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滋养影视艺术的土壤——与《现代传播》编辑部李立女士的对话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李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在中国的迅速普及,电视剧越来越明显地占据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位置,成了拥有更多受众的“文化快餐”。这种将文学与影视联姻的现象,无疑在文学与影视之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都说明,文学思潮对影视的影响很大,文学与影视是紧紧相连的。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要不要......
2024-02-01
现代传播的大趋势——现场直播
——从“澳星”发射失败说起
3月22日18时40分,当全国广大观众破天荒地第一次通过电视现场直播观看我国发射“澳星” 时,却意外见到荧屏为一股浓烟淹没,“澳星”发射宣告失败,亿万双眼睛顿时傻了!——那么,对于今后这类发射,乃至更重大、也必然具有某种风险的应该让公众知道的其他事,是否还要进行现场直播呢?值此,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的春天,探讨这一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
传播与信息
从传播学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但是信息不断增殖的过程,更是传播手段不断提高的过程。人类历史经历了从口头语言、文字载体、无线电(包括电脑等)发明的三大信息革命,而这一切其实也正是传播手段的革命。
相应的传播,正是“信息”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没有相应的“传播”,信息可能成为明日黄花而完全失去意义。今天所谓的“信息爆炸”,其实正是传播手段的飞跃;或者说正是传播手段的飞跃,才有机地组成“信息爆炸”。那么,在今天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中进行现场直播并日趋频繁,这不仅理所当然,更是电视传播的大趋势。不仅科技领域,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许多应让公众参与的重大事件进行现场直播,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其实,如果这次“澳星”发射成功,这固然是一重大信息让人欢欣鼓舞,但从信息与传播观点看,“澳星”发射失败,也同样是重大信息而没有任何理由不即时传播。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成功,是向全世界现场直播的,挑战者号发射失败,也是向公众现场直播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现代传播媒介和现代社会大趋势的进程中,可以有曲折,但不可能也不应倒退。
直播的冲击力(www.chuimin.cn)
一个现代化社会,不仅仅是物质富有,更有精神状态包括心理上的与之契合。而在电视中对许多重大事件进行现场直播,这不止具有信息、传播上的重要意义,同时还有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上深层需求。譬如去年世界杯足球赛,由于时差原因,通过卫星直播的球赛正值我国子夜时刻,按说可挨到第二天看重播的录像,但广大球迷(即使准球迷)则宁可彻夜翘首于荧屏前。这是为什么?有人说先睹为快,其实,这更有一个为一般人难于言传的深层“心理”渴求。因为录像已是过去了的事,并已通过其他媒介知道了比赛结果;而现场直播则是在进行中的事,观众可与球赛的进程、生死未卜前途同呼吸共命运。这种进入“未知境界”的直播给予人们的心理撞击、刺激,与已成“过去境界”的录像是不可比拟的。不仅体育节目,即使文艺晚会的直播,由于演员、导控室切割编导乃至包括荧屏前观众都是处在“一次性”过程中,其精神状态和心理的受冲击亦较非直播更为兴奋和强烈。
电视现场直播,一方面满足现代人获取信息早、先睹为快的心理。同时它亦在更进一步锻炼人们的心理承受力。正如改革、开放具有风险而必须具有相应的心理承受力一样,对于直播“澳星”发射的失败,也是我们必须经受、今后还将经受的心理上的冲击。否则,我们就会像“心脏病患者”那样,进不了“现代化”。
信息面前人人平等
直播的一个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在“信息”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正扮演着一个刺激、权威、公正和赋予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角色。古代先哲曾提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现代社会遵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当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已越来越成为最重要“财富”和最有用的“竞争手段”时,必须对“信息”制衡而赋予在各种重大、公开事件中的“信息面前人人平等”,这正是现代社会应完善的,或说科技发展的力量必将使之完善的一个重要机制。
譬如,前不久海湾战争爆发,当布什总统看到的第一个巴格达被空袭画面,它不是来自五角大楼,也不是来自中央情报局,而与各国的政冶家乃至世界上几亿老百姓一样,都在同一时刻来自CNN卫星直播!——这就是说布什当时得到的这一战争图像“信息”,并由此可能作出的种种政治、经济或道义方面的反应,是与其他国家、阿拉伯国家乃至伊拉克本身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再如包括各种集团利益、宗教力量、能源供应以及与此可能发生联系的各个有关方面,都可在这一“平等信息”面前同时起跑……“澳星”发射虽然失败,但从“现场直播”而使芸芸众生、领导、甚至领袖人物都在同一时刻看到“信息”——此即在重大、公开事件中的“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这本身正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社会必须有的传播机制的良好开端。“澳星”发射虽然失败,但对于“现场直播”我们则不能、也不应就此裹足不前!
(1992年4月12日《上海文化艺术报》)
有关老左对您说的文章
文学,滋养影视艺术的土壤——与《现代传播》编辑部李立女士的对话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李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视在中国的迅速普及,电视剧越来越明显地占据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位置,成了拥有更多受众的“文化快餐”。这种将文学与影视联姻的现象,无疑在文学与影视之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都说明,文学思潮对影视的影响很大,文学与影视是紧紧相连的。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要不要......
2024-02-01
第一节“新学”与“美育”:新思潮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十九世纪末期,随着封建王朝的日益衰败,西方的新思潮快速向我国传播,中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借助西方的新思潮、新观念来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观念,西学东渐日趋明显。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将西方近代美学思想介绍到中国,其美学观点在中国近现代都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这一股启蒙思潮的兴起,美育受到了高度重视。......
2023-07-22
图1.4拉斯威尔传播理论模式拉斯威尔传播理论明确地说明了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以及传播的基本要素,是传播的基本理论。图1.6所示的奥斯古德—施拉姆传播理论模式,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思想。图1.6奥斯古德—施拉姆传播理论模式与图1.5相比较,该模式省略了编码后形成的符号(或信号)通过信道传送这一环节,强调了师生双方交流信息过程中的互动关系。......
2023-11-16
现代媒体对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互联网等媒体极大地促进了极端思想的传播当今世界,恐怖主义之所以如此猖獗,背后的思想动因是其主要原因。恐怖分子不仅利用网络传播极端思想,而且还通过网络社交媒体传授各种恐怖主义犯罪方法,煽动他人从事暴力恐怖活动。......
2023-07-28
感冒病现代研究综述感冒是人类最常见的多发疾病。据统计,成年人每年要患感冒3~4次,儿童则多达6次以上。据统计,在美国用于治疗感冒的费用多达10亿美元以上。因此,控制感冒的发生,减轻感冒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是医学界十分重视的一项研究课题。关于感冒病原的传播途径,历来认为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2024-01-08
后现代文化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成长于信息社会条件下,以高度商品化为标志,以大众闲暇为消费条件,以满足大众消费欲望来盈利的一种新兴文化。后现代文化是对前者的扬弃,更是对前者的反叛,其主要特征为:去中心化、去历史化、权威的消解以及平面化。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动画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文化特征,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此类话语对于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深度思考的消解。......
2023-08-17
人际传播是一切传播关系的基础,而只要有人存在,有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就会有人际传播。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便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其在传播过程中充分利用人际传播的优势,并通过由家庭、亲属、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的非正式社会网络进行人际传播。此外,无论是士绅自办的私学、乡约宣讲、社会典型人物的榜样示范,都是有效地利用已有亲密关系的人群中的人际传播来进行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2023-11-02
国家祭祀典礼往往规模盛大,天下皆知,可以说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项大型传播活动。此外在“官学”教育中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也是官方普遍使用的传播手段。除了以上几项主要措施之外,封建政府还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颁布教化类法律法规等方式,从制度层面确保了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封建政府的大力推行和国家制度的保障是封建社会有效实现核心价值观大规模传播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