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唐敖海外之行的两个伙伴∣∣林之洋和多九公。林之洋的名字,再明显不过地表示着出洋游历的含义。第四十四回又说他”久惯江湖,见多识广”,”久”、”多”二字恰恰和多九公的名字切个正着。有了唐敖之”敖”,才可以有海外之行;有了林之洋的”之洋”,才使海外之行成为可能;有了多九公的”久惯江湖,见多识广”,才可以使陌生的海外世界得到解释。......
2024-01-17
唐敖在小说中是个”探花”的角色。他在武则天时中了”探花”,因为和曾起兵造反的徐敬业有牵连,被降为秀才。
这里先对”探花”作点解释。明清科举,由秀才到举人再到进士,功名分为三级,进士第三名叫探花,唐代并没有这个称呼,《镜花缘》写的其实是清代制度。但探花一词起于唐代,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载:”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唐代制度,只要是新科进士,皇帝都要赐宴杏园,当时正好是二、三月,是百花齐放的春天。在宴席上,大家要选派年轻英俊的两名进士,遍游长安名园去折花,称作探花使,宴会也就叫做探花宴。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北宋,但从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一○七三年)取消了这一制度。南宋时开始把进士第三名称作探花,吴自牧《梦梁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说:”伺候上御文德殿临轩唱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以后便延续了下来。
小说把唐敖派做”探花”是有深意的,就是让他和众才女也就是群花联系起来。这番用意,在第七回梦神对唐敖所说的话中便已表现出来,梦神对他说:
现闻百花获愆,俱降红尘,将来虽可团聚一方,内有名花十二,不幸飘零外洋。倘处士悯其凋零,不辞劳瘁,遍历海外,或在名山,或在异域,将各花力加培植,俾归福地,与群芳同得返本还原,不至沦落海外,冥冥之中,岂无功德?再能众善奉行,始终不懈,一经步入小蓬莱,自能名登宝箓,位列仙班。此中造化,处士本有宿缘,即此前进,自有不期然而然者。
以后又在第八回林之洋的话中点出:
俺闻前朝并无探花这个名号,是太后新近取的。据俺看来,太后特将妹夫中个探花,必因当年百花齐放一事,派你去探甚花消息呢。
当初百花被贬,十二花仙流落海外,所以作者安排唐敖去游历诸国,寻访这十二女,使她们能和其它八十八女相聚,同登女科。所以”探花”之称,非常切题,妙不可言。
当然,梦神的话也是有暗示性的,唐敖并不明白其中的玄机,还以为当真要他去寻访名花,所以出发之前去买了很多花盆,每到一山便寻找名花。当来到麟凤山遇见老朋友之女魏紫樱时,心中想道:”我自到海外,凡遇各山异域,莫不上去浏览。原想遵着梦神之话,寻访名花,谁知至今一无所见,倒与这些女子有缘,每每歧路相逢,却也奇怪。”直到在女儿国碰见世子阴若花,才终于有所体悟:(www.chuimin.cn)
梦神所说十二名花,我到海外,处处留神,到今一无所见。惟所遇女子,莫不以花木为名。即如:妩儿又名蕙儿,红红又名红薇,亭亭又名紫萱;其余如廉锦枫、骆红蕖、魏紫樱、尹红萸、枝兰音、徐丽蓉、薛蘅香、姚芷馨之类,并无一人缺了花木。我正忖度莫决。今日忽然现出『若花』二字,莫非从此渐入佳境?倒要留意了。
阴若花是在海外遇见的第十二名女子,”阴”指”女”,暗示她出自女儿国,”若花”就是”如花”,暗示唐敖所遇到的十二女都是花。所谓寻访十二名花,其实是寻访十二女,花就是女,女就是花。
十二女中,有七人原来都是唐敖以前的朋友或老师的女儿,都是因受武则天迫害避难而流落海外的。这就和当年徐敬业反武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叙事链。她们之间大多有兄弟,由唐敖给她们相互间做媒联姻,并得到唐敖帮助返回中土,不仅实现了百女大会一起中举,而且后来随夫参加复唐义军讨武的战斗,这就进一步把这个叙事链延续了下去。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作者的叙事匠心,可谓结构缜密。
唐敖寻得十二名花,从此”渐入佳境”,最终在小蓬莱”撒手弃红尘”。他的这个归宿,之前作者有多处暗示,多九公说:”我们三人一路同游,这些肉芝、朱草,独他一人得去,岂是等闲?而且前在东口、轩辕等处,口中业已露意;兼之林兄前在女儿国又有异梦;那歧舌通使又闻异人有唐氏大仙之称,以此看来,此人必是成仙而去。”
唐敖在小蓬莱成仙大有深意,因为记录才女登科的玉碑就在这里的泣红亭中。作者没有明确说明唐敖成仙后在这里干什么,玉碑的主管是斗宫的魁星,而平时”有仙吏把守”,这位”唐氏大仙”似乎不可能只做一名把守玉碑的仙吏。碑记后的”泣红亭主人”也不是他,那不过是李汝珍的自喻。依我们来看,他在小蓬莱暗中点化前来寻父的女儿,闺臣登科后又是到这里重归仙乡,这就意味着这位唐探花始终摆脱不了和花的关系,可说是泣红亭的护花使者。
其实从他的姓名也可以看出来。唐不用说,指唐朝,表示他拥唐反周。敖是遨游的意思,表现他”秉性好游”。第四十二回林之洋破其玄机:”俺闻人说,他这名字,就因好游取的,你只细想这个『敖』字,可肯好好在家?”更有意味的是,唐敖字”以亭”,这”亭”字分明正是泣红亭。
有关玩.镜花的文章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唐敖海外之行的两个伙伴∣∣林之洋和多九公。林之洋的名字,再明显不过地表示着出洋游历的含义。第四十四回又说他”久惯江湖,见多识广”,”久”、”多”二字恰恰和多九公的名字切个正着。有了唐敖之”敖”,才可以有海外之行;有了林之洋的”之洋”,才使海外之行成为可能;有了多九公的”久惯江湖,见多识广”,才可以使陌生的海外世界得到解释。......
2024-01-17
你看,身穿绸衫的唐敖向两面国人问路,他一副”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说说笑笑;等到穿布衫的林之洋问话时,便”陡然变了样子,脸上冷冷的,笑容也收了,谦恭也免了”。唐敖换了林之洋的衣服,便又冷淡。林之洋同一人说笑,唐敖偷偷揭开他的浩然巾,只见”一张恶脸,鼠眼鹰鼻,满面横肉”,”把扫帚眉一皱,血盆口一张,伸出一条长舌,喷出一股毒气,霎时阴风惨惨,黑雾漫漫”。......
2024-01-17
在《镜花缘》中,他们甚至就是作为道教思想的象征符号出现的。需要补充的是,道教这种”经书神授”的思想不但在《镜花缘》中留下了痕迹,对明清其它小说亦产生了影响。在《镜花缘》中,李汝珍对正面人物的塑造远比反面人物要用力,然而就在这些作者着墨不多的反面人物形象中,也贯穿了道教思想的深刻内涵。......
2024-01-17
在《镜花缘》的第七十七回,群芳在考了女科之后,闲来无事,讲课的讲课,钓鱼的钓鱼,划筹的划筹,各有各的放松方式,当然少不了对对子了。在现代,就是专修中医的人也不一定懂得这么多中药的学名和别名。蝴蝶花对蜜蜂草:蜜蜂对蝴蝶,一目了然!鹦鹉菜对鹭鸶藤:菠菜又名鹦鹉菜,所以才有了《还珠格格》中的紫薇把素炒菠菜起名叫”红嘴绿鹦哥”。......
2024-01-17
百名才女中有三个贬义形象比较突出,那就是第九十八名苹花仙子”小毒蜂”闵兰荪、第九十九名菱花仙子”笔生花”花再芳,与第一百名百合花仙子”一卷书”毕全贞。而有杨花、芦花、藤花、蓼花、萱花、葵花、苹花、菱花、桃花九花为始作俑者,后面武则天对牡丹的惩罚和上帝对百花仙子的贬谪才有可能,所以这九花几乎可以说是这次贬谪事件的罪魁祸首。花再芳与第九十六名杨花仙子”铁笛仙”苏亚兰是乡宦女儿。......
2024-01-17
实际上,对当时的普通读者而言,最容易接受的也许就是李汝珍在小说中对他们进行的音韵学普及教育吧。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镜花缘》的广告宣传,一本纯学术著作是很难这样畅销的。(对李汝珍《李氏音鉴》的评述参见李新魁等着《韵学古籍述要》该条。李汝珍将他的音韵学研究成果放在小说中加以表现,最特出的有两点。......
2024-01-17
谁知因祸得福,那些被发配到卞仓的牡丹就成了现在世所罕见的特异品种∣∣”枯枝牡丹”。那么卞仓的”枯枝牡丹”真的是武则天贬来的吗?相传,卞仓的”枯枝牡丹”是宋朝末期卞氏始祖卞济之栽种的。宋朝灭亡后,他从洛阳携带了红、白两种”枯枝牡丹”隐退江南。卞元亨从梅花鹿的嘴里取出枯枝,继续前行。如今,卞仓已扩建”枯枝牡丹园”,并不断培育和增植新的牡丹品种。因而,卞仓的”枯枝牡丹”,被誉为”淮南一大胜迹”。......
2024-01-17
在中国古代所有写到灯谜的小说中,应该说《镜花缘》是最为突出的一本,因为李汝珍不仅用灯谜来反映才女们的聪明才智,还要说明他自己对灯谜的研究。毕竟《镜花缘》是以反映游艺为主而不是以反映众才女艺术形象为主的小说,所以在谈到灯谜时,不能不谈谈书中所记载的关于灯谜的知识。考察一下《镜花缘》第八十、八十一两回众才女所制的五十二个谜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鲜明特色。......
2024-0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