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韶山风景名胜区:中国四大革命纪念地之一

韶山风景名胜区:中国四大革命纪念地之一

【摘要】:韶山韶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面积约70平方千米。韶山为一代伟人的摇篮,它与井冈山、遵义和延安同被列为中国四大革命纪念地。毛氏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一天晚上,豺狗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进入韶山,向熟睡的鸟群突然袭击,灌木丛中发出了凄惨的鸟鸣。有几只白鹤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狮子山上的狮神,狮神听说豺狗闹事,马上赶到韶山,站在峰顶大吼一声,震得地动山摇。

韶 山

韶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面积约70平方千米。相传舜帝曾偕妻臣在山上奏过韶乐,因而得名。在此地诞生养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因而名扬世界。现已开放毛泽东故居景区、韶峰景区、滴水洞景区、清溪景区等4大景区51个景点。韶山为南岳72峰之一,四周群山环绕,峰峦叠翠,林木苍润,气象万千,景色秀丽。

韶山为一代伟人的摇篮,它与井冈山、遵义和延安同被列为中国四大革命纪念地。这里留下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许许多多求学、生活、劳动以及从事革命活动的遗迹,如有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的旧址——南岸学堂、1925年创办的农民夜校和1927年考察湘潭农民运动的旧址等。韶山风景名胜区内还有韶峰耸翠、仙女茅庵、石屋清风、陨石成门、胭脂古井、银河渡槽、滴水洞等景观和许多珍贵的林木。

毛泽东故居景区

毛泽东故居景区主要包括毛泽东故居、毛氏宗祠、毛泽东纪念馆及新建的毛泽东铜像、毛泽东诗词碑林、韶山烈士陵园等。

毛泽东故居的东头十三间半瓦房,是毛泽东家的,西头五间半土砖茅房是邻居的。这栋普通农舍曾几经沧桑。它的修缮和扩建凝结着毛泽东的祖辈、父辈和他们兄弟的心血和汗水。从1878年毛泽东祖父定居时的五间半茅屋,经过前后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修修补补,其间遭火灾,遇抢劫,1918年才掀茅盖瓦,加修后院,扩建成十三间半瓦房(内含杂屋,其中半间指两家合用的堂屋)。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黑底镏金大字。

毛泽东诗词碑林,位于韶峰半山腰,距毛泽东故居约3千米,1991年动工兴建,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园中由100块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组成,收录了毛泽东的50首诗词,以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整个景园按照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分为5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4个时期:第一区为毛泽东青年时代所写的诗词;第二区为大革命和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区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第四区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毛泽东诗词。园中的诗碑,造型各异,变化无穷。即突出古朴、单纯的传统特色,又追求新颖别致、大胆变化,使诗碑与韶峰的自然美景浑然一体,令观者流连忘返。

毛氏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建筑系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宗祠大门天头有毛氏宗祠四字。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祠堂房屋分为三进。第一进为戏楼:楼阁中部为戏台,可容纳数十人登台演庆。楼两侧为化妆室。楼下中部为一小厅。两侧各一厢房,左为庖厨地,右为酒饭舍。第二进为中厅:右廊悬钟,左廊悬鼓,是全族办公、讲约、祭祀和摆酒设宴的地方。第三进是敦本堂:堂中安放历代祖宗神主牌位。堂左为住宿处,堂右为钱谷、祭器等物的收藏处。

毛泽东纪念园位于毛泽东故居西侧约500米的层山叠岭之上,纪念园最初定名为“毛泽东之路景园”。景园的构思显然受到了全国许多大城市“世界之窗”微缩景观的启示,整座景园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在1995年底,占地约20万平方米,大小建筑近百处,集纪念、教育、游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景园便展现于世人面前。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最大的特点是将纪念意义寓于复制实物,让人们于游园之中感受历史进程。景园有两大入口,即南门与东门,南门由毛泽东故居前的通道自然延伸,过关公桥,跨韶河,绕韶山嘴,在桥与嘴之间砌有一仿古牌坊,引导游人北去,这非常符合当年毛泽东由南北上的征程。

滴水洞景区

滴水洞是主席别墅,位于韶山冲西边的角落里,与主席故居相距3千米。滴水洞天,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风光与滴水洞一号等建筑组成。滴水洞长约2.8千米,洞内有小溪,曲曲弯弯,幽壑口朝东北而开。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夹杂着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种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长着。这里的珍贵林木有银杏、女贞、铁树等30多种,这里的花卉有映山红、梅、芙蓉、月季、菊花等上百种,这里的珍贵药材有金银花甘草沉香、白果等20余种,境幽景优是滴水洞幽壑的一大特点,人在景中如置身仙境。(www.chuimin.cn)

凤舞韶山的传说

韶山仙女庵后面,有一座飞檐翘角的凤仪亭,凤仪亭虽然构造简单,却用工细腻,美观大方。凤仪亭旁边原来有一棵古老的梧桐树。

相传还是在舜帝南巡的时候,舜帝随从人员奏韶乐九成,音乐召来了凤凰。在山地上,舜帝与人们一起和歌欢舞。在空中,凤凰展开优美的舞姿随人们起舞,百鸟和鸣。

后来,凤凰随着舜帝到了九嶷(yí)山。舜帝在九嶷山升天后,凤凰又回到了韶山。每当彩霞挂在天边的时候,凤凰就翩翩起舞,鸣歌奏乐,凤音在韶峰的树林间回荡,直飘到远方。韶峰山脚下有一座石桥,百姓在劳动之余,最喜欢到石桥上聆听山间飘来的美妙凤音。

凤凰就栖身在韶峰山腰的一棵梧桐树上,那梧桐树非常繁茂,枝叶散开几丈宽,像一把大绿伞。自从凤凰来到韶峰后,引来了万千飞鸟,也惊动了附近几个山头上的豺狗。

一天晚上,豺狗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进入韶山,向熟睡的鸟群突然袭击,灌木丛中发出了凄惨的鸟鸣。凤凰听到豺狗来犯,急忙叫醒鸟类,与豺狗群进行决斗。凤凰教群鸟专啄豺狗的眼睛、耳朵,拔它们的毛。豺狗见是凤凰领军,就跑到梧桐树下,乱哄哄齐咬梧桐,想叫鸟类无法栖身。梧桐树被咬得一塌糊涂,许多豺狗被啄瞎了眼睛,但仍然龇牙咧嘴不肯后退。群鸟与豺狗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有死伤。

有几只白鹤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狮子山上的狮神,狮神听说豺狗闹事,马上赶到韶山,站在峰顶大吼一声,震得地动山摇。豺狗最怕狮神,吓得浑身发抖。狮神把大群豺狗赶到了一个山洞,这个山洞后来称豺狗洞。凤凰率领百鸟拜谢狮神相助之恩。这样,鸟兽争斗才平息下来。

经这么一闹,百鸟栖身的梧桐树被毁掉,凤凰也迁居飞走了。

人们日夜思念凤凰,称韶峰山脚下的石桥为“凤音桥”,称传递凤音的大坪乡为凤音乡,在原来的梧桐树旁边,精心修造了一座“凤仪亭”,山北面坡上修有一座“接凤亭”,只是人们再也听不到和悦的凤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