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设计家居:装修指南首部必读!

设计家居:装修指南首部必读!

【摘要】:对于面向普通住宅的室内设计工作的整个过程而言,基础概念方案的完成,可能仅仅完成了四分之一的工作。

3.「家」的设计构想

「家」可以是进门就甩鞋子和脱外套,可以是操劳之余自在的葛优瘫,可以是饥肠辘辘时的热菜鲜汤,也可以是一觉睡到自然醒,更可以是朝夕相处与天伦之乐。

我们可以暂时远离门外的现实生活,回归赤裸,可以褪去掩饰做回自己;我们既需要这个水泥盒子把自己保护起来,又需要透过窗户去了解外面的变幻和昼夜更替。

所以啊,一套房子,最首要的功能肯定还是「住」,能遮风挡雨,能有一个安全且私密的场所去休憩。

其次才是收纳置物,放置一些生活必需品,再补充些日常装饰。

至于居家就餐,甚至可以排到第三位。毕竟,吃饭在哪都可以吃,但你的日用物品和实物财产,是需要属于自己的单独空间来存放的。

对于当下众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远离家乡来到一二线城市打拼,靠自己的努力和家人朋友的资助,购买了一套不大不小的房子。他们早出晚归,挤公交,挤地铁,一天的忙碌之后,很可能已经没有时间精力来做饭犒劳自己。

社会分工的细化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外卖快递行业的发展,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性。城市里独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家」的概念,日益变得更具有了时代性和话题性。

主观性设计

比起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工作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脉搏

不同的室内设计师或者是设计机构,如果去对比他们的设计作品,肯定能发现很多区别。这些区别的来源,除去一些较为通用的经验性要素以外,更多的还是来自于设计理念或者说生活哲学的不同。

当设计立意本身就有差异时,如果再加上现实条件的制约,最终的项目成果必然是千差万别的。

简单来说,区别在于,主导项目的设计师,会从什么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选择哪些提纲挈领的设计要素,是更注重暗含情感还是视觉表达,更具有工程思维还是艺术思维。

而室内设计项目的方案表现与最终落地,实际上是那些可能附着了多种情感的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过程。

室内设计的工作,也必须是基于真实需求,从现实条件的制约中去组合调配设计要素,并最终做出权衡取舍。

我们需要数理推算来搭建设计方案的骨架,也需要用情感概念来充实最终的作品。

我们可以用温度、气味、触感来评判居家环境,必要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假装自己是失聪者,用触觉、嗅觉、听觉、皮肤感觉来感受居室空间的动线情况、声音分布、空气流通、物品摆放,以及用身体的移动来感受动线走向。

我们可能需要秩序感、层次感、完整性,也可能需要评估不同居住需求的优先级,同时,我们也需要安全感与私密性。(www.chuimin.cn)

我们选用不同的材质肌理和不同的色彩介质去带给居住者不同的触觉和视觉感受。

我们的新家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最终是需要结合实际居住者的主观偏好和审美接受能力的。

当然,我们作为居住者,本身也是最重要的设计元素,一个活动的「室内陈设」,一个有能力有意愿改变其「陈设」的「超级陈设」。

毫无疑问,不同的设计客户,对应着不同的居住需求,即便是一栋楼上的同户型业主,他们对于不同的居住理念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对于设计规划和装饰选配的要求也是千差万别。

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个区别,其实也就可以回到一个大家平常谈论最多的问题上,「自己的家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装修风格?」

为了简化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认为,「装修风格」其实是由众多偏主观的设计要素综合而来的一个最终成果。

这些主观性的设计元素,要么是来自于设计师的构想,要么来自于委托人的明确需求,另有一小部分,可能是来自于施工方的推荐做法。

客观性设计

我自己一向不太觉得,室内设计师,尤其是面对普通住宅项目的室内设计师,必须在每个委托项目中都必须保持「设计风格」的存在感。

室内设计的工作,难免需要设计师代替委托人做一些偏主观性的决策。但是,作为业主,先花点时间认识自己,或者先了解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是有很必要的。

看看这些习惯当中,哪些是因为条件所限,被迫潜移默化形成的,哪些是因为自己觉着舒服自在而长久保持的。这无疑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对于面向普通住宅的室内设计工作的整个过程而言,基础概念方案的完成,可能仅仅完成了四分之一的工作。接下来的沟通改动、施工图纸定稿、现场交底与施工衔接,甚至还有临时方案调整,再加上后期的采购安装和调试,这些才是更繁杂的任务。

住宅室内设计的方案成果,其实可以不用太过强调从「硬装」到「软装」的整体完整性。至少,也得根据不同的入住者,在经过深入的沟通和了解后,结合他们表露出来的意见,再去决定这些「主观性设计要素」。

住宅室内设计师的工作价值,更多时候可能需要以更加「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设计构想体现在每一个未来的生活场景中,这和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工作确实有些不同之处。

或许,在具体的住宅室内设计项目中,我们更需要的东西,叫作客观性设计。

这需要你忘掉刻意的设计和想法,退回到日常当中去,观察我们生活原本的样子。

而最终,装修设计规划不论是谁来做,都不妨多些包容和理解,多接地气一点,多贴近生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