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神华宁煤集团混凝土拌和站站长王吉宗的故事

神华宁煤集团混凝土拌和站站长王吉宗的故事

【摘要】:“王劳模”的故事——记全国劳模、神华宁煤集团基建公司混凝土拌和站站长王吉宗王亮晋娃1962年秋,一个普通的品德高尚的解放军战士因公殉职。45年过去了,如今王吉宗成了我国著名企业神华宁煤集团基建公司的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河南省公安厅领导得知消息后指示,宁夏司机风格高尚,号召河南汽车司机向他们学习,并责成有关单位赔偿宁夏方面的全部公私财产损失。他还被选为劳模报告团的成员,在全国巡回作报告。

“王劳模”的故事——记全国劳模、神华宁煤集团基建公司混凝土拌和站站长王吉宗

王 亮 晋 娃

1962年秋,一个普通的品德高尚的解放军战士因公殉职。1963年春,一个伟人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传遍神州大地。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雷锋精神经久长存。

那一年,宁夏吴忠市东塔寺乡14岁的回族少年王吉宗暗暗发誓:生就要做雷锋那样的人!

45年过去了,如今王吉宗成了我国著名企业神华宁煤集团基建公司的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然而提起他来,除家人亲戚之外,熟悉他的人都不叫他的名字和官衔,上上下下一律呼他“王劳模”,讲起他的故事又冠以他“煤城活雷锋”。

常言道:“水火无情。”

灾难面前,懦夫胆战心惊,贻误抢救良机;英雄舍生忘死,拼命保护他人生命财产。王吉宗就是这样的英雄。

1988年1月28日。王吉宗所在车队的242号、241号和“罗曼”3辆车跑长途从江苏拉回钢窗。行驶到河南黄川县境内时,已是凌晨5时,3名司机将车停靠在路边检修。这时候,迎面急驶而来的河南信阳车队的1辆“黄河”带拖车行错路线,撞在242号车的油箱上,只听一声巨响,“黄河”、242号、241号3辆车同时燃烧起来。顿时,火光冲天。

王吉宗和小姚赶快将没有起火的“罗曼”车倒到安全地带。然后去打开正在燃烧的241号车门,想把放在驾驶室的几千元现金,别人托他购买的衣服、照相机拿出来。这时候,王吉宗发现“黄河”车司机浑身是火,他马上放弃钱物,飞身冲进火海,拖起火人似的“黄河”车司机,将其送到安全地带,扑灭他身上的火。

这时,241号车上的汽油桶和轮胎相继爆炸,242号车厢后半部也被大火燃着。王吉宗爬上随时都会爆炸的242号车,想把车上的汽油桶推下车去。油桶太沉了,纹丝不动。王吉宗下车找了一把钳子后再次上车,火烧着了衣服,烧疼了脸庞,烤灼着皮肤,王吉宗几乎晕倒。他咬牙坚持,用力剪断一根根捆在钢窗上的铁丝,拼命将装有600多公斤的汽油桶推下车去,避免了更大的事故,使该车驾驶室保持完好,保护了一半钢窗。

消防车来了,王吉宗不顾伤痛,光着脚跑前跑后帮助消防队员拉水管,搬龙头……终于扑灭了大火。

河南省公安厅领导得知消息后指示,宁夏司机风格高尚,号召河南汽车司机向他们学习,并责成有关单位赔偿宁夏方面的全部公私财产损失。

王吉宗真实的英雄故事不止一集,而是“连续剧”。

1990年8月28日下午6点多,王吉宗运料去磁窑堡驾车返回至灵武甜水河附近时,发现前方黑烟滚滚,遮天蔽日,交通也被堵塞了。他立刻意识到出车祸了,就开车绕过围堵的车辆,到了离出事地点较近的地方。只见2辆相撞的汽车在冲天而起的熊熊大火中燃烧,拖挂车上,被大火烧着的装满白酒的酒罐即将爆炸。他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去抢救驾驶员,但一阵大火扑来,烧焦了他的头发和眉毛,使他无法靠近。火越烧越旺,酒罐随时都可能爆炸。他又一次努力,蹲下身子,使尽全身力气,背起驾驶员就往外冲,刚冲出六七米,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炸响,酒罐爆炸了,公路上升起几十米高的烟云,强大的气浪和火球把他打倒在地。他咬紧牙关,不顾伤痛,死死抓住背上的驾驶员冲出火海。只听身后拖挂车上的酒罐又一声巨响发生了爆炸了,相撞的2辆汽车已完全被大火吞没。

当时2辆车上共有7人,他救出一人,其他6人遇难身亡。可以想见,如果没有王吉宗冒死相救,遇难的人会增加1人;如果爆炸早一秒发生,那么王吉宗也会葬身火海。但王吉宗没想那么多,一心只想着救人。

几天后,灵武县交警队的同志找到了王吉宗,被他从着火的车上救出来的史佳贵全家专程从山西赶来,把“救命之恩,终生不忘”的牌匾挂在了他家的墙上。史佳贵所在的单位祁县六曲香酒厂的领导也从山西专程赶到大武口,送上了“临危不惧,救死扶伤”的牌匾,还奖励王吉宗500元钱。18年前,这笔钱顶他几个月的工资,可他转手将这些钱捐给了一所学校

1991年7月中旬的一天,王吉宗到北京拉货走到内蒙古110国道的旗下营附近,因下了两三个小时的暴雨,将沿山公路的路口冲垮,洪水挡住了汽车的去路。天色渐黑时王吉宗的车到了这里,在他的车前面有一辆内蒙古机械厂的客货车急着往过冲,在离岸边六七米时突然熄火,车上的4个人大惊,急喊“救命”。

如不及时抢救,这车辆和人就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王吉宗开车猛冲过去,半道险些陷住,好在摆脱了险境,开到对岸。他把车上的钢丝绳向客货车扔了3次,但慌乱的对方都没有接住。他第4次扔给对方,这次成功了。他接上钢丝绳开车把客货车拉上岸。被救的4个人流着眼泪说:“你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请你来呼和浩特作客。”

后来,王吉宗又多次在车祸中救人。他曾一口气将6名伤员背到医院的急诊室里;他也曾在救人后没有留下姓名悄悄离去,直到几年后他当了全国劳动模范作演讲时,那些心存感激的人才找到他。

就这样,王吉宗在当司机驾驶汽车的28年里,安全行驶100万公里,在河南、宁夏、山西境内曾先后遇到6次重大交通事故,奋不顾身地救出15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

有人打趣地对王吉宗说:“为什么遇车祸救人的事情都让你碰上了?”

王吉宗不好回答。但当你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你便会找到答案。

生在红旗下,与共和国同龄的他恪守着上世纪50年代就当上全国劳模的父亲的教导:“诚诚恳恳待人,认认真真做事。向雷锋学习。”

王吉宗的祖辈都是东塔寺乡的贫苦农民,爷爷给父亲取名“王万金”,寄托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可是解放前在马匪压迫下这只能是梦想。1949年新中国诞生,王万金才真正翻身解放当上了主人。他第一个领着穷人响应政府号召成立互助组,第一个走村串户宣传合作化。他吃苦耐劳,为人真诚,把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起来。

1957年2月,东塔寺合作社社长王万金作为甘肃省(那时宁夏与甘肃合并)的全国劳模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他还被选为劳模报告团的成员,在全国巡回作报告。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政府提倡发展经济,宁夏农民过去只种粮食不种菜,王万金又带头种蔬菜,他培育黄瓜的事迹上了《宁夏日报》。当时普及文化教育,自治区有关部门把劳动模范王万金的故事编在课本里。

1991年,72岁的王万金病逝。他留给王吉宗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做人要诚实,为人要厚道,办事要认真”。已经深深化入王吉宗的骨髓和血液。(www.chuimin.cn)

1995年,王吉宗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模”光荣称号;2002年,王吉宗也参加了全国劳模巡回报告团;2007年,王吉宗的事迹也被选入国家教育部编的书里。两代劳模的故事感动着宁夏,感动着中国。

1966年,王吉宗从吴忠东塔寺乡招工到宁夏煤炭基建公司,当了一名临时工,月收入42元。来到煤城王吉宗先是当土建工人,吃土豆、住地窖,劳动单调且苦累。当时,能早日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是王吉宗当时唯一的想法。眼看着增一砖,添一瓦,当年人烟荒芜、飞鸟踪绝的大武口区在他们这些劳动者手中,变得美丽起来,现代起来,他很自豪。

勤奋厚道的王吉宗很快转为正式职工,先后当过材料员、汽车司机、汽车队调度,到当队长、支书、经理、站长,王吉宗一路踏着坚实脚印走了过来。

几十年来,王吉宗人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他还曾因救人被误会而遭殴打。1992年,王吉宗救了一个酒后撞在电杆上的青铜峡水泥厂工人,当他按“酒鬼”所说的地址将受伤者送到家时,“酒鬼”的两个儿子不分青红皂白,揪住王吉宗就是一顿猛打,说他撞伤了人不送医院送到家里做什么。后来才知道打错了,王吉宗一句话没说,含泪而去。

从1994年起,王吉宗就开始每月从工资中挤出几十元钱帮助惠农县礼和乡礼和村贫困户马洪福家的儿子、女儿完成学业。马洪福的双腿因伤致残,王吉宗每年给他送去一车煤,还不间断地给他送去日常生活用品,帮他渡过难关。

2001年,王吉宗在同心县施工时,听一位乡干部说,马高庄乡有个姓白的农民,生活很困难,小儿子白平因为家里没有钱连学也上不了。王吉宗马上让乡干部把自己带到那个农民家,“这孩子今后上学我管了!”当时就放下了300元,此后每年给白平寄去500元供他上学。后来,王吉宗路过同心县,还专程到白平家,领上孩子上街买了学习用品和两身衣服。

其实,王吉宗的家庭并不富裕,儿子、女儿下岗,老伴没工作。一家7口人在三间平房住了10年,王吉宗靠不足千元的工资维持着家里基本生活需要。3个贫困学生的学费让他的生活节俭得不能再节俭了,但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时,他总要伸出手帮一把,哪里有灾情,他总要捐款。

当了领导后他依然本色不变。2000年12月,王吉宗负责的施工队为正在建设的宁夏姚叶公路打灌柱桩。正是天寒地冻之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连续施工。一天夜里,正在抽水的水泵突然不转了,如果不尽快将水泵修好,水管冻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将大受影响。王吉宗没有多想,“扑通”一声跳进冰冷的水沟,“嗨”地一声抱起了130公斤重的水泵,放到了岸上。等王吉宗上来,他的两条裤腿已经冻成了冰柱,工人们赶快给他拿来皮衣……

2003年,王吉宗领着工人在盐池县施工。看到因为路基提高,以前通往各村的便道都用不成了,农民们上公路十分不便。于是他带领工人加班加点为村民们修好了14个路口。本来因为修路占用了土地,有抵触情绪的村民们,一下子变了,纷纷前来感谢。

1996年,王吉宗当上了基建公司灭火队党支部书记。他凡事都身先士卒。在汝箕沟深处的“上一”火区,大岭湾灭火区工地,他和工人们一起摸爬滚打,苦干实干。早上5点多到现场,晚上8点多才离开,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事。有时晚上工人们下班了,他还要把坏了的装载机修好;有时,为了工地急需的设备配件,他要驾驶车辆往返于两个工地之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冬季在山里施工,刺骨的寒风夹杂着煤粒打得人睁不开眼,他仍然坚守在灭火岗位上。多少个春节,工人们都回家过年了,他却主动留下值班。

好的人格,能鼓起同仁的士气,能产生榜样的力量。正是王吉宗的身体力行,灭火队承担的自治区重点灭火工程的任务,灭火效果、工期、现场管理都名列前茅,受到了自治区和煤炭厅的多次表扬。通过王吉宗的榜样力量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换来了灭火队的连年赢利。

2000年,煤炭基建公司灭火队未雨绸缪,一业为主,多向发展,组建了机械化工程公司。王吉宗已当了多年书记,且年过半百,按理说,他只要搞好党务工作就行了。可是,王吉宗依然如故,只要公司一招上标,他卷起铺盖就来到工地,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并处处将“劳模”称号化作实际行动。

在王吉宗努力下,2002年春节刚过,他们中标西吉至毛家沟公路,最后被自治区交通厅评为优质工程;同年8月,又承揽了内蒙古察(察哈尔)鄂(鄂托克旗)公路中的一段。在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滩上,他们顶着50℃以上的高温天气,有时数天吃不着青菜,克服重重困难,提前一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受到内蒙古有关部门表扬。2003年,又一举获得盐池高郑公路第二合同段,王吉宗两个月没回家,战高温,抗风沙,和大家一起一直在公路一线苦干,提前两个月完成施工任务。2006年6月,王吉宗带领施工队用45天完成了宽约22米、长4公里的韦1、韦2公路建设,为宁东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6年9月1日,王劳模又领受了一个新的使命:担任基建公司混凝土拌和站站长。当时搅拌站还没影子,但任务却很硬:采煤塌陷区迁居工程,几万人需要在明年入冬前入住新区,尽快建一个混凝土搅拌厂保质保量完成新区建设。

在一个叫南沙窝子的地方,看着沙丘连着沙丘的泵站地址,王吉宗对身边的人说:“是压力,更是动力。”说干就干,这边联系装载机、运输车辆,平整场地,从各单位抽调人员,那边培训司机及泵工。一辆吉普车既是他的办公室又是他的休息场所,吃在现场,忙在工地。经过22天的努力,四台崭新的强制搅拌机高高地耸立在锦林花园建设工地,砼泵车源源不断地开出。

57岁的他和年轻人干在一起、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及时排除故障,保证质量。人们问他,你快退休了,身上有这么多光环,还瞎忙个啥,累坏了身体图个啥?他自豪地说:“我不图个啥,只图不让身上的光环失色,只图让望眼欲穿的塌陷区群众搬进新家。”

在工作中,王吉宗是一个好领导,是工人的模范,在生活上,他是工人们的好大哥,时时处处都把工人的事情挂在心上。

2001年,公司正在石嘴山汝箕沟施工,工程十分紧张。一天,职工周玉平突然收到噩耗,母亲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王吉宗连忙安排好手中的活,陪同小周一起下了山。下山后,王吉宗没有顾得上回家,直接来到了周玉平的家,跑前跑后帮助小周料理母亲的丧事。王吉宗是回族,按照习俗他不能操持汉民的丧事,可王吉宗心想,自己虽然是一个回族人,但更是一个共产党员。他不仅操持了小周母亲的丧事,而且还亲自帮助抬棺,为其母亲下葬。

王吉宗不知道为多少个职工家里办过丧事,可是自己的父母亲去世时他都不在身边。2001年他们一举中标自治区交通厅投资建设的惠安堡至预旺公路。在此期间,他的老母亲身患肺癌,王吉宗很想照顾老母,以尽孝道。但想到工作离不开,就托付姐妹代他尽孝,心想工程完工了再去服侍母亲。他一直坚守在工地,按期完成了任务,工程被自治区评为优良工程。可是当王吉宗要去看望母亲时,传来了母亲病逝的噩耗,他痛不欲生,大哭一场。他又想到他的父亲,父亲去世时,王吉宗还在李俊路口救人,也是未能守候在老人身边。想到这里,他很伤心,但不后悔。他相信父母亲会理解他的,因为他正是按照他们的教导做人的。

王吉宗大公无私、古道热肠赢得了大伙儿的心,大家谁家有什么事,谁思想上有疙瘩都愿意给他说,大家觉得,王劳模是自己人。和王劳模一起工作,大家觉得再大的困难也不难。施工队也以过硬的技术素质和响当当的施工质量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岁月刻写人生华章。1994年,王吉宗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1995年,他被自治区政府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同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1999年,他应邀进京参加了建国50周年庆典活动;2002年,王吉宗参加全国劳模巡回报告团,历时一个多月,他的故事传遍5省7地区。他先后6次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王吉宗作为宁夏产业工人唯一的全国党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

2007年,王吉宗的感人事迹入选由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研究中心编写的《当代中国著名人物美德故事》一书。该书围绕“忠诚、正义、廉洁、坚韧、诚信、智慧、俭朴、勤奋、友爱、谦逊”等方面选材,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参考资料。

2008年3月,59岁的王吉宗退二线。42年一直在一线辛苦忙碌,生活一下子变得清闲起来他怎么都不适应。面对多少艰难危险他没眨一下眼睛,面对即将退休要离开劳动岗位,这位坚强的汉子流泪了。

王劳模爱心依旧。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他捐款1000元。他还惦记着他资助的那个女娃娃马静,正打算再给她送去600元。“那两个男娃娃已经不用我管了,马静在宁夏大学上大三了,我还要着手帮助她联系工作,她走上工作岗位我才能放下心。”王劳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