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以政府为主导型政策协同过程中政府利用对资源拥有强力的控制,在短期内迅速整合和集中大量资源,权力不受民意等硬性约束。当然,比较以政府为主导型政策协同与市场主导型政策协同的差异,并不是比较某种体制更加优越。毫无疑问,在中国目前的背景之下,政府主导型政策协同模式适应了环境的需求并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一些方面体现出了极大优势。......
2023-06-27
政策协同取得成功的前提是相关部门能够在心理和思想层面取得认同,相应执行认同感的形成来源于三个层面,主要包括价值观、行为动机和利益。价值观直接作用于个体观念,通过价值观念的引导和灌输,可以有效培养个人观念。利益层面的协同取决于通过相关的利益安排来建立政策,通过一定的利益补偿来形成服从或者配合政策就有利可图的观念。在协同治理过程中,相关的利益补偿机制在一定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两种观念导向中,价值观的层面较为稳定,一旦从价值观的层面塑造了政策协同个体的观念,那么政策协同的效果也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是意识形态本身建构的难度很大,通过意识形态的建构来有效实现政策协调的效果不明显。在当下的社会,利益补偿成为协调主体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但是很多主体出现了利益工具目的化的取向,一个隐形的阻力就是公权力的既得利益化,这非常容易导致意识形态本身的影响力受到稀释,也大大增加了协同的难度。当然,这需要高层领导人本身廉洁自律、勇于牺牲,要有调整既得利益的智慧和勇气,把握住良好的战略机遇来实现利益有效调整。
当其他主体无法成为主导因素时,元政策层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在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过程中展示了一幅动态协同治理过程。上级政府首先通过部门间横向的分工和中央和地方间的纵向分权来分解转移事权,然后横向部门和纵向层级之间的种种不合作行为的产生消弭了上级政策的最初目的,当不合作行为变成普遍和严重现象的时候就影响了政策执行效果。最终,上级政府再一次作出调整,将食品安全问题摆上政府最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再次承担起推动食品安全的责任。
政策协同的过程是同一层级的不同部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国家和市场关系的整合。在政策协同的逻辑中,蕴含着一种紧张性,这种紧张性来源于两种不同运行的逻辑,一方面是立足于一元运行轨迹的国家逻辑,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多元运行轨迹的市场逻辑。在一定时期,二者的运行逻辑之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是这两种模式的混合运行内含着一定的紧张性。在经济建设初期,借助于执政党的权威地位,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并维持着社会稳定,借助于竞争机制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法律提供公平的秩序,要求通过竞争来破除政治垄断,进而将市场的张力发挥到极致,谋求实现市场的自发协同,所以这种逻辑紧张性和有效协同之间存在着一种冲突。而为了寻求国家发展的制度保障,这种紧张性事实上是必须解决的制度难题。
总之,以政府为主导型政策协同过程中政府利用对资源拥有强力的控制,在短期内迅速整合和集中大量资源,权力不受民意等硬性约束。当然,比较以政府为主导型政策协同与市场主导型政策协同的差异,并不是比较某种体制更加优越。毫无疑问,在中国目前的背景之下,政府主导型政策协同模式适应了环境的需求并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一些方面体现出了极大优势。......
2023-06-27
利益协调包括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间的利益协调。推动政策协同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利益交流的平台,根据各自的资源互补情况以及交易的成本与收益的基本情况,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各专门委员会应该常规性、制度化、定期性地了解、听取下级政府的利益诉求,协调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竞争关系,协助本级政府应对、处理其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争议。......
2023-06-27
在以政府为主导型政策协同模式下,如何寻求行政主导与外部力量间的均衡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下的外部监督是受到限制的。独立的法律体系会限制中央的权威,束缚中央政府活动的空间与范围。......
2023-06-27
制度是嵌入政治经济组织结构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程序、惯例和规范,其范围包括宪政秩序、科层制内的操作规程和对相关主体起管制作用的一些惯例。其范围包括宪政秩序、科层体制内的操作规程和对工会行为及银企关系起管制作用的一些惯例。但政策协同的现实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偏差,在监管过程中,既有的制度并未达到形式合理性,不同规则、规范之间并不自洽,甚至相互矛盾、冲突、不相容。......
2023-06-27
政策伪协同是“幕后”,隐藏在正式协同的背景中,以权力为基础,以关系为纽带,以利益为目标,表现为策略性、隐蔽性、人格化,不容易观察却决定了政策的真实走向。(二)政策伪协同的运作背景是非正式政治伪协同的运作依赖于一种“非正式政治”。当协同的条件无法具备时,伪协同现象将会必然存在,可以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组织,特别是规模巨大的组织。......
2023-06-27
(二)政策的伪协同我国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权力配置不够明确、规范比较模糊造成了协同过程中拥有较大的弹性,其行为也有很多的操作空间。所谓伪协同,指的是下级政府之间,以及下级政府与其直接上级之间的集体性对政策协同的变通行为以及对协同不力的默许行为,通过有效串通,进而有效规避来自更为上级的规制。伪协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其一,象征式协同。......
2023-06-27
再次,元政策层决定了政策问题能否纳入政策议程。最后,元政策层是政策方案的决定者和推动者。上级政府成为政策协同的发起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在改革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改革方案,不断破解协同治理中的问题。政策协同的主体往往涉及较多,行政干预仍然较多,行政成本较高,无法有效处理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
2023-06-27
中央部门之间权力分割、信息阻隔、利益冲突以及各种政策之间的政策冲突为基层政府的伪协同行为提供了寻租的制度空间,但标准清理的复杂所引发的政策冲突并不单纯根源于利益的影响。[28]2010年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公告设一年的过渡期限,拟从2011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
2023-06-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