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和治病献三笑有一次,张子和应邀为项夫人黄氏诊病。这天,张子和应邀被请到项家,他详细问明病情,又认真替黄氏诊脉。张子和故作丑态、着女人装,逗以戏嬉,使妇大笑。张子和三次为黄氏诊病,没用一粒药物,而黄氏却病愈了,项关感觉到其中必有奥妙。从此,张子和献三笑驱病患的事便被传为佳话。这个医案来源于清代名医魏之秀所著《续名医类案》,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金元医家张子和善用攻法治病,被后世称为“攻下派”。......
2023-12-06
“治病求本”与孔明论医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应该是一位颇通医道的学者,否则,在谈医论药时不可能把中医的治病之道讲得那样透彻。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记载,当曹操屯兵百万于长江北岸,企图南伐孙权、北吞刘备时,诸葛亮(字孔明)出使东吴,与东吴主降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孔明以其博学多识,舌战群儒,力排众议,促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其中孔明与孙权的谋士张昭在辩论中,就有一段关于医道的精辟论述。
中医常识
疾病的发展变化,尤其复杂的疾病,常常是矛盾万千。因此,在治疗时就需要运用标本的理论,借以分析其主次缓急,便于及时合理地进行治疗。标本的原则一般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同治三种情况。
急则治其标 指标病危急,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如腹胀满、大出血、剧痛、高热等病,皆宜先除胀、止血、止痛、退热。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说:“先热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大小不利,治其标。”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考虑治疗本病。
孔明论刘备暂居弱势,必得休养生息,蓄势待发时比喻说:“人染沉疴(重病),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渐安,然后以肉食补之,以猛药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气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对于重病之后,形体羸弱而病邪未尽者,虚不受补,攻之不可。孔明认为,先宜扶正固本,待“气脉和缓”,正气渐复,方可用厚味补其虚,猛药攻其邪。诚然,孔明在这里是借医理喻军事。然而,他的这段精彩论述却贯穿着祖国医学“治病求本”的辨证施治原则,诚为医论华章。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孔明曾为东吴大将周瑜治过病。赤壁大战前夕,周瑜欲用“火攻”破曹阵。然而,时值寒冬腊月,西北风不止,东南风难得,周瑜积郁成疾,患吐血症。请名医调治,却“心中呕逆,药不能下”,服清热凉血止血之剂亦“全然无效”。鲁肃(字子敬)乃请孔明为周瑜治病。孔明入帐问安、视疾,周瑜曰:“人有旦夕祸福”,孔明以“天有不测风云”对之,一语道破周瑜吐血的病因是苦于无东风,因精神抑郁,肝气郁结化火,肝火犯胃,灼伤胃络,迫血妄行而致病。孔明认为,治本之法“须先理其气”,再投凉药止血,“气若顺,自然痊可”。孔明针对病因,书十六字方云:“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并答应“祭东风”助周瑜破曹,使周瑜病体霍然而安。可以说,这是一则成功地运用心理疗法治病的精妙医案。
《三国演义》对孔明的描述虽有“神化”之嫌,但就其巧妙运用中医“治病求本”的医学理论谈医论政,足证其广闻博识,深谙中医之玄妙。(www.chuimin.cn)
中医小辞典
治病求本•标本缓急
【治病求本】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治病必求于本”。告诫医者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要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宜采取针对疾病根本原因确定正确的治本方法。这是几千年来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一直遵循着的基本准则。
【标本缓急】“标”与“本”,是中医治疗疾病时用以分析各种病证的矛盾,分清主次,解决主要矛盾的治疗理论。“标”即现象,“本”即本质。“标”与“本”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从正邪两方面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疾病而说,病因为本,症状是标;从病位内外而分,内脏为本,体表为标;从发病先后来分,原发病(先病)为本,继发病(后病)为标。总之,“本”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义,“标”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义。
中医常识
缓则治其本 指标病不甚急的情况下,采取治本的原则,即针对主要病因、病证进行治疗,以解除病的根本。如阴虚发热,只要滋阴养液治其本,发热之标便不治自退;外感发热,只要解表祛邪治其本,发热之标亦不治而退。
标本同治 指标病本病同时俱急,在时间与条件上皆不宜单治标或单治本,只能采取同治之法。如肾不纳气之喘咳病,本为肾气虚,标为肺失肃降,治疗只宜益肾纳气,肃肺平喘,标本兼顾;又若热极生风证,本为热邪亢盛,标为肝风内动,治疗只能清热凉肝,息风止痉,标本同治。
有关画说千古中医的文章
张子和治病献三笑有一次,张子和应邀为项夫人黄氏诊病。这天,张子和应邀被请到项家,他详细问明病情,又认真替黄氏诊脉。张子和故作丑态、着女人装,逗以戏嬉,使妇大笑。张子和三次为黄氏诊病,没用一粒药物,而黄氏却病愈了,项关感觉到其中必有奥妙。从此,张子和献三笑驱病患的事便被传为佳话。这个医案来源于清代名医魏之秀所著《续名医类案》,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金元医家张子和善用攻法治病,被后世称为“攻下派”。......
2023-12-06
李时珍与药物故事——蓝靛染布的蓝靛水可以杀虫,还可以治疗噎膈,这也是李时珍从两则古代故事里领悟出来的。“凡蓝五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依此提到蓼、菘、马、吴、木等五种蓝。马蓝,爵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化学成分主要为靛甙,存在于叶、茎之中,用发酵法制取靛甙。前者称“南板蓝根”与后者为“北板蓝根”。此外,李时珍还引用了另外一个故事,说明这一点。《本草纲目》记载,蓝靛还可治虫兽咬伤。......
2023-12-06
华佗之死千古遗憾《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三国时期,曹操突然头风复发,痛苦万状。尚书令荀彧请来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有学者研究认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华佗虽然身陷囹圄,仍不畏强暴,不为利诱,断然拒绝了曹操要他当侍医的要求。这点也就是华佗幼稚之处。......
2023-12-06
妙方“治”贪官三国时候,有一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可油水却捞了不少。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张处方,嘱其依次服用。最近,其叔父杨修因得罪曹操以“泄露”军机”为由问罪处死。......
2023-12-06
孙思邈与风湿良药老鹳草孙思邈云游到四川峨嵋山上的真人洞,并在洞中炼丹和炮制多种治疑难病的妙药以解除病人的疾苦。于是,孙思邈对徒儿说:老鹳鸟长年在水中寻食鱼虾,极易染上风湿邪气,老鹳鸟能食此草说明此草无毒,食用该草后此鸟疾飞更有力,表示该草对动物有一定益处。于是,孙思邈让前来应诊的一位风湿病患者服用,并带些药草回去自己熬汤服用。......
2023-12-06
“扫叶庄”与“踏雪斋”清朝,江苏吴县出了几位名医,最有名的一位叫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还有一位差不多和叶天士齐名,叫薛雪,号生白。叶天士的虚心求教,“师门深广”,确实令人肃然起敬。薛生白见状非常生气,认为叶天士是有意给他难堪,心中又恼又恨,回家后把自己的书房改成了“扫叶庄”。叶天士听后也大为不悦,把自己的书房改成了“踏雪斋”。......
2023-12-06
阴差阳错妙得“手指散”名医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他巧用行瘀止痛的中药,发明“手指散”为其父治愈了多年的心痛病。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朱丹溪将无意中阴差阳错得来的良方取名为“手指散”,与失笑散一起编入《局方发挥》专辑中。......
2023-12-06
究竟中医有没有理论?有人认为恒动观念和整体观念,这是祖国医学的两大特点,实际它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指导思想。但在国内却还有人提出中医有没有理论的问题,这就很值得我们考虑了。在广州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会议上,我就强调心脏应该是以阳气为主的问题。......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