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这段资料,说说你对课题“自然之道”的理解。下面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导读感悟,逐一探究,达成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二、精读感悟,探究“自然之道”(一)探究“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2023-07-31
按照这个看法,艺术的基本目的就在摹仿,而所谓摹仿就是完全按照本来的自然形状来复写,这种酷肖自然的表象如果成功,据说就可以完全令人满意。
a)这个定义首先只提到一个纯是形式的目的,就是由人把原已在外在世界里存在的东西,按其本来面貌,就他所用媒介所可能达到的程度,再复制一遍。
a1)这种复制可以说是多余的,因为图画、戏剧等等用摹仿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例如动物、自然风景、人的生活事件之类——在我们的园子里、房子里或是远近熟习的地方都是原来已经存在着的。
a2)要仔细地看一看,这种多余的费力也可以看成一种冒昧的游戏,因为它总是要落在自然后面。艺术在所用的媒介方面是有局限性的,它只能产生片面的幻相,比方说,只能把现实的外形提供给某一种感官。而且如果艺术的形式方面的目的只在单纯的摹仿,它实际所给人的就不是真实生活情况而是生活的冒充。所以土耳其人——因为他们是穆罕默德信徒——不准有图画和人物画像之类。哲姆士·布鲁斯(53)到阿比西尼亚游历的时候,拿一幅画的鱼给一个土耳其人看,那人首先大为惊讶,不久就问:“到了最后审判的日子,如果这条鱼站起来控诉你,说‘你替我造了尸体,却没有给我一个活的灵魂’,那时你准备怎样替自己辩护呢?”根据伊斯兰教圣经外书所传的,先知者穆罕默德本人听到娥米·哈比巴和娥米·塞尔玛两位妇人谈述爱提阿庇亚教堂里的图画之后,就向她们说,“这些图画到了最后审判的日子会起来控诉创作它们的人。”完全使人误信以为真的摹仿确实是有例证可举的。宙克什斯(54)画的葡萄从古到今都被公认为艺术的胜利,同时也被公认为摹仿自然原则的胜利,因为真有活的鸽子啄食这些画的葡萄。除掉这个古老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引一个新近的例子:毕特涅(55)的猴子把洛色尔的《昆虫乐趣》一书中画的甲壳虫咬成碎片。猴子的主人看到他的珍本书籍这样遭到损坏,却没有惩罚它,因为这足以证明插图的精工。这些以及其他类似的例证可以马上使我们想到:这种连鸽子、猴子也欺骗到的艺术作品值不得赞赏,而那些只会把这样庸俗的效果捧为艺术最高成就,认为这样就可以抬高艺术的人都理应受到谴责。总之,我们应该说:靠单纯的摹仿,艺术总不能和自然竞争,它和自然竞争,那就像一只小虫爬着去追大象。
a3)仿本既然经常比不上自然的蓝本,艺术要造出逼肖自然的东西来,那就只可供娱乐了。人们用自己的工作,熟练技巧和勤勉去复制原已存在的东西,固然也可借此得到一些乐趣。但是仿本愈酷肖自然的蓝本,这种乐趣和惊赏也就愈稀薄,愈冷淡,甚至于变成腻味和嫌厌。有人说得很俏皮,有些画像逼真得讨人嫌。关于这种单纯从摹仿得来的快感,康德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对于摹仿夜莺的歌声完全逼真的人——确有这样的人——很快地就感到腻味,因为一发现唱的是人,这种歌声马上就显得讨厌。我们在那里面所认识到的既不是自然的自由流露,又不是艺术作品,而只是一种巧戏法;我们绝不指望人的自由创造力就产生这样一种音乐,这种音乐,例如夜莺的歌声,只有在从莺自己的生命源泉中不在意地自然流露出来,而同时又酷似人的情感的声音时,才能使人感到兴趣。一般地说,摹仿的熟练所生的乐趣总是有限的,对于人来说,从自己所创造的东西得到乐趣,就比较更适合于人的身份。就这个意义说,每一件微细的技术品的发明在价值上也要比摹仿高,一个人发明了斧头钉子之类的东西,比起做了一个摹仿的巧戏法,也应该更值得骄傲。这种在摹仿上争一技之长的勾当就好比一个人学会百无一失地把豆粒掷过小孔的那种把戏。这人有一次在亚历山大面前献技,亚历山大为了酬劳他的这种空洞无用的把戏,就赏了他一斗豆子。(www.chuimin.cn)
b)还有一层,摹仿原则既然纯粹是形式的,如果把它看作目的,它里面就无所谓客观的美了。因为既以摹仿为目的,问题就不在于所应摹仿的东西有怎样的性质,而在于它摹仿得是否正确。美的对象和内容就被看成毫不重要了。如果人们还可以就动物、人、地点、行动、性格等等作美丑的分别,那么,按照摹仿原则,这种分别就是一种与艺术本身无关的分别,因为对于艺术,人们只留下抽象的摹仿一个原则。因此,在选择对象并就对象分别美丑时,由于缺乏一个标准,可以适用于自然的无穷形式,主观趣味就成为最后的标准了,这种主观趣味的标准是既不能定为规律,又不能容许争辩的。事实上如果人们按照他们的趣味,从他们所认为美或丑,认为值得艺术摹仿的东西之中,去选择表现的对象,那么,整个自然界就无须什么挑选,就没有什么东西找不到一个爱好者。人们之中往往有这种情形,所以假如不能说每个丈夫都觉得他的妻子美,至少可以说每个未婚夫都觉得他的未婚妻美,而且世上只有她美;关于这种美的主观趣味是没有严密规则的,这对于男女双方可以说都是巧运。如果我们丢开个别的人和他们的偶然性的兴趣,推广一点去看看各民族的趣味,我们也会发现差别和对立是很大的。我们常听人说,一个欧洲美人不会叫一个中国人乃至非洲霍腾套特族人喜爱,因为中国人的美的概念和黑人的不同,而黑人的美的概念和欧洲人的又不同,如此等等。如果我们看一看欧洲以外各民族的艺术作品,例如他们的神像,这些都是作为崇高的值得崇拜的东西由他们想象出来的,而对于我们却会是最凶恶的偶像。他们的音乐在我们听来会是最可怕的噪音,反之,我们的雕刻、图画和音乐在他们看来也会是无意义的或是丑陋的。
c)如果我们不承认艺术有一个客观的原则,如果美仍然要借个人主观趣味来决定,我们不久就会发现,即使从艺术本身来看,摹仿自然虽然像是一个普遍的原则而且是许多伟大权威人士拥护的原则,却至少是不能就它的这样一般的完全抽象的形式来接受的。因为我们如果看一看各门艺术,我们就会发现绘画和雕刻所表现的对象虽然像是逼肖自然的或是基本上是从自然假借来的,而建筑(这也属于美的艺术)和诗却都很难看作自然的摹仿,因为这两种艺术都不限于单纯的描写。无论如何,如果我们坚持这个摹仿观点也适用于建筑和诗,我们就势必绕些大弯路,替这个原则定出各色各样的条件,说在某些条件下它才适用,于是所谓摹仿的真实就至少要变成或然的。谈到或然,我们在判定什么是或然的和什么不是或然的时候,还是要遇到很大的困难,而且还不仅此,人们总不愿而且也不能把一切完全随意任性的、想象的虚构都从诗里排除出去。
因此,艺术的目的一定不在对现实的单纯的形式的摹仿,这种摹仿在一切情况下都只能产生技巧方面的巧戏法,而不能产生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当然也要靠自然形状为它的一种基本要素,因为它要用外在形状来表现,也就是要用自然现象来表现。例如绘画,一个重要的功夫就在充分认识到而且精确地摹仿出各种颜色中的相互关系、光线效果、返光等等,乃至于对象形状的极细微的分别。就是在绘画这方面,特别是在近代,自然摹仿和逼肖自然的原则又普遍流行起来了,其目的在于把这门堕落成为软弱模糊的艺术引回到自然界的生动和明确,或则说,在于提倡自然界中的整齐、直截了当,以及融贯那些特点,借以摆脱艺术所已陷入的迷途,就是那种既不艺术又不自然的纯粹任意的装腔作势和死守陈规。应该承认,这种企图有它的正确的一方面,但是它所要求的逼肖自然,就其本身来说,并不是艺术基础中首要的东西。所以尽管自然现实的外在形态也是艺术的一个基本因素,我们却仍不能把逼肖自然作为艺术的标准,也不能把对外在现象的单纯摹仿作为艺术的目的。
有关美学(第1卷)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文章
联系这段资料,说说你对课题“自然之道”的理解。下面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导读感悟,逐一探究,达成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二、精读感悟,探究“自然之道”(一)探究“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2023-07-31
前文中讨论“时尚之道”的时候已经指出,时尚之道的运行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生之道等更大的道而存在。同时,时尚之道也是自然社会人生之道的一部分,既要遵从和符合自然、社会及人生之道的运作和发展规律,也要体现和反映自然、社会及人生之道。时尚之器对于时尚之道和自然社会人生之道的承载不是分开的,很多时候都是合二为一的,就时尚之器的核心层和扩展层来说,所承载和遵从的时尚之道。......
2023-06-18
赏罚分明,必要时挥泪斩马谡作为老板,对于那些不守规章制度,犯了错误的员工,必须要该罚就罚,不能手软,不能有半点的仁慈和宽容。赏罚分明是管理中的一种艺术。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稳定军心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倘若赏罚不明,就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也会对整体事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必要时,他还会有像诸葛亮般地“挥泪斩马谡”的做法,对于人事的处理上毫不徇情。......
2023-12-04
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争辩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把美的性质加到这些对象上去,以及自然美是否可以和艺术美相提并论,不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如果我们只是普泛地说: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就等于还没有说出什么,因为所谓“高于”还是完全不确定的说法,还是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左右并列地摆在同一观念范围里,所指的还只是一种量的分别,因此,还只是一种表面的分别。......
2023-12-06
曾国藩一生非常重视进德修业,并始终将修身进德置于首要位置。他时常勉励诸弟及儿辈,要勤于学习,并将“进德”铭记于心,在做事的同时先要学会做人,只有格物诚意、明师益友、虚心请教,才能取得成功。曾氏认为,要做到进德修业,关键还需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切勿“夜郎自大”“恃才傲物”。同理,那些资质一般,但时时刻刻能够反求诸己、力戒牢骚、躬身自省者,反而在默默努力、勤奋踏实、谦虚进取中成为国家之栋梁。......
2023-08-14
机会面前“不能认输”商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不失时机,丰田汽车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值得永远赞扬的是,丰田公司总部说:“不能认输。”是的,今天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已经成为一个跨国集团,年销售几百万台车,这种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丰田汽车在机会面前不认输的精神。......
2023-12-02
不偏不倚,中庸处世中庸做人也是圆融处世的一种境界。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处世哲学。但它们并不具有普遍性;而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智慧和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成功法宝,是中庸处世思想。人类全部的道德行为、法律行为,都需要符合中庸之道,使之无过无不及,最终达到至善。这个“一”,就是中庸智慧。在处世上恪守中庸,才有好的人际基础,不至于朋友反目,众叛亲离;不会一意孤行,自取其辱。......
2023-12-01
其实,真正的勇者是内心毫无畏惧的,他有着超乎常人的精准的判断力,他们总是能果断地做出决策,他们敢于走自己的路,而最终他们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成功者。心理小贴士畏惧像一口吞噬人们自信和判断力的陷阱,我们若想拥有正确的判断力,首先必须要勇敢地跨过这道陷阱。......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