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青少年体验到“人生一直有选择”是应对“习得性无助”的关键,也是带领者在本次活动中的重要职责之一。活动阶段1.音乐欣赏与引入(5分钟):带领者分享音乐《路一直都在》。......
2023-07-25
还有一种相似的情况更加有害,这种情况是由于屡次失败而造成的。如果我们尝试了许多次,但都无功而返,那么许多人就会放弃继续努力。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5]和其他学者通过研究告诉我们,即便是有了转机,这种习得性无助也会让人坐以待毙。被这种心理定势掌控头脑的人不会重新审视周围的情况,不会对新出现的有利信息做出反应。过去的经历决定了他们现在的反应模式,剥夺了他们对自己的控制权。如果我们不停地努力寻求各种积极信号,那么习得性无助这种被动心理状态就能被避免。
屡次失败容易造成习得性无助,这样的人会无视新的有利信息,完全放弃对自己的控制权。但如果我们不停地努力寻求各种积极信号,这种心理定势是可以被打破的。
研究者最早是在老鼠身上发现习得性无助现象的。身处冰水之中的老鼠可以游40~60个小时。但是,如果研究人员先按住它们,直至其停止挣扎,然后再将它们放入冰水中,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老鼠们丝毫没有求生的企图,而是一动不动直接被淹死。(www.chuimin.cn)
治疗慢性病病人的医院常常在不经意间塑造了这种习得性无助,特别是在精神病院里。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病人住在“无望病房”里。由于需要装修,院方将这个病房里的病人挪到其他病房。许多人的病情明显好转,纷纷出院回归社会。那个病人也比以前好多了,但在装修完工后,病人又被搬回无望病房。很快,那个病人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医生找不出任何生理死因。但丁笔下的地狱之门上写着:“穿越此门者放弃所有希望吧。”这个病房的名字无疑让住在里面的病人有身处地狱之感。
所有人的潜能都只发挥了很小一部分。潜念让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变得狭隘,还埋没了我们的潜能。
有关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的文章
让儿童、青少年体验到“人生一直有选择”是应对“习得性无助”的关键,也是带领者在本次活动中的重要职责之一。活动阶段1.音乐欣赏与引入(5分钟):带领者分享音乐《路一直都在》。......
2023-07-25
14位患者同样接受催眠以消除疣,但他们被要求消除身体一侧的疣。首先,我们要打破对于医疗专家的盲信,重新夺回治疗疾病的主动权。西蒙顿相信,这种情绪反应引发的生理反应会抑制身体的自然防御机制,进而让身体更容易产生癌细胞。当人们自己寻求解决之道的时候,“主动型安慰剂”的魔力就会显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服用”安慰剂,而不用吃药。大多数人至少现在还需要服用真的安慰剂来哄骗身体,激活自愈力量。......
2024-01-20
威廉·詹姆斯认为,所有人的潜能都只发挥了很小一部分。只有身处积极的压力之中,或特定情况下,如受到爱的眷顾,听到上帝的召唤,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发现体内沉睡的能量是多么大。我们已经看到,潜念能够削弱我们的自我形象,让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变得狭隘,而它同样能够埋没我们的潜能。他们的平均年龄是79岁。这一现象可能还有其他成因。......
2024-01-20
为潜念所控制的人墨守成规,而具有专念意识的人却能够打破成规,创造出新的类别。在所谓“争吵”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解释。不过,“争吵”的印象一旦形成,我们就不会重新审视这一事件的属性,即便我们时不时地要调用这些记忆来判断一些情况。在专念地创造新类别时,我们会注意情境的细节和背景。具有专念意识的人会对新信息持开放的态度,他们用心倾听并观察,努力发现任何细微的变化。......
2024-01-20
为了证实细分对于消除偏见的作用,理查德·巴什纳、班查诺维兹和我在当地小学进行了实验。实验组的孩子通过寻找不同的答案学习如何动用专念意识进行细分,而控制组的孩子却没有受过这方面的锻炼。在第三阶段的训练中,孩子们要对一些事件进行解释。实验组的孩子学会了不带偏见地进行区分。......
2024-01-20
当我们的心智位于某种背景中时,我们的身体也必然位于这种背景中。背景对于身体的影响力非常大,就连一些基本需求也会受到影响。人们很早就知道背景对于痛觉的作用。相反,当我们注意疼痛的时候,身体似乎也更难忍受疼痛。虽然士兵的受伤程度更严重,但只有32%的人要求使用镇痛剂,而平民的这一比例高达83%。背景也会影响动物的生理状态。情绪背景,即我们对于身边事件的解释是导致严重疾病的一连串因素中的第一个环节。......
2024-01-20
但如果我们对某种技能过于精通,以至于可以像专家一样(潜念地)完成该任务,那么在面对相同的质疑时,我们却说不出各个具体步骤,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为了搞清楚其他行为是否也能“潜念”地进行,我和同事进行了一项有关即兴演说的实验。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重复几乎都能导致“潜念”状态。熟悉的韵律会麻痹我们,让我们进入潜念状态。[3]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潜念”的文字陷阱。......
2024-01-20
一个高效能的人懂得在什么时候对哪些事情给予必要的关注。高效的总裁还需要专念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选择对哪些事情抱有专念态度。一些患有重病的人十分痛苦,医生或法官有时要面对是否继续延长其生命的重大决策。这时,决策的根本依据又再次浮出水面,那就是个人秉持的价值观。洞悉各种选项能增强我们对局面的控制力,进而会促使我们变得更加专念。......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