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技术的发明和改进人们常把“衣食住行”作为生活的代名词。这个故事讲的是丝织技术的发明。黄道婆黄道婆只身流落他乡,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把先进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当时黎族人民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生产技术,生产的黎单、黎饰、鞍搭闻名内地。黄道婆虚心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渐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
2024-05-19
由打赌引出的发明——电影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有两个人为一桩事打起赌来。这并不稀奇,因为美国人似乎有爱打赌的天性。但那天的打赌对我们来说,却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最终导致了电影的发明。
在一家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争论的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约定了打赌的金额后,请来了一位驯马好手来作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着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可爱的骏马,让它从跑道的一端飞奔过来。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麦布里奇驾驭奔马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介绍他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
又经过了许多发明家的研究、改进后,电影终于诞生了,它的生日是1895年12月28日。
那天是星期六,下午,巴黎的一些社会名流应卢米埃尔兄弟的邀请,来到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这地下室不算太大,里面有着几排椅子,面对椅子的,是一块挂在墙上的白布。卢米埃尔兄弟对来宾表示了欢迎,随即熄灭了室内的灯,同时一道白光直射到白布上。
来宾们顿时被白布上出现的奇迹惊呆了,人们看到了真切的人和物在白布上活动着,看到一些工人在拆一堵墙,看到一个婴儿张嘴喝下一匙汤,看到工厂的女工说笑着步入工厂大门,看到一列火车开进月台……(www.chuimin.cn)
尽管这些都是生活中熟见的场景,可这样出现在白布上,真是太出人意外了。一位记者曾这样报道当时的情形:“一辆马车被飞跑着的马拉着,迎面跑来。我的邻座中的一位女客看到这一景象竟那样害怕,以致突然站了起来。”据说,有人看见白布上下起了雨,竟不自觉地去摸自己的雨伞。甚至,当白布上的火车头喷着烟、吐着火开过来时,有人捂住了自己的眼睛,有人竟惊叫起来。
卢米埃尔兄弟
电影的这第一批观众出的“洋相”,却使卢米埃尔兄弟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满足:他们的作品显然打动了观众,这正是成功的标志啊!
自从那天下午放了这第一场电影后,消息很快就传开来了,人们纷纷赶来看卢米埃尔兄弟的“光和影的奇特把戏”。这家咖啡馆一时间门庭若市,每天要放映20多场,一天收入超过1000法郎,就这样,门口还要排成长队。后来只能改在马戏棚里放映,然而,天还没有黑,马戏棚里却早已挤得水泄不通了。那时,几乎整个法国都对这一崭新的、神奇的娱乐着了迷,电影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中心。
不久后,卢米埃尔兄弟迅速地培训了一批放映员,派他们分赴欧洲各国和大洋彼岸的美国巡回放映,同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在法国,电影也离开了马戏棚,走进了自己的专用场所——电影院里。
电影诞生后不到一年,就进入了中国。外国商人陆续携带一些影片来上海、北京等地放映。这期间有过一起小小的悲剧。
光绪三十年,也就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英国公使献的寿礼是一架放映机和数部影片。这下可把宫庭里的人乐坏了,都想看看传闻中神奇的“西洋影戏”是个什么玩意儿。于是在寿堂的一侧架起了银幕,接通了发电机,太监和宫女一大群赶来看热闹。不料,影片放到一半,发电机忽然发生炸裂,慌乱之中又引起了火灾,造成了伤亡。慈禧太后大为光火,认为电影是“不祥之物”,从此就不准电影再进宫了。
不多几年后,清朝就灭亡了。这时慈禧太后已经去世,要不然,她可能真以为这是电影等西洋传来的“不祥之物”带来的恶运呢。然而,电影还是以它无穷的魅力走进中国,走遍世界,吸引着人们,简直成了人们难以分离的朋友。
早期的电影放映机
有关人类的发明故事的文章
纺织技术的发明和改进人们常把“衣食住行”作为生活的代名词。这个故事讲的是丝织技术的发明。黄道婆黄道婆只身流落他乡,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把先进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当时黎族人民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生产技术,生产的黎单、黎饰、鞍搭闻名内地。黄道婆虚心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渐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
2024-05-19
玩火玩出的发明——煤气的应用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公共汽车顶上,都堆放着一个大橡皮包。这可说是煤气第一次用于照明,也是煤气的第一次投入实际应用。1830年,英国人詹姆斯在自己的家中证实了煤气还可以用于炊事,开拓了煤气的另一用途。这也是我们的读者至今仍能感受到煤气的存在的用途。......
2024-05-19
日晷和漏壶古代,在还没有发明今天用的钟表之前,我们的祖先只能用太阳来计时。日晷要利用太阳,可以说是“太阳钟”。漏壶传说还是五千多年前的黄帝发明的。可惜的是,这种早期的漏壶都未能传下来。于是,部下在军营大门口竖起一根木杆,充当日晷的指针,观看太阳的影子;再在木桩上挂起了漏壶,开始滴水。等到木杆的影子指向了正北方时,漏壶也显示出到了中午的时刻。司马穰苴就命令部下把木杆和漏壶拿走,不再等庄贾了。......
2024-05-19
海上霸主——富尔顿与轮船富尔顿1765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小不列颠的一个农场里。但是法国政府并不相信富尔顿的“天方夜谭”,并不支持他建造轮船。富尔顿从门票收入中,凑够了试制轮船的经费。虽然富尔顿没有制成轮船,但是他在1800年6月制成了“鹦鹉螺号”潜艇。随后,富尔顿开始尝试用蒸汽机来推动船舶前进。拿破仑的谩骂并没有动摇富尔顿建造蒸汽轮船的决心。富尔顿邀请各界人士前来观赏。......
2024-05-19
传播文明的使者——造纸术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同时,造纸术传到我国近邻朝鲜和越南,这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这一时期的产纸地区遍及南北各地。......
2024-05-19
精确计时的开始——时钟的发明1665年夏天,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荷兰海牙这座美丽的城市已进入了梦乡。提到惠更斯的发明,我们不得不由计时器的发展谈起。摆钟构造最早的机械钟叫“塔钟”,约在13世纪发明成功。想到这里,惠更斯非常兴奋,立刻进行计时器的实验。可是,惠更斯对摆钟的准确度并不满意。......
2024-05-19
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箭人类在对自己飞行梦想的不断尝试中,一次次进行着飞行的尝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航空与航天的不同,航空飞行器不论飞机、气球还是飞艇都需要依靠空气的存在,没有了空气所谓的飞行也就不可能实现。1844年,英国的威廉·霍尔发明了一种自旋稳定器,并用来对康格里夫火箭进行改进。......
2024-05-19
“顺风耳”——莫尔斯与电报发明实用电磁电报机的人,既不是物理学家,也不是工程师,而是一位画家,是一位从41岁才开始学习电学和机械知识的外行人。登上码头的莫尔斯已经不再是美国著名画家了,而是电磁学理论的初学者、有线电报机的未来发明人。这一发明增强了莫尔斯的信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莫尔斯终于研制成功了一台传递电码的装置,莫尔斯把它叫作电报机。......
2024-05-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