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加拿大现代文学:作家休·麦克伦南的社会探索

加拿大现代文学:作家休·麦克伦南的社会探索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诗歌创作的显著变化是受美国文学的影响比较突出。战后,有些作家以现实主义态度探索加拿大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如民族矛盾、与美国的关系、妇女的要求等。其中最有影响的小说作家休·麦克伦南写了6部探讨社会问题的小说,《两地孤栖》和《斯芬克斯重返人间》是以加拿大的英、法语民族矛盾为题材的作品。20世纪60年代以后,加拿大英语文学发展起来,作品可看到两种明显的倾向:其一题材更为广泛,更不限于本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诗歌创作的显著变化是受美国文学的影响比较突出。在美国黑山派的影响下,诗人对诗的格式和行节作了改革。神话原型论者则认为所有的艺术都包含一定的神话内容与原型暗示,作家应按人生各阶段的神话寓意来创造形象。詹姆斯·瑞尼(1926~)的寓言诗《荆棘衣》(1958)和女诗人杰伊·麦克菲森(1931~)的《船夫》(1957)都是按照这种理论创作的。

诗人厄尔利·伯尼(1904~)以叙事诗《大卫诗集》(1942)成名。20世纪50年代后他在形式上不断改革自己的旧作,取消标点符号,按图形排列诗句。欧文·雷顿也是受黑山派影响进行形式改革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讽刺社会陋习和文学界的经院习气。帕特里夏·佩奇属于意象派诗人,她的诗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和感受。

一些诗人仍保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如雷蒙德·苏斯特(1921~)的诗集《时代的颜色》(1964),反映了多伦多下层社会中人民的呼声。

战后,有些作家以现实主义态度探索加拿大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如民族矛盾、与美国的关系、妇女的要求等。其中最有影响的小说作家休·麦克伦南写了6部探讨社会问题的小说,《两地孤栖》(1945)和《斯芬克斯重返人间》(1967)是以加拿大的英、法语民族矛盾为题材的作品。

其他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数莫德凯·里奇勒(1931~)的《杜德·克拉维茨的学徒生涯》(1959)最为出色,书中描绘了犹太人在加拿大社会中的种种遭遇。女作家埃塞尔·威尔逊、玛格丽特·劳伦斯(1926~)和艾丽斯·门罗(1932~)的作品,大多写小资产阶级妇女对爱情、友谊、理想的追求。

20世纪50年代后期,描写异化心理、生存危机的作品开始出现。较有影响的是厄内斯特·巴克勒的《山与谷》(1952)和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浮升》(1972)等。同时,描写地区、乡土生活仍是流行的题材,如作家罗伯逊·戴维斯(1913~)以幽默含蓄的笔触写的《恶意的膨胀》(1954)及《脆弱之大成》(1958);米切尔(1914~)的《谁见过风》(1947)等。(www.chuimin.cn)

随着题材的变化,现代的创作方法也被一些作家广为应用。麦克伦南的小说《守夜结束》(1959)、劳伦斯的《石头天使》(1964)以及阿特伍德的小说,往往看不出时间顺序。

20世纪60年代以后,加拿大英语文学发展起来,作品可看到两种明显的倾向:

其一题材更为广泛,更不限于本国。这是由于各族作家的民族意识增强,大多以本族的神话和历史传说为写作的题材,同时,旅居国外的作家又多以其所在国为背景进行写作。

其二电子文化的发展刺激了作家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写小说强调即时的意象和感受,不注意情节,小说趋于诗化;诗则强调客观效果,诗句按某种格式排列,形成一种图案,又具有歌曲的节奏与音乐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