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乾坤天地人,儒家人文精神

乾坤天地人,儒家人文精神

【摘要】:《象》强调乾坤两卦代表天地,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乾为天之运动的刚健性质,要求君子取法于天行的健动不止,在个人的修养方面自强不息。中国文化强调天地人一体,但人在天地之间又有特殊的地位。在天地万物之中,人有突出的价值,人是一个具有感性、能够创造、能够进行自我发展的万物之灵。

二、天地之间人为贵

中国古代的三才观念,强调的是天地人三者的沟通、联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认为天地人是三位一体的。中国古代人的观念中,天与地是不同的,是各有功能、不可替代的,最典型的就是《易传》对天地本性的阐述。《易传》中《象》、《彖》、《文言》、《序卦》、《说卦》都以乾为天,以坤为地。《象》强调乾坤两卦代表天地,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乾为天之运动的刚健性质,要求君子取法于天行的健动不止,在个人的修养方面自强不息。《象》又提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坤代表地的厚重顺承的性质,要求君子像大地一样,以博厚的德行待人待物。(www.chuimin.cn)

中国文化强调天地人一体,但人在天地之间又有特殊的地位。天地虽然创造了人,但没有人这天地又为何而存在?这样,中国文化又逐渐发展出以人为主体的传统,如儒家把人作为天下最贵者,强调“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上》)。人为万物之灵的观念,是把人与其他的万物区分开来,同时人也从天神统治的藩篱中脱颖而出[3]孔子也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礼记·礼运》认为“人者,天地之心也……”;“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就是说,人在天地间是居“中”的,为天地之中介,居中而立,但并不与自然天地、草木鸟兽相对立,而是把天地万物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在天地万物之中,人有突出的价值,人是一个具有感性、能够创造、能够进行自我发展的万物之灵。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赞天地之化育”:“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参”者,“叁”也,人与天地的地位和价值是平等的。“赞”者,“助”也,人不是凌驾于天地之上的主宰者,而能够参赞、调谐天地万物之化育。这是讲至诚的圣人,能够极尽天赋的本性,继而通过他的影响与教化,启发众人也发挥自己的本性,并且进一步让天地万物都能够尽量发挥自己的本性,各安其位,各遂其性,这也就可以赞助天地生成万物了。庞朴先生曾说:“天的作用在‘化’,地的作用在‘育’,人的作用在‘赞’(帮助),三者相互为用,是为‘参’……所谓人与天地参,是指人在帮助天地(赞)化育万物,而帮助天地化育万物也就是‘参’加了天地的工作,作为第三者加入到天地共长久的圈子里去……”[4]这就很精辟地阐明了天地人一体,三才相互为用,人为主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