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波兹曼认为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人类社会还没有进入互联网时代。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有可能让我们患上“上网后不点来点去就会死综合症”,直至变成最顽固的上网成瘾型拖延症患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治愈上网成瘾型拖延症吧。......
2024-02-01
在原始人生活的那个时代,文字还没有出现,信息很少很少,但它们又事关生死存亡,所以原始人才会对各种信息有着无比贪婪的渴求欲。对于原始人来说,这是正常且明智的求生之道。
而现代人生活的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所以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如果他任由自己的动物本能牢牢控制住自己,进而像一个原始人一样几乎不加选择地去了解各种信息,那他的注意力会彻底碎片化,他的大脑将会成为海量垃圾信息回收站,他会因此每天都处于一种焦躁混乱的状态之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被他白白地消耗掉,他将因此患上极其严重的拖延症,并且越活越悲惨……
当我终于弄明白了我为什么会患上“上网后不点来点去就会死综合症”之后,有一段时间,一旦我又开始不由自主地在网上乱点一通时,我就会在心里对自己说:“嘿,傻瓜!你又让你的动物本能给控制住啦!适可而止吧。”
很多时候,这样的自我提醒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些时候,这样的自我提醒也会失效,例如有时我对自己说:“再上一小会儿,然后你就得干点儿正事儿啦。”但可能就在接下来的那一小会儿,我看到了我感兴趣的信息,于是我又不由自主地点进去了。这之后,可能在这个网页上我又会看到其他我感兴趣的信息。在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我可能忽然又想上豆瓣看看,或者看看我的微博和邮箱。在豆瓣和微博上,我关注的人每天都会发布大量好玩的信息,即使我有选择地简单浏览一下,也需要不少时间。至于邮箱,我用的网易邮箱里有一栏“今日新闻”,里面都是当天最热门的新闻,如果其中的某些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看完新闻后还会点进评论区看一看,因为你也知道在网易最好玩的地方就是它的新闻评论区,在那里经常能看到让人拍案叫绝的恶搞评论……
转眼之间,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我发现正事儿还没开始干呢,我却已经因为在电脑前坐得太久而腰酸背痛,头晕眼花,什么都不想干了,然后我会对自己说:“今天太累了,正事儿留到明天再干吧。”可是到了第二天,我的“上网后不点来点去就会死综合症”很有可能再次发作。就这样,我将正事儿不断往后拖延……
另外我还发现,当我在一台可以时刻上网的电脑上工作的时候,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即海量信息不只是涌进我的电脑里,它同样涌进我的大脑上,让我的大脑变得乱糟糟的。信息流在我的大脑里乱流一通,而我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沉静思考的能力。
直到有一天,我痛定思痛,我心想既然只要我在可以时刻上网的电脑上工作,就会不由自主地分心,不由自主地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那我就采取更强硬的自我限制手段吧。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尝试这样一种工作方法:每天在我头脑最清醒的那段时间,在一台无法上网的电脑上工作。
最初我对此还挺不适应的,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有时需要上网查资料,有时则需要在网上和别人联系,那时我就得通过重新设置让我的电脑可以上网,还挺麻烦的。而说到查资料,我想起有一次,我在查资料前看到有人说蒙古国的事儿,我忽然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开始在网上简单研究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人口等状况,以及为什么很多蒙古国人很讨厌中国人,为什么蒙古国女孩儿很开放等等。我研究了两个多小时之后,这才想起查资料的事儿,结果我发现我完全想不起来我这次上网本来想查什么资料了……
类似的蠢事,我干了很多次。后来我又采取了这样一种应对方案:有些资料,如果不立刻去查,眼前的工作就没法干下去了,另外有时还会碰到一些只有上网才能搞定并且特别紧急的工作,遇到这样的情形,我别无选择,只能立刻上网,但我会在搞定后迅速断开网络连接;至于那些不用立刻去查的资料,还有那些必须上网才能搞定但不太紧急的工作,我会将它们都记在工作手册上,回头找时间上网统一将其搞定。(www.chuimin.cn)
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习惯了在无法上网的电脑上工作,这种工作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让我做到工作是工作,上网是上网,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它使得我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我的每日工作计划。另外这种工作方法还治愈了我的上网成瘾型拖延症。
除此之外,对我来说,这种工作方法可以让我重新找回这样一种乐趣:在工作的时候,我可以让我的大脑在相对纯净的环境中深入思考,进而让我的心指引我的行动,而不再像原来那样每天都被互联网上喧嚣纷乱的信息流搞得身心俱疲。
现在,我每天的上网时间基本上都能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我之所以还是会每天都上网看看,是因为我依旧需要通过网络获取一些新鲜好玩的最新资讯,而且我也需要通过社交网站和我的一些朋友保持联系。只是现在我会在完成每日工作计划之后上网。相信你肯定体验过这种感觉,每次当你完成当日工作计划之后,你会有一种很充实、很惬意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使得我现在可以用一种特放松的心态去上网。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以前我在只要一开机就自动完成网络连接的电脑上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每天早上只要我一打开电脑,立刻自动蹦出一些乱七八糟的流氓网页,网页上满是各种最近最热门新闻的标题,然后我立刻就会变得有些心神不宁,我似乎能看到一个硕大无朋的虚拟怪物,它靠吞噬人类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它的生命。然后我又会想到我此前因为“上网后不点来点去就会死综合症”而不断拖延进而堆积如山的工作,我立刻又会感到压力山大……
简而言之,如果你是一个上网成瘾型拖延症患者,你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当你知道了是你的动物本能让你一上网就处于失控状态之后,这意味着你找到了你的上网成瘾型拖延症的根源病灶。很多时候,只有当你搞清楚了“我为什么会这样做”之后,你才能找到“我怎样才能不再继续这样做”这个问题的答案。
对我个人来说,想要治愈上网成瘾型拖延症,最管用、最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立刻让我的电脑处于无法上网的状态,或者立刻关掉电脑去做我最爱做的事。
当然,如果你必须在一台随时能上网的电脑上工作,那就总结一下你在哪些网站上浪费时间最多,然后将这些网站都退出登录状态,或是将它们从你的网站收藏夹中全部删掉。除此之外,尽量在你头脑最清醒时在一台无法上网的电脑上工作一段时间。
除非你有如超人般的意志力,你可以把我的上述建议当成耳旁风,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假如你有如超人般的意志力,你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上网成瘾型拖延症患者呢?
另外你也可以在房间里摆两台电脑,一台能上网,一台不能上网。不能上网的电脑放在正常的电脑桌上,你可以坐着使用它。而能上网的那台电脑则放在一个没有配椅子的高桌子上,你只能站着使用它。
有关7天治愈拖延症的文章
尼尔·波兹曼认为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人类社会还没有进入互联网时代。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有可能让我们患上“上网后不点来点去就会死综合症”,直至变成最顽固的上网成瘾型拖延症患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治愈上网成瘾型拖延症吧。......
2024-02-01
当我患上了“上网后不点来点去就会死综合症”之后,我经常会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经常会一上网就处于一种近乎于失控的状态?还是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搞清楚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坏习惯。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之所在,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正如上文所述,原始人为了获得这类信息可能需要拿自己的命来交换。正因为对于原始人来说信息是如此珍贵,所以人类的动物本能对于信息的需求才如此迫切。......
2024-02-01
选定一个极简目标,这是一种“大舍”的行为,但正所谓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一定要懂得舍弃,一定要敢于舍弃。你舍弃得越多,你节省的能量就越多,你达到的境界就越高,你将因此取得常人无法想像的成就。事实上,很多天才艺术家都在享乐时获得了大量灵感。......
2024-02-01
在得知这一信息之后,林登·约翰逊立刻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抱住理查德·拉塞尔的大腿。看完林登·约翰逊的故事,我心想:难怪这个出身贫寒的美国农村青年能登上权力的顶峰,成为美国第36任总统,一个人能用这样一种心计、手段和恒心去抱大腿,无论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是他应得的。当时博比·贝克在美国已经声名狼藉、臭名昭著,所以那些年轻学生都不愿接近这位美国政坛大人物。......
2024-02-01
只是如果每天都长时间对着电脑,我们的社交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弱。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我们总在电脑前耗着,我们用传统方式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利用互联网,中国年轻人可以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互联网会让我们变得不会思考,变得越来越浅薄?尼古拉斯·卡尔认为互联网必将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长远影响的一个最大的悖论是:互联网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只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2024-02-01
虽然这是一本所谓的“成功心理学通俗读物”,但不得不说,这个老外写得还算比较严谨,书中有一些时间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加以借鉴。很多人之所以成为拖延症患者,就是因为他们几乎没有长时间集中精力的能力。高度专注、锲而不舍地去做你打心眼儿最想做的那件事,这是一道“窄门”,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是一种看上去很难实施的时间管理方法,但同样也是一种能让你完成自我实现的时间管理方法。......
2024-02-01
如果我们被世俗价值观束缚住了,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成功和自由,我们永远都无法过上我们最想过的那种理想生活。通过上述言论不难看出,艾未未同样一直都在有意识地打破社会价值排序,或者也可以说他是在有意识打破世俗价值观。在艾未未看来,最重要的是做回自己。......
2024-02-01
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流浪汉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在一次空战中,他的飞机在菲律宾上空被敌方火力击中,于是跳伞逃生。而他的救命恩人是菲律宾的“猴人”,这些“猴人”对他悉心照料,直至他伤势痊愈。这支美军小队的指挥官决定将他收编,并保证把他送回原来的部队。不知道你是否读过毛姆的小说《人生的枷锁》,毛姆写了几十万字,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生毫无意义。......
2024-0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