放心授权相关方访问数据,并对数据调用行为进行记录,出现数据泄露事件时能有效精准追责,由此为跨级别、跨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提供可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据全球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2019年的统计,区块链的应用将为政府监管降低30%~50%的成本,并在运营上节约50%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