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休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心输出量的减少或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可使动脉血压下降引起重要脏器的灌流量不足而产生休克。如休克仍不能纠正,则心输出量进一步减少,可发生血压继续下降最后导致昏迷和死亡。近年来最常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是青霉素,因此,在用青霉素之前必须作皮肤过敏试验。......
2024-05-01
一、疾病概述
新生儿破伤风(NT)是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全身骨骼肌强直及阵发性痉挛,特别是以牙关紧闭为主要临床特征。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d。
二、病历书写要点
(一)临床特点
1.症状与体征
(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是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通常7~8d,但也有短仅24h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4)声、光刺激、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一般无高热。
2.症状加重及缓解因素
加重因素:声、光刺激,饮水、注射。
缓解因素:重视脐部处理,防止脐部感染。保持病室安静,光线宜偏暗,尽量减少声、光、视等刺激。尽量避免触动患儿。抽搐时不宜服药与喂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黏稠时先行超声雾化吸后再吸痰,另外,常规口腔、皮肤护理。
3.并发症 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1)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黏痰堵塞气管所致。
(2)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淤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3)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肉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4)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
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二)拟诊讨论策略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表2-12)。
表2-12 新生儿破伤风的鉴别
(续 表)
三、规范诊断
(一)诊断术语
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脐风”“撮口”“锁口风”。(www.chuimin.cn)
(二)诊断标准
1.诊断标准
(1)有分娩时的接生过程及脐部处理消毒不严史或新生儿出生后有外伤局部未经消毒处理史。
(2)临床表现:出生后4~6d,少数早至2d迟至14d以上发病。早期牙关紧闭、吸乳困难,继之面肌痉挛呈苦笑面容。四肢肌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腹直肌痉挛强直如板状,颈项强直呈角弓反张。呼吸肌、喉肌痉挛可致窒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3)脐部或伤口处分泌物做厌氧菌培养,部分病例(30%左右)可获得破伤风杆菌阳性。
(4)临床诊断病例:具备(1)加(2)。
2.疗效判定 治愈:全身症状及抽搐消失,无并发症。好转:全身症状及抽搐基本控制,出现并发症者。未愈:全身症状及抽搐仍存在。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四、医嘱处理
(一)接诊检查
取脐部渗出物作厌氧菌培养,可有破伤风杆菌生长。
(二)规范处理
1.一般治疗 保持室内安静,禁止不必要的刺激,护理集中进行。病初禁食,痉挛减轻后用胃管喂养,避免发生呕吐、窒息,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口腔、皮肤清洁。
2.病因治疗
(1)伤口处理:用3%过氧化氢或1∶4 000高锰酸钾液清洗脐部,清除坏死组织,再涂以2%碘酒,然后以75%酒精脱碘,每日1次,至创面完全愈合为止。
(2)中和细菌释出的游离毒素:①破伤风抗毒素:须尽早应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未与神经组织结合的外毒素。脐周皮下封闭剂量为3 000~5 000U,静脉滴注剂量为每日1万~2万U,连用2~3d。②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无过敏反应,半衰期比破伤风抗毒素长2~3倍,可用500U深部肌内注射。
(3)抗生素应用:首选甲硝唑,剂量为日龄≤7d者每日15mg/kg,分2次,日龄>7d者每日30mg/kg,分3次,疗程7d。也可用青霉素,剂量为每日10万~20万U/kg,疗程7~10d。
3.对症治疗
(1)止惊:控制痉挛是治疗本病成败的关键。止痉药物采取交替或联合应用,以鼻饲或静脉给药为宜。①地西泮:每次0.2~0.5mg/kg,每4~6小时1次。一般每日总量≥6mg时止痉效果较好。②苯巴比妥:首次负荷量为10~20mg/kg,分2次静注(慢);12h给予维持量5mg/(kg·d)。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③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灌肠或胃管注入,痉挛发作时给予。④必要时选用硫喷妥钠或氯丙嗪。
(2)维持呼吸道通畅:痉挛致窒息或呼吸衰竭者,给予气管插管应用人工呼吸机同步间歇正压辅助通气。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3)并发症治疗:并发肺炎、败血症时,应加强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三)注意事项
本病是由于接生时,脐部消毒处理不当所致。如用未经消毒的剪刀断脐或用不洁的布料包裹脐端,破伤风杆菌就可在脐部生长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外毒素毒力很强,对神经组织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可引起全身肌肉痉挛,亦可造成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是新生儿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本病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
五、诊治进展
在育龄期妇女中开展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是发展中国家消除NT快速、经济、有效的策略。多年来,我国在TT免疫程序、免疫效果、疫苗安全性、保护期限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证明TT免疫预防NT的效果是十分肯定的。许多研究报告指出,TT免疫策略符合我国国情,提议在高危地区应将TT免疫放在总体策略中优先考虑的位置,这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观点一致。这些研究结果为在我国开展TT免疫,消除NT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消除NT不同于消灭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不可能将其消灭,只能通过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措施将发病率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将其危害降低到最小水平。
(万力生)
有关儿科首诊手册的文章
休克休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心输出量的减少或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可使动脉血压下降引起重要脏器的灌流量不足而产生休克。如休克仍不能纠正,则心输出量进一步减少,可发生血压继续下降最后导致昏迷和死亡。近年来最常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是青霉素,因此,在用青霉素之前必须作皮肤过敏试验。......
2024-05-01
抽搐是指引起骨骼肌痉挛的癫样发作及其他不自主的骨骼肌发作性痉挛而言,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发作伴瞳孔改变、发作间隙四肢肌张力减退,病前有服用地西泮等药物史,多见于药物中毒。2.控制抽搐发作可应用地西泮、氯硝西泮、苯巴比妥钠等镇静药物,或水合氯醛灌肠;严重者可给予硫喷妥钠持续静脉泵入。一旦有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电解质失调、酸中毒等并发症征象、均须及时有效处理,才能控制抽搐发作。......
2023-12-03
妈妈吓坏了,赶紧带她去了医院,医生诊断为严重的过敏反应,立即对童童进行抢救,童童的症状总算在半小时之后得到了缓解。案例解析童童和豆豆的过敏症状均属于非常典型的食物过敏,童童是对鸡蛋过敏,豆豆是对奶粉过敏,且发病非常快,属于速发型食物过敏。这种过敏发病十分迅速,比较凶险,如案例中所示,童童的过敏症状为嘴唇、眼睛肿胀,呼吸困难,豆豆的过敏症状与童童相似,另有呕吐、全身皮肤发红等症状。......
2023-07-04
退火和正火由于加热或冷却不当,会出现一些与预期目的相反的组织,造成缺陷。一般常见的缺陷有以下几种。具体避免与预防措施参见第1章1.4小节。图2-25过共析钢退火反常组织形成原因:在Ar1点附近冷速过慢或在略低于Ar1点的温度下长时间停留。这和正常组织相反,故称为反常组织。反常组织将造成淬火软点,出现这种组织时应重新进行退火消除。......
2023-06-24
核对床号、姓名、乳液种类和乳量。使患儿头部枕在护理人员左臂上成半卧位,不能抱起者应把头垫高并取侧卧位,给患儿围好饭巾。抱起患儿,围好饭巾。在喂完奶后可挤出一点奶汁涂于乳头,防止乳头擦伤或皲裂。平时母亲应选择吸汗、比较宽松的衣服,清洗乳房的毛巾、水盆要专用,以免交叉感染。6.母乳不足而加喂牛乳者,应先喂母乳后再喂配乳。1.2个月婴儿人工喂养,用牛奶喂养,1天需奶量?......
2024-01-08
几分钟后,同楼的另一名孩子出门上学,听到敲击声后发现自己的小伙伴被困在了电梯里,于是迅速通知了青青的奶奶。如果在电梯关门的过程中想要出入,应按下轿厢里面的开门按钮“<|>”或者候梯厅的外召唤按钮,不宜用手或脚去阻挡轿门。待电梯稳定后,再通过电梯内的警铃按钮或手机向外呼救,等待管理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前来解困。被困电梯内,应保持镇静,立即用电梯内的警铃、对讲机或电话与管理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
2023-12-06
内部的遗传等因素,外部的疾病、母亲孕期感染、药物注射等因素都会导致听觉障碍。强效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无论是孕妇使用还是儿童使用都可能伤害到儿童的听觉神经,因此要尽量避免过多使用抗生素。此外,外伤、噪音等因素也是致聋的重要原因。......
2023-07-02
相关推荐