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巫同源的文昌张亚子是出了名的孝子,堪称孝顺父母的楷模。单从割肉喂母的行为来说,张亚子的孝心是超越了《二十四孝》中任何故事的。替母亲医病的张亚子,更被传为梓潼当地一位医术高明、悬壶济世的医生。文昌张亚子化身有七十三个之多,瘟祖就是他的化身之一。张亚子可能就是梓潼中医的始祖,梓潼的中医也自然成了张亚子的后辈、瘟祖神的弟子。......
2024-09-06
张亚子究竟是什么神
普天而言的尊神文昌帝,专司人间科名官位禄籍,原来家就藏在苍柏翠林深山间,倒是让我颇感意外。这里为什么就是文昌帝的家呢?渊源就要讲到曾在这里植柏救人的张亚子了。据说张亚子生于晋武帝太康八年(287),越西(今四川凉山州越西县)金马山人,这是关于张亚子最早的记载。后来,他逐渐演变成了梓潼神,被供奉在善板祠,也就是如今的七曲山大庙内。是确有其人还是只是民间杜撰?若只是民间杜撰,他又是什么神?埋身卷帙浩繁的文献中,我感觉自己穿越着时空,独自思量各家的言论。
民间流传的张亚子是什么神的说法五花八门,我主要说其中三种。一种是说张亚子是蛇神的化身。他的父母张公、张婆,年高无子,于碗泉山(今剑阁县碗泉乡)打柴时,在泉水坑旁祈求来世,划破手指,滴血其中,凝血而生金蛇,二老精心喂养,化形为张亚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张亚子是个雷神。梓潼县“有善板祠,一曰恶子”,是一雷神。后来传说有一养蛇的张生其神甚灵。过去龙身人首的雷神恶子有名无姓,后来养蛇的张生有姓无名,两者结合就有了张恶子。恶子不好听,于是进一步加工就叫张亚子。张亚子以孝悌为美名,后得道成神。
也有人认为张亚子就是蜀人张育。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
但是不是真有这个人,关于这个人的故事或是传说又有几分真假,年代太久远,故事太复杂,我想远超出了我们可以甄别的能力了。也许那是一段无法牵强给历史的记载,会成为后世永远试图解开、却怎么也解不开的谜吧。
文昌帝的家既然是原本供奉张亚子的善板祠,文昌和张亚子又是什么关系呢?
现在普遍认为,文昌帝的化身就是张亚子。从《楚辞》有关于文昌的记载,到有了张亚子这个人,中间相隔了大约六百年。张育和张亚子也相差五十几岁,这些说法却又自相矛盾,让我们后人如何解读呢?我想,如果我们可以考虑到中国民间传说的特点,可能一切都变得容易理解了吧。中国的民间传说是用艺术的手法进行加工的文学形式。民间认为,凡胎为圣贤不足以令后人信服,但圣贤脱离了人身又显得虚无缥缈。所以,人们会将历史上一些有影响力的英雄、圣贤神化说成是一些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化身,他们既被百姓熟知,又会有超乎常人的神力和神化了的经历。比如说,神化了的一些历史人物,出生的方式设想得就很传奇。传说中,张亚子是父母亲的血滴到一起聚集成的,孔子孕育于父母在尼山上休息的山洞中11。
盘陀殿内的张亚子坐像(www.chuimin.cn)
在宗教学说中,神是不生不灭、永远存在的,是不会被肉眼凡胎看到的。人们看到的,只是神的化身。神的化身在人间行善积德,施展法力,替民除害,为民解忧,之后与宗教中的一些神圣合而为一。不同的时代需要适时的化身,我想,上面的三个传说就是文昌帝君在具体的时代的三个具体化身,而这也恰恰应了宗教的“三映说”。
三个传说虽然不同,但共同点还是很明显的。他们的姓氏都是张,文昌帝姓张这是无可争议的。这三个故事也都和蛇有关,当时人们是把张亚子直接喻为龙的。龙的等级化形成于元、明两代,在这之前龙和蛇之间并没有很清楚的划分。十二属相中,蛇有“小龙”之称。张亚子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文昌文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更是中国文化精粹的瑰宝之一。至于那些没有定论的美丽传说,正可以说明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于张亚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真假身世也是扑朔迷离。有传言说,最早来祭祀张亚子的是后秦王姚苌12,似乎可以用来说明张亚子真实存在过。在《后秦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是张亚子去长安求学,与姚苌为友,临别时说:“分别后九年,你就要到蜀国,若来了我们就相见吧!”建元十二年(376),姚苌随杨安南下,到了一个地方迷了路,突然见一只白鹿奔跑,碰到一座庙的门而死。姚苌领悟道:“这是张公为我设的主客之礼。”姚苌称帝,十分怀念张亚子,于是立张相公庙。唐大中六年(852)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写诗“下马捧椒浆,迎神白玉堂。如何铁如意,独自与姚苌”。但张亚子真正被封神的时间,有史可考的还是在唐朝。
盘陀殿
据当地人跟我讲,张亚子由人升为神是在盘陀殿13的盘陀石上。传说张亚子在文昌宫西侧的盘陀巨石上,接受元始天尊的点化,诵经得道成仙,从人升为了神。于是在这块巨石上建神殿盘陀殿一座,并在巨石上塑张亚子像。这块天然巨石被看做是文昌帝君发祥物之一。
文昌出巡再现官员祭典
文昌正殿前的九龙雕刻御路和二十四孝台阶
有关文昌祖庭的文章
医巫同源的文昌张亚子是出了名的孝子,堪称孝顺父母的楷模。单从割肉喂母的行为来说,张亚子的孝心是超越了《二十四孝》中任何故事的。替母亲医病的张亚子,更被传为梓潼当地一位医术高明、悬壶济世的医生。文昌张亚子化身有七十三个之多,瘟祖就是他的化身之一。张亚子可能就是梓潼中医的始祖,梓潼的中医也自然成了张亚子的后辈、瘟祖神的弟子。......
2024-09-06
张献忠为何认张亚子为祖先张亚子植柏树的一千三百多年后,又一个张氏子孙来到这里,认张亚子是自己的祖宗,这个人就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5。结果这一仗张献忠真的得胜,他便尊称文昌为“始祖高皇帝”,自认为文昌的后裔。张献忠把大庙立为家庙,并改为太庙。张献忠在1644年建立了大西政权,这一年的冬月视张亚子为自己的始祖,开始大举修建大庙。......
2024-09-06
一方水土,一方神梓潼2“东依梓林,西枕潼水”,是个乡土气息浓郁的县城。雾霭晨曦,灵山秀水,颇像一幅水墨丹青。这里的水不仅孕育了中国的伟人,还孕育了忠孝节义的精神,影响着中国一千年求取功名的考试文化。蒲辅舟就是其中一位,他精通医道,实为当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学家,一次我身体不适,他的儿子为我诊脉开方,药到病除。在梓潼的北部有座小山叫七曲山,最初山上只有一座小庙,庙里供奉着一尊神叫张亚子。......
2024-09-06
文昌的侍从为何一聋一哑进入桂香殿,宫殿正中是文昌帝君像,两侧是两尊侍童像。由此可见文昌帝君的知人善任,重用天聋地哑,意在“教人归真守朴,莫聪明外露”。在文昌帝君身边安排这样两位聋哑童子作为亲信侍童,更是反映了仕子们对科考黑幕的愤愤不平和希望考场能够公平公正的美好愿望。......
2024-09-06
张亚子为何从地方神变成天下神穿过魁星楼就是文昌正殿9,位于大庙建筑群中轴线正中的位置。七百多年后的元仁宗时期,文昌被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成为专管文人学士考试的天下神,但其中也有波折。嘉庆帝就敕命各省建文昌庙,文昌帝君被列入国家祭典,地位几乎与孔子并尊。自此,文昌帝君享尽人间香火,并显赫于天下。......
2024-09-06
我过蜀道月作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下的千古佳句。2001年,我为了确定当年李白过的是四川境内的金牛蜀道,还是阴平蜀道,4月我开始了考察,顺便寻访了蜀汉重镇梓潼周边的三国遗迹。由于堵车,就走金牛蜀道返回。但从没想到过,金牛蜀道旁还有着一座供奉文昌的庙宇。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把文昌帝的精神传授给我的学生;作为一个学者,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文昌。......
2024-09-06
文昌正殿侍臣数量之谜现在,在文昌正殿的文昌像两侧,立的是八位侍臣像22,身姿挺拔,表情庄重。一直以来,正殿内侍臣像的数量、他们的身份始终没有定论,成各家之言。在我翻阅书录的过程中发现,单是关于正殿侍臣数量的记载就有七到十不等之说。地哑24:文昌帝君的侍童之一,掌管文人禄运簿册。天聋27:文昌帝君的侍童之一,手持文昌大印。......
2024-09-06
张飞为何植柏树我走蜀道的经历还算丰富,多次由金牛蜀道出川,两次被困在了秦岭,进退不得。据说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益州后,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但因梓潼一带山势险峻,道路不易识别,张飞便命令军队“植柏表道”,即用柏树作为路标。梓潼人为纪念张飞,重建了瓦口关。在瓦口关一带至今仍流传着张飞的勇猛故事。张飞植柏为表道,在他去世六十四年后,又一个张姓后人出生了,他也来到这里栽植了大量柏树。......
2024-09-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