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临床基本技能学-电凝止血技术

临床基本技能学-电凝止血技术

【摘要】:对较大血管应予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2.操作步骤利用高频电流凝固小血管止血,实际上是利用电热作用使血液凝结及小块组织碳化。图3-19电凝止血

一、压迫止血

1.适应证 适用于较广泛的创面渗血;对较大血管出血一时无法显露出血点,可暂时压迫出血,在辨明出血的血管后,再进行结扎止血。

2.操作步骤

(1)一般创面可用干纱布直接压迫出血创面数分钟,即可控制出血(图3-14)。

(2)渗血较多时,可用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创面3~5min,可较快控制渗血。

(3)出血量大、病情危急时,可用纱布条或纱布垫填塞压迫止血,一般3~5d病情好转后再逐步取出。

图3-14 压迫止血

(4)局部药物止血法。用可以吸收的止血药填塞或压迫出血、渗血处,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常用的有明胶海绵、羧甲基纤维素纱布及中草药提取的止血粉等。

(5)骨髓腔出血时,应用骨蜡封闭止血。

3.注意事项

(1)填塞止血时,应注意取出时间,过早可再度出血,过晚又易发生感染。

(2)所谓热生理盐水纱布,即将纱布垫在50~60℃热生理盐水中浸湿,拧干后备用。

二、钳夹止血

1.适应证 适用于明显的活动性血管出血。

图3-15 钳夹止血

2.操作步骤 用血管钳尽可能准确地钳夹,一般数分钟后即可止血(图3-15)。

3.注意事项

(1)钳夹时不应夹住周围过多组织。

(2)钳的尖端朝下。

三、结扎止血

1.适应证

(1)钳夹止血效果不可靠时,可用结扎止血。

(2)较大血管出血时,应用缝扎止血。

2.操作步骤

(1)单纯结扎止血:先用血管钳尖钳夹出血点,然后将丝线绕过血管钳下的血管和周围少许组织,结扎止血(图3-16)。结扎时,持钳者应先抬起钳柄,当结扎者将缝线绕过血管钳后,下落钳柄,将钳头翘起,并转向结扎者的对侧,显露结扎部位,使结扎者打结方便(图3-17)。当第1道结收紧后,应立即以放开和拔出的动作撤去血管钳,结扎者再打2次结。遇有重要血管,在打好第1道结后,应在原位稍微开放血管钳,以便第l道结进一步收紧,然后再夹住血管,打第2道结乃至第3道结。(www.chuimin.cn)

图3-16 结扎止血

图3-17 放下钳柄,翘起钳头,方便结扎

(2)缝扎止血:适用于较大血管或重要部位血管出血。先用血管钳钳夹血管及其周围少许组织,然后用缝针穿过血管端和组织并结扎,可行单纯缝扎或8字形缝扎(图3-18)。

图3-18 单纯缝扎止血和8字形缝扎止血

3.注意事项

(1)钳夹止血时必须看清出血的血管,然后进行钳夹,不宜钳夹血管以外的过多组织。

(2)看不清时,可先用纱布压迫,再用血管钳钳夹。不应盲目乱夹,尽可能一次夹住。

(3)对中、大血管,应先分离一小段,用两把血管钳夹住血管两侧,中间切断,再分别结扎或缝扎。

(4)结扎血管必须牢靠,以防滑脱。

(5)对较大血管应予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

(6)钳的尖端应朝上,并适当超越钳夹组织以便于结扎。

(7)撤出血管钳时钳口不宜张开过大,以免撑开或可能带出部分结在钳头上的线结,或牵动结扎线撕断结扎点而造成出血。

四、电凝止血

1.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适用于皮下组织的小血管出血和不易用血管钳钳夹结扎的渗血。

(2)禁忌证:不适用于较大血管的止血。

2.操作步骤 利用高频电流凝固小血管止血,实际上是利用电热作用使血液凝结及小块组织碳化。用于小血管出血时,可先用血管钳将出血点钳夹,然后通电止血(图3-19)。也可用单极或双极电凝镊直接夹住出血点止血。

3.注意事项

(1)此法止血迅速,但效果不完全可靠,电凝后的凝固组织有可能脱落而再次出血。

(2)如在乙醚麻醉时用电凝止血法,应将麻醉机远离电灼器并关闭麻醉机,以防发生爆炸。

图3-19 电凝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