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消费者的特性研究:认知、生理、心理三方面探究

消费者的特性研究:认知、生理、心理三方面探究

【摘要】:(一)消费者的认知特性消费者的认知特性是人认识事物,形成感觉所表现出的惯有特征,研究认知特性有助于产品的外观设计。(二)消费者的生理特性1.视觉特性视觉范围。(三)消费者的心理特性在人机交流中,情感的作用是始终存在的。

消费者即人,人是一个动态、复杂、多样的系统,人的需求也是随着时间和环境改变而不断变化。例如,人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下,识别物的能力会下降;在高噪声环境中,交流会变得困难;在忙碌状况下,警觉性会降低;在重负荷劳动下,身体和心理会感觉疲惫,而这些都会影响用户对智能家电产品的感受和使用。因此,为了更好地设计智能家电产品,需要对人的主要特性进行研究分析。

(一)消费者的认知特性

消费者的认知特性是人认识事物,形成感觉所表现出的惯有特征,研究认知特性有助于产品的外观设计。人的认知内容主要包括视觉认知和记忆认知。

1.注意特性

人的注意度是有规律的。人一般会有先选择中央的、较大体积、具有鲜明色彩、运动的目标,而对于其他的刺激不会过多关注,只会进行简单加工略过。当有多种信息源存在时,相似度越大地对人干扰越大,相似度越小干扰越小,人越容易区分它们。总之,人的注意是有一个限度的,超出能力、经历、范围以及可持续时间,人在认知中对信息的传送就会失误。

2.记忆特性

从信息到记忆一般遵循输入、加工、存储、提取这一过程,根据每个阶段时间的长短,记忆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种方式。用户的记忆特性关系到用户能否或者多快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

感觉记忆是记忆最开始的阶段,是指人对外界信息最短时间的接触后,迅速传导到大脑保存。感觉记忆有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保存的时间极为短暂,只有那些具有特定模式的信息被保存下来,其余的信息都会被删除忘记。

短时记忆比感觉记忆稍长,其扫描方式为完全系列扫描方式,一般以听觉为主,也有视觉和语义信息。在短时记忆活动中,编码应该直观简短。

长时记忆能保持相对较长时间甚至是终生。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大多是短时记忆信息经过复述、复习形成的,有些是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信息一次感知记忆形成的,属于主动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按照信息的意义通过语义或者表象编码进行组织、编码和加工的。

(二)消费者的生理特性

1.视觉特性

(1)视觉范围。

视觉工作范围是指当人的整个头部和眼珠不动的状态下,人眼能够看到和感知到的空间范围(通常用角的度数来表示),包括水平视线和垂直视线。在水平面内最大双眼视野是180度,扩大的视野是190度,辨别字的范围在标准视野左右各10~20度,辨别字母范围在标准视野左右各5~30度,能够识别颜色的范围在标准视野左右30~60度。标准视野两侧各1度的视线是人最灵敏的视力范围。水平视野上方50度到下方70度是垂直面内最大视区范围;水平视野上方30度到下方40度是颜色辨别的分界线。人的自然视野低于水平视野,并且在站立和坐立状态下是不相同的,站立时低于水平视线10度,坐着时低于水平视线15度。在低于水平视线30度的区域是观看物体的最佳视区范围。不同的颜色对眼的刺激能引起感觉范围的不同,依次为白、黄、蓝、红、绿。

(2)色彩辨认。

人能感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人能感觉不同的光谱波长和频率,不同的波长和频率组合形成不同颜色。光谱成分不同,人眼的感受性也不相同。从很远的地方辨认前方的目标颜色时,最容易辨认的色彩顺序依次为红、绿、黄白。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可以是颜色,也可以是亮度)越强,其形状被辨认的概率越大。不同的颜色搭配对人眼的辨认能力也有影响,易辨认的顺序依次为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

(3)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是指人眼的感受性随着环境中光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整个过程,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暗黑处的时候,需要经过一段适应的时间之后才能看清楚物体的一个过程。一般来说,暗适应刚开始适应速度很快,只需要5分钟,过后渐渐变慢,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明适应是指人眼的感受性通过暗黑环境转入明亮的环境时降低的一个过程,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分钟左右。

(4)视觉运动习惯。

研究发现,人眼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自身习惯特征。例如:人眼一般先看到眼前水平方向的物体,之后再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比竖直方向运动要快,并且相较而言不容易疲劳。由于人眼视线习惯性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方向运动,所以很多产品设计成横向长方形且刻度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人眼对水平方向的刻度读取和估计比对垂直方向的要高,因此类似产品的界面的设计应当遵循和利用这一规律。在偏离视觉中心情况下,当偏离距离相等时,人眼对各方向的观察敏锐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左上限、右上限、左下限、右下限,产品外表功能按钮的布局需遵循这些。通常情况,两眼是同步、协调运动的,设计时应考虑以双眼为依据。

2.听觉特性

正常听力的人感受到声音频率的区域为16~20 000Hz,不同年龄段的人对1 000Hz以下低频率范围的听觉灵敏度几乎是相同的。人的听觉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干扰,声音对人耳的刺激应适宜。低强度的短时声音容易被忽略,而高长度的长时声音又容易造成听觉疲劳。

(三)消费者的心理特性

在人机交流中,情感的作用是始终存在的。有让人兴奋、美好的正面情感体验,也有让人烦躁、抓狂、恐慌的负面情感体验。简单友好的设计有利于人机的交流,并让人感觉愉悦;复杂混乱的设计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注意力下降、理解力降低、心理紊乱等,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误,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四)用户特性差异对智能家电产品设计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不同特性和年龄段的人群对设计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和需求。用户特性差异对智能家电产品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针对正常年轻人,各方面特性都处在比较正常的水平,他们对产品追求美观、有个性、有趣。设计应简洁易懂;可采用偏红、黄、蓝等鲜明色彩;可采用熟悉的图文;界面可以比较炫酷,显得有个性;可适当增加功能;扩展适当的学习量。

针对正常的中年人,各方面特性也都处于正常水平,他们对产品的追求更偏重大方、豪华、高档、有品位。设计应偏大气稳重风格;可采偏青、黑的色彩;功能应简单实用;可适当用文字代替图形;声音采用中频;重视情感需求。

针对老年人,一般视力和听力都有所下降,身体其他特性也低于正常水平,他们对产品的追求在于简单,实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亮色;功能尽可能简单;操作尽可能简便;声音采用较高频;特别重视情感需求。

针对一些障碍人士,应有特别的、适应他们身体心理习惯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