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总之,自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中国的政治运动不断。(二) 经济结构的变化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呈现波浪式的发展态势。轻工业发展则受到抑制。......
2023-09-2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工程建设任务按照指令性计划统一安排,不存在招标投标交易方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揭开了我国招投标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最早引进和推广招投标交易方式。从鲁布革水利水电工程开始,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建设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我国水利水电招标投标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3.1.1.1 试点阶段(1984年至1994年)
1980年7月,世界银行向我国承诺了第一笔软贷款,用于中国大学的实验室、师资培训和后续项目研究的采购与建设,开始了招标投标在我国的引进、试行和推广。1980年10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首次提出可以试行招标投标方式。1982年7月原水利电力部在鲁布革水利水电工程引水工程中首次使用国际招标投标,取得了良好效果,揭开了我国招标投标的新篇章。1981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1983年6月,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印发《建筑安装工程招标投标试行办法》。1984年11月原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试行规定》。1991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设部制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91-0201)》。1991年11月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印发《建筑市场管理规定》。1992年12月建设部第23号令印发《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在此期间,国内的世界银行贷款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和少数内资水电项目试行国内招标,岩滩、漫湾、隔河岩、广蓄、莲花“水电五朵金花”是本阶段的代表性工程。这一阶段招标投标的特点是招投标方面规章开始起步,招标文件没有范本可循,主要是参考国际招标的做法,议标和邀请招标较多,招标都设标底;招标投标暗箱操作,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监督,缺乏公开公平竞争。
3.1.1.2 推广阶段(1995年至2000年)
1995年4月水利部颁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1997年8月水利部、原电力工业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订《水利水电土建施工合同条件示范文本(GF-97-0208)》。1999年3月1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12月24日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GF-1999-0201)》。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极大地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至年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招标投标率已达到95%以上。本阶段招投标的规范特点是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并存,公开招标逐渐增多;把评标中综合评估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工期、施工方案、工程进度与质量的保证措施、主要材料和机械等因素、招标设标底,作为评标的主要依据。
3.1.1.3 规范阶段(2000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开始实施,我国招投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0年2月水利部、国家电力公司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GF-2000-0208)》。2000年至2003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先后印发《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等规范性文件。2003至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等。
在总结《招标投标法》实施十二周年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2011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自2012年2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是中国招投标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在推动招投标规则统一、规范我国的招投标市场、实现公平竞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预防和惩治腐败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阶段招投标的特点是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并存,以公开招标为主,不再包括议标方式;评标方法可采用综合评估(分)法、综合最低评标价法、合理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议法及两阶段评标法,以综合评估法为主;复合标底成为主要的评标标准;招标代理被普遍接受;招标投标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充分体现;但招标投标中的诚实信用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文章
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总之,自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中国的政治运动不断。(二) 经济结构的变化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呈现波浪式的发展态势。轻工业发展则受到抑制。......
2023-09-2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汽车产业才得以建立和发展。1979 年,中国汽车年产量已达19 万辆,形成了以载货车和越野车为主体的汽车产品体系。争论的结果是中国需要发展轿车,中央决定建立现代轿车工业,这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决定。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84 年7 月,中法合资成立广州标致汽车公司。......
2023-09-17
(一)科举制起源于隋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全国后,结束了三国两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格局。科举制的产生与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政治利益紧密相关。隋朝的科举制度并不是获得仕途的唯一途径,贵族地主还可以依靠“门荫”以及其他途径获得高级官位。隋朝的科举制度也未严格执行录取程序。......
2023-08-30
1999年,马宁在《新主流电影:对国产电影的一个建议》一文中,详细阐释了“新主流电影”的概念。电影作为文化产品,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建构国家形象、传达国民心态的文化职能,新主流大片自然也不例外——在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新主流大片致力于在电影故事中建构和传播一个新型的国家形象,展示一种全新的国民心态。正是在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性呈现中,新主流大片建构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型国家形象。......
2023-08-12
长江水利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是随着国家对长江治理与开发的大政方针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阶段的要求,以及国际和我国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新的思路变化而走过的。1978年前,长江水利的国际合作主要是围绕“工程水利”思路,重点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方案比较论证进行与美国、前苏联、加拿大等国进行的。与此同时也兼备长江流域规划与前苏联的合作。......
2023-10-16
凝聚社会共识,传播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完成从电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正在成为新时代政治对电影发展的强烈诉求,深刻地影响、调整和改变着中国电影发展的目标和节奏。在这样的主题下,以“阶级斗争”为手段,消灭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表达新中国、新生活、新社会的理想便理所当然地成为新中国电影的共同主题。“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新中国电影传统必然面临时代挑战。......
2023-08-12
本阶段,新中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正式起步并开始了重要的探索。虽然“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部分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教育处于停滞状态,但部分大、中专学校及进修班等仍继续招生,共同支撑起整个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尽管本阶段属构建学术研究框架的发轫之时,但为新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本阶段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的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023-08-12
2019年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新文科建设的启动元年。因此可以说,传统文科已经锤炼出比较丰满的艺术学科、人文学科乃至整个文科体系。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提出的跨越式学科发展新命题,而对于艺术学科在新文科背景下的相关思考,也成为新文科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显然,新文科建设中所要面对的首当其冲的挑战就是对于......
2023-08-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