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彭司勋:从上海医学院到母校任教

彭司勋:从上海医学院到母校任教

【摘要】:彭司勋打算接受张昌绍老师的邀请,到上海医学院任教。1951年初,彭司勋收到母校的一封信,邀请他回学校任教。彭司勋回信说,他已经答应上海医学院了,又考虑到举家迁往南京也有困难,婉拒了母校的邀请。彭司勋以母校盛情难却为由说服了妻子。学校教师人数不多,教授、副教授的人数更少了,彭司勋被聘为副教授。半年后,条件稍有改善,他把妻子和儿女都接到南京,从此没有离开母校。

彭司勋出国前在上海药物食品检验局工作,此时,上海药物食品检验局已迁往北京,改名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药物食品检验所,孟目的任所长。孟目的曾是国立药专的首任校长,他盛情邀请彭司勋到中央药检所工作。但是,彭司勋考虑,他的校友徐玉均和同班同学涂国士刚从英国留学归来,已经接受了孟目的邀请,正值国家缺少人才之际,大家聚在一起不利于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婉拒了老校长的邀请,并托人将他在美国收集到的有关FDA的资料交给孟目的所长。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单位都需要人才,彭司勋还收到大学时的老师薛愚和张昌绍教授的邀请。彭司勋打算接受张昌绍老师的邀请,到上海医学院任教。

1951年初,彭司勋收到母校的一封信,邀请他回学校任教。彭司勋回信说,他已经答应上海医学院了,又考虑到举家迁往南京也有困难,婉拒了母校的邀请。一天,他外出回家后,家人告诉他说管光地老师来过了,因彭司勋不在,留下一个字条,上有他的住址。管光地是彭司勋大学时的老师,又曾介绍他到中央卫生实验院工作,1948年底出任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的校长。管校长亲自来访,彭司勋欣喜而惭愧,他赶快按照信上的地址找到管光地住的宾馆。到了房间,门开着,一位穿军装、扎腰带军人打扮的人正在桌前看文件,但他并不坐在椅子上,而是一只脚站在地上,一只脚踩在桌前的椅子上。见到有人进来,军人热情地迎了上来。彭司勋自报家门后,军人连忙说:“知道!知道!”又是倒茶、又是让座,十分客气。彭司勋说是来找管校长,军人说校长外出办事了。彭司勋以为这军人是管校长的勤务兵,觉得没有必要和他说什么,只是让他转告管校长,晚上再来,就走了。

晚上再到宾馆,彭司勋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师,一见面,还未及嘘寒问暖,管校长就热情向他介绍昨天接待他的那位军人,说:“这是盛立同志,是军代表。”彭司勋没听说过“军代表”这个词,就迷惑地问:“军代表是干什么的?”管校长说:“是学校的领导,我们的领导。”彭司勋更不解了,又问:“您不是校长吗?怎么还有领导?”管校长连忙说:“和你说不清楚,回头学习就知道了。”

接着彭司勋难为情地对管校长说,学校的邀请信已经看到了,但已经答应了上海医学院。管校长拿出全校留校任职校友的签名信,对彭司勋说:母校培养了你,现在学校缺少人才,你不回去怎么也说不过去,辜负了校友的期望。彭司勋被管校长和校友的盛情感动,只好答应前往。

由于妻子陈佩兰在上海一家药厂工作,收入较高,生活安定,不愿意再搬家了。彭司勋以母校盛情难却为由说服了妻子。由于南京的条件较为艰苦,只有单身宿舍,无法安排家属的住处,彭司勋只好只身赴南京工作,将妻子和孩子暂留在上海,待南京有了安身之处,再接全家过来。(www.chuimin.cn)

新中国成立以后,原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改称华东药学专科学校。校址在丁家桥,学校的占地面积很小,彭司勋报到后,被安排在一间破旧的集体宿舍。学校教师人数不多,教授、副教授的人数更少了,彭司勋被聘为副教授。这里无论工作环境还是生活条件比上海差很多。但是,彭司勋没有抱怨,没有后悔,而是立即投入工作。半年后,条件稍有改善,他把妻子和儿女都接到南京,从此没有离开母校。

图3-1 1950年全家于上海虹口公园

1952年初,管光地校长因突发心脏病逝世,军代表盛立兼任校长,后盛立又任江苏省卫生厅厅长,他十分重视人才,推荐彭司勋筹建江苏省药检所,该所是国内创建较早的地方药检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